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音乐总能触动人类灵魂的最深处。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情感的爱国者,柴可夫斯基喜爱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及传统舞蹈的独特节奏韵律等素材在其创作中。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由十二首曲式结构简洁且音乐形象生动的性格小品组成,创作于1876年。每一首乐曲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月份标题,用以体现乐曲的意象、情绪和氛围。  相似文献   

2.
Dumka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为法国钢琴家马蒙泰尔创作的一首极具柴可夫斯基艺术风格的钢琴作品,其诞生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巅峰时期,是柴可夫斯基民族性创作的一个缩影。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分别以不同的情绪、节奏展现作品风格,在钢琴演奏方面应注意歌唱性旋律的演奏、欢快乐句的演奏以及踏板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天鹅湖》,是芭蕾艺术史上最富盛名的一部杰作,使之成为芭蕾舞剧音乐的代名词。本文从柴可夫斯基的生平与《天鹅湖》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4.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善于把自己对社会、时代的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各种矛盾冲突,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和加工,创作出个性鲜明,极富民族性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因此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题材十分广泛,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和情感的宣泄性,具有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研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表现特征,有助于更好地领略俄罗斯的这位音乐大师的音乐创作魅力.  相似文献   

5.
吴媛媛 《学前教育》2005,(10):36-36
活动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随音乐的节奏尝试按自己的想像自由地做模仿动作、律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动作协调优美,能表现出音乐的力度、速度变化和情感。为此,我选取了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玩偶进行曲》,这首曲子节奏鲜明,富于童趣,便于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和情感。  相似文献   

6.
如歌的慢板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有一首著名的弦乐曲《如歌的行板》。“板”是音乐中的节奏,我国古代就用拍板来控制音乐节奏,唐代崔钰《和人听歌》中有诗曰:“锦莲歌板拍清秋。”《如歌的慢板》中情感真挚、哀婉缠绵的文字恰似《如歌的行板》那漫黯淡、如泣如诉的乐声。有的文章读来仿佛欣赏一幅画,有的文章读来好似聆听一曲歌,下面的文章,应属后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年轻的父母热衷于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往往在孩子进幼儿园时便为其购置乐器,令其从师学习。但效果未必见佳。其原因在于这些为父母者未深谙一个事理:促使孩子音乐禀赋得到发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责令其学乐器”,而是培养其节奏感。俄国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俄国的一个矿山,父亲是一个运送矿石原料的马车夫,母亲是平凡的家庭妇女。柴可夫斯基在襁褓中时,他的母亲就常常横抱着他,一面哼唱乡土味十足的俄罗斯民歌,一面轻轻地拍打他的小屁股,使他在和谐协调的节奏氛围中安然入睡。当他听见“的笃、的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就会随着这声音挥动着小手臂。他的父亲一回到家里,就把他抱在腿上,一面嘴里模似马蹄的声音,一面轮流抬起左右腿,使他东摇西晃,上下颠动,充分享受这“节奏情趣”。柴可夫斯基的父母并未  相似文献   

8.
《七月―刈者之歌》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七首作品,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歌颂劳动人民为背景创作而成。其结构采用单三部曲式,是柴可夫斯基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本文从作家背景、作品简介出发,进而对曲式结构和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探究,挖掘音乐审美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音乐世界充满着艺术魅力,古往今来,多少人对着它惊奇叹息。音乐的艺术魅力是音乐家创造的成果。当我们欣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时,我们一定会受到作品中那种悲哀,压抑和绝望情绪的感染,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柴可夫斯基在作品中抒发了他心中的焦虑和悲怆之情,而我们也确实感受到了他心灵深处强烈的颤动。  相似文献   

10.
柴可夫斯基是当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与梅克夫人的旷世奇情广为人知。一封用音符谱写的情书——《第四交响曲》流露出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真挚的情感。本文试从《第四交响曲》中体会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的浓浓深情及作品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1.
周玲  王吉利 《文教资料》2007,(19):111-112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钢琴套曲《四季》之《六月——船歌》最受听众欢迎和喜爱的抒情小曲之一,而且被广为流传,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以及乐队合奏曲。这首作品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迷人旋律,徐徐流动的伴奏声部,以及具有表现力的和声织体。本文结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完美的艺术性和演奏技巧,来展示这首颇有魅力的小品。  相似文献   

12.
在古典音乐的天平上,除了德奥、意大利中心以外,俄国音乐着实占有了很大的一部分“重量”,稍微的研究就会发现,平衡这个“重量”的最大“砝码”就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本文从柴可夫斯基创作上体现的现实性、民族性、标题性来评价柴可夫斯基在俄罗斯音乐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聆听老柴     
起初知道柴可夫斯基,是因为《天鹅湖》。但爱的是芭蕾那莞尔间的轻盈,也不能算是音乐本身。可后来变得有那个渴望去真正读懂老柴,则是因为《第六交响曲》——《悲怆》。这部作品是在1893年他的人生旅程即将结束时写成的,它不仅是柴可夫斯基最后一部标题交响曲,也是毕生经历之终结。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保罗.朗多尔米著的《西方音乐史》中有关柴可夫斯基的论述,根据有关材料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且试图根据朗多尔米的生平,揭示其尖锐批评柴可夫斯基的内在原因,以期对柴可夫斯基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行板如歌     
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  相似文献   

16.
行板如歌     
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 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比如钢琴套曲<四季>,比如小提琴曲<旋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浑如天成,了无痕迹.它们令人愉悦向往光明,热爱牛命.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  相似文献   

17.
行板如歌     
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  相似文献   

18.
节奏,原为音乐术语,最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出现,《礼记·乐记》的前两章就曾频繁使用:“广其节奏,省其文采”,“文采节奏,声之饰也”,“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孔颖达在疏中训为:“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又说“谓奏作其乐或节止其乐,使声音和合成五声之文也”,“声无曲折则太质素故以文采节奏而饰之使美”。这说明“节奏” 的概念刚形成,人们就意识到了其中蕴藏的美学涵义。  相似文献   

19.
行板如歌     
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心里,他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  相似文献   

20.
1998年6月26日下午3时,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第11届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小提琴组决赛的第一场演奏在这里举行。17岁的中国姑娘潘依琼身着黑色圆领上衣,白底碎花长裙,从容上场。随着琴弓的拉动,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