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处道咸时代的丁日昌力精洋务,他与宋诗派诗人关系密切,该文从丁日昌与宋诗派诗人的交游及其诗歌创作实践两方面探究其诗歌的宗宋倾向。  相似文献   

2.
<正>沈葆桢,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820年,清道光年间举人、进士,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的代表。沈葆桢与左宗棠、丁日昌等船政一班人,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做出历史性贡献。清同治五年(1866)六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建议创办福建船政,自造机器轮船,自办学堂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不久,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他"三顾茅庐"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22,(1):14-18
丁日昌是近代广东著名的藏书家。学术界对于丁氏藏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古籍收藏方面的成就,较少关注其在西书的收藏与引进方面的功绩。丁日昌收藏了明清之际传教士的西学著作和19世纪中期出版的西学书籍。在引进西书方面,丁日昌编译了《炮录》《枪炮操法图说》《地球图说》《法人游探记》《西法炮台图说》,推动了《火器略说》的翻译。丁日昌收藏和引进西学文献的特点有:所藏明清之际的西学文献不乏善本;引进图书以西方枪炮著作为主;注重引入内容的科学性;所编译的西学著作大多未出版。丁日昌作为一名洋务大臣,他在西学方面的造诣引起了地方士人对西学的关注,开地方文化新风。  相似文献   

4.
丁日昌与"持静斋"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提到丁日昌藏书,国内藏书界无不知晓。本文就丁日昌的宦海生涯、“持静斋”藏书楼的藏书特色和贡献、以及丁日昌学术成就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致丁日昌函稿>显现了李鸿章与丁日昌的亲密关系以及丁日昌在李鸿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二)修吏治营政,设府置县为了台湾的稳定发展,沈葆桢、丁日昌等船政官员先后对台湾的吏治进行整顿。由于受林则徐"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熏陶,沈葆桢到台湾后就提出了"欲固险地,在得民心;欲得民心,先修吏治营政",并上奏《请改台地营制折》,阐明改革主张,采用"酌撤分汛、汰弱留强、合队合营、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修铁路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刘铭传在中国铁路的产生时期,第一个提出以北京为中心,向长江流域、向西北修筑几条铁路干线的综合铁路计划,从而引起了中国铁路问题的大辩论。他在几次辩论中,坚持在中国自修铁路的主张,曾为中国自修铁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他任台湾第一任巡抚期间,克服重重困难,修筑基隆至新竹的铁路,为我国铁路的发端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铭传抚台期间,以其对铁路之于台湾海防和经济建设作用的深刻认识为思想基础,把兴办铁路作为治台要务之一。在台湾铁路建设的筹备、施工和铁路竣工后的运营等各个环节上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台湾铁路的修建,成为台湾近代化进程的重大标志,开启了我国自行筹集资金兴办铁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榕台两地的文化交流、深化海峡两岸之间的联系,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联合台湾高校,于2014年4月23日在台北召开了第三届闽都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实践大学联合主办,海峡两岸近一百位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到会的嘉宾有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闽都文化研究会会长练知轩,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现任董事长张镜湖、校长李天任,台湾实践大学董事长谢孟雄及其夫人林澄枝、校长陈振贵,船政大臣沈葆桢、丁日昌、魏瀚的后人代表沈冬、丁远超与毛观岱。闽都文化研究会以会长练知轩为队长,组织了一批一流的专家学者到台湾参会,  相似文献   

10.
近代台湾的铁路是在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把台湾变成日本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极力在台湾修筑铁路。台湾铁路的延伸与日本对台湾的掠夺和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本统治期间,台湾铁路担负着对日输出煤炭、砂糖、大米等物资和输入日本工业品的繁重任务。  相似文献   

11.
同治十三年日本出兵侵台,钦差大臣沈葆桢首倡设立福州至台湾之间电报,以通消息。后因沈氏调任两江总督,而未及实施。光绪三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奏准设立台湾电报,并建成自台湾府城至旗后和安平的两条线路,总长九十五里。这是中国自己修建并由中国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在中国邮电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台湾建省之后,首任巡抚刘铭传进行一系列近代化建设,其中包括台湾电报的建设,并敷设了闽台海底电报线。甲午战后,台湾割让,李经方据理力争,拒绝了将闽台海底电报线移交给日本的无理要求。此后,中国与日本进行长达数年的交涉,最终迫于形势,不得不将闽台海底电报线让售与日本。  相似文献   

12.
丘逢甲(1864—1912)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诗人,清末民初卓越的“抗日护台”爱国志士和教育家。 丘逢甲祖籍河南,于南宋末年迁入福建上杭,再迁居于广东蕉岭县文福乡。其曾祖父子清乾隆年间才迁居于台湾彰化县东势角(今台中县东势镇)。丘逢甲幼从父教,性聪颖,六岁能文,七岁能诗,十四岁应童子试,获全台首名,被台湾巡抚兼主考官丁日昌(丰顺县人)誉为“东宁才子”(“东宁”乃台湾别名),旋于翌年(1889)赴北京会试联捷考中进士,被钦点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他不满清廷昏瞆腐败,不愿为官,遂即告假返台省亲。自1890至19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为止,他先后讲学于台中衡文书院、台南罗山书院、嘉义崇文书院。  相似文献   

13.
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铭传从御侮图强的目的出发,力主修筑台湾铁路,妥善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台湾铁路的兴筑,便利了台湾的交通,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传播了近代化观念.刘铭传在台湾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后期,作为"现代工业的先驱"的铁路,开始在中国广漠土地上延展,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因素的生长,起着刺激的作用.可是以往有些著述,在谈到这些早期铁路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吴淞铁路和唐胥铁路,而较少讲台湾铁路.其实台湾铁路的筹  相似文献   

15.
同光之际,沈桂芬主持总理衙门,在洋务人才的选用上持门户之见,与直省之间产生严重分歧,引发直省疆吏的严重不满。尤其在丁日昌的使用上,总理衙门首鼠两端,虽明知丁日昌的洋务才能“冠绝流辈”,却始终秉持过河拆桥的功利心态,有事荐用,事毕即弃,此举不仅使丁日昌的晚年仕途异常曲折,而且恶化了总理衙门与直省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了同光之际清朝的对外交涉,成为晚清新旧体制关系变动的缩影,其经验教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丁日昌是我国洋务运动的主将,历来学者多从史家角度论其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贡献.该文致力于介绍丁日昌、其子丁乃潜、丁惠康及其孙丁韵初三代的诗歌创作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丁日昌作为洋务派的重要成员,认识到强国必须培养具有先进思想和济世意识的人才,而变革迂腐僵化的科举制是当务之急。他主张,一是大胆变革科举内容;二是严格考试;三是向台湾地区的番人等少数民族添加学额,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准等,寄托了他改制兴国之心。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8,(3):26-35
廉洁不仅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而且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精华。晚清时期,丁日昌为官从政25年,他的廉洁思想是近现代客籍名人廉洁文化中的杰出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取其精华,汲取营养,对目前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揭时弊、写民瘼、倡教化三方面探析清中叶洋务运动主将丁日昌政治诗的现实主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丁日昌在两淮盐运使任上首先对盐务本身进行改革。针对以往的弊病,在运销环节上,他采取了固定引额和成本的方法,不准盐商多请引,也不准盐商少运盐;在生产环节上,他督令修复生产盐的场垣,划定界限、筹备煮盐用的草薪,减轻盐的生产者灶户和盐商的负担,以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其次,他通过拟定在任盐官功过奖惩章程,并定期对官员进行选拔、考核,对管理盐业生产、流通的各级官员的作风进行了整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