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勤  朱焕龙 《学会》2005,(8):43-45
<正>农技协作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运用科技、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农技协在丰南区出现较早,但发展缓慢。随着形势发展,农技协组织的作用日益突显。2004年2月,区委、区政府首次对先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了表彰。会上还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此,我区农技协呈现出了快速发展势  相似文献   

2.
郑德胜 《学会》2013,(1):24-27,30
农技协是新时期农民自发创立的一种新型合作组织。农技协以其近30年的成功实践,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合作化的路径、机制和动力等问题。我国农民合作化的纵深推进,亟需农技协继续提供经验、人才和科教等方面的支持。大力发展农技协组织,仍是当前推动我国发展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事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李杰 《科协论坛》2007,(9):32-33
近年来,农技协在农村科普工作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更是发挥着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为了探索农技协健康的发展方向,我们对全市实体型和非实体型农技协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实体型农技协是引领未来农技协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浙江省现有农技协2742个,会员26.3万,约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48%,对普及农业新技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国明  周建鹏 《学会》2010,(1):23-26
农技协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该文研究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技协的发展特点,分析其生成机制,总结主要的发展模式,研究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依据当地实际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提出加快该地区农技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04,19(7):36-38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运用科技、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技协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正在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为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各级科协组织为农技协的发展壮  相似文献   

7.
农技协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针对崇左市农技协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需要从提高经营业务水平、组织制度建设、健全创新机制、争取政策和财政支持、精准扶贫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足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代表着未来农村基本经验创新的一个战略方向。多年来,海南省农技协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鲜明的民办特征、灵活的运行机制、可靠的利益保障和成功的实践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民专合组织研究,推进农技协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军 《学会》2011,(1):3-7
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本文分析了这类组织的发展现状,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下,促进农技协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展望农技协与合作社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在我国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多种形式、多元模式的农民组织化形式的共同存在、发展是一个必然的阶段,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农技协与合作社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红静 《科协论坛》2009,(10):41-42
基本情况 农技协是新形势下以自愿、互利、平等为原则,农户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营销为纽带,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企业增效为目的的新型社会团体,是市、乡(镇)科学技术协会的基础组织。四川省万源市自1995年7月第一个农技协—巴山银杏研究会成立,到2009年3月30日止共发展农技协80个。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兴起的,按业缘关系由农民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新型民间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农技协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灵活的机制,广泛的适应性,在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科技化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欢迎。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抓好农技协工作,是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一个重要力量。湖北省大冶市科协从扎实抓好农技协入手,促进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直接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相似文献   

13.
在咸宁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全市科协组织以服务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加大对农技协的组织推进、典型创建和指导服务的力度,促进了农技协稳步、持续、健康发展,农技协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长兴 《科协论坛》2004,19(6):18-19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由从事专业生产和经营的劳动与具有专业技术的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级科协组织积极动员和引导农村乡土人才带头创办、领办农技协,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技能,向会员和农户传播科技知识,开展技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立新 《学会》2002,(3):31-34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则荟萃了农村乡土科技人员,因此,农技协是科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科协工作的"龙头"和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全国范围的农技协组织发展滞缓,缺乏影响力和生命力.有数字为证:1994年全国约有农技协13万个,1998年为11.56万个,2000年则下降到了10.01万个;2001年全国各级各类农技协共有会员755.68万个,仅占全国2.4亿农户的3.1%.  相似文献   

16.
薛远海 《科协论坛》2004,19(12):18-21
农技协是目前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组织,是科协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近两年来,市科协按照“树立培育扶持农技协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科技引导、示范和推动的作用,积极发展和培育了一大批特色明显、运行规范、自主性强、带动作用大的农技协;决定从2003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培育和表彰100个优秀农技协。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07,(7):31-3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新时期农村经营体制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为止,我县有各种类型的农技协174个,会员19032人,联系带动农户9.98万户,其中股份合作制农技协8个,拥有会员3520人,  相似文献   

18.
牛旭天 《科协论坛》2006,21(2):42-45
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专业技术合作组织,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扶持“农技协”的发展,重视和解决“农技协”面临的问题,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它一经产生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 农技协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是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推动农村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各级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20多年来农技协有了很大的发展。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中国农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已达140万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运行规范的有15万个,它们基本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村生产的各个方面。根据中国农技协秘书处2008年6月的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