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年积淀,垫高成长之躯; 诗家经典,点亮心灵之灯。 这是一所学校诗廊的题联。在这条长廊里,几十首经典诗词,像颗颗宝石镶嵌其中,引人瞩目。而在一些学校,《论语》20句,古代诸子修身、立德格言100句也纷纷上墙。何止如此,  相似文献   

2.
读诗,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品味诗句中蕴藏的意味,让人流连忘返,沉醉于诗的意境之中。"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句泰戈尔的经典名言,时常回荡在我耳边。他对"过程"的诠释是前人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饮酒(其五)》是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代表作,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重点诗句,是课堂的教学重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这句诗所体现的"物我两忘""物我交融"和"以物观物"教授给学生,但这是带有道家哲学思想的美学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有时候教师本身也未必能参透。本教学设计视图转换视角,抛开传统的教学"切口",专注诗歌所传递的美学概念,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首诗的"真"之美。  相似文献   

4.
学校坐落于被誉为"江苏北戴河"之称的连云港赣榆县海洲湾畔,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以经典诵读作为特色办学突破口,因地制宜建成了具有特色的国学经典长廊、科技文化广场、诗  相似文献   

5.
蔡盛  刘为富 《山东教育》2012,(Z4):34-3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不知被人念叨了多少遍,但每念及此,其蕴涵的哲理依然令人深思。2006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举办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一名学生在台上诵出这句诗后,一位叫马彩清的语文教师突发灵感,萌生了改进阅读教学的念头。放学回家,她进门便扑到网上,仔细搜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从此走上了阅读教学的改革之旅。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宝库中精选童话、诗歌、小说等加以整合,按年级顺序构建班级阅读课程,这种由教师自发实验、学校推广的阅读课,后来被取名为"高品位悦读"。实验班的学生毕  相似文献   

6.
<正>李白的《越中览古》流传盛广,人教版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录入该诗。对于本诗对比的艺术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初白诗评》中说:"用一句结三句,章法独创。"沈德潜在著名的《唐诗别裁》中道:"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唐宋诗醇》评:"此诗从盛说起,而末句转入荒凉,此立格之异也。"[1]但以往所评所批多数只从诗内容所表达的"盛"与"衰"这一局部着力,而没有从整首诗  相似文献   

7.
诗意的方向     
成都杜甫草堂边的草堂小学,他们的校训是"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学校有一条诗路花语大道,地上刻着杜甫在成都所写的诗,最有名的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其中烨烨生辉。这所学校的早操是独特的杜诗操,学校还组办了"草堂诗社"。在这里,诗不再有固定格式,而是发自内心,孩子们用儿童诗来表达各种感受,用想象来装点他们梦一样的童年。这个例子让人心微微曳动,如同涟漪一圈圈扩散。诗歌载体,其情也殷,如水荡漾。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4,(31)
正8月27日,有人发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在上海小学一年级新教材中消失了。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7首经典诗作。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发现,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消失在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中,其中22篇为经典古文、古诗词。取代过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饮酒》诗中有一句人们颇为熟悉的名句,那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后世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陶诗集子中,这句诗的文字面貌均如此。其实,该句诗的原貌并非完全如此,其中的“见”字应作“望”字,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追考有关陶诗的版本可证:南朝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最早收录此诗,诗中作“望”字;唐初欧阳询等人所编的《艺文类聚》(卷65)摘录了此诗,诗中也作“望”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说明读者在阅读《采薇》一句诗的过程中用所产生的意象填补诗歌空白。读者对当时的战争产生一系列的情感变化,而把自己的战争价值观投射到当时的社会境遇中去,从而获得对这句诗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让孩子直面经典诗歌,接受古典诗歌的陶冶,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步入“经典诗文”的殿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诗教之花在校园内盛开呢?一、在浓郁的诗意氛围中让学生感受诗1.让学生喜欢诗,就要营造一种诗教氛围让学生感受诗。学校可在校园墙壁的醒目位  相似文献   

12.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13.
刘青 《教师博览》2023,(11):28-31
<正>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诗词文化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愉悦视听的音乐和触动心灵的古诗文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诗”“歌”盛宴。其实,《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和很多学校所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看似花开两朵,实则殊途同归,都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经典的古诗文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两人或更多人各写一句或几句而成的诗,称为联句诗。比如: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此诗的前两句由唐文宗所吟,后两句为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续。到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对柳公权的续句大不以为然,说其尽是  相似文献   

15.
情之最莫过于元稹的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这是对这句诗的解释,言下之意便是除了我所钟情的那个女子,再没有人能让我为之动情。到底元稹写这句诗是为了纪念激发了自己无限才思却家境贫寒的  相似文献   

16.
要段显主旨,把握现代诗的诗眼段。古诗词字精句炼,诗眼所系,历历分明。那么,现代自由诗是否也有诗眼呢?其诗眼不是一二句,而是一个诗段。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泰戈尔诗中的一句,我曾经是那样地喜欢这句诗,也一度以为,这句诗说出了生活的真谛,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相似文献   

18.
在人杰地灵的古都亳州,有一所书香满园、绿荫遍地、建筑风格独特的学校,这就是集小学、初中教育于一体的亳州九中。亳州九中是全国百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项目学校。小学部现有33个教学班,1900多名学生。学校通过读经典悟人生——征文和抄写大赛、国学经典演讲比赛、"经典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经典伴我行——晨读活动、"我和  相似文献   

19.
传统经学诠释中,孟子的"《诗》亡"说被分解成《诗》的某部分、《诗》流传的某环节或《诗》的某方面功能的衰亡;而孟子本义则是作为文学样式的诗与它所指引的政教方式的整体式微。注疏通过种种限定造成对孟子本义的割裂式理解。作者和注疏之间的张力源自不同诠释者对经典理解的差异,同时这种理解差异根植于政教方式的变革及由此而引起的经典自身意义的变迁之中。经典和政治生活的交互性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0.
<正>"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