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非常喜欢一本课本,这本课本不是学校发的,不是书店买的,谁也猜不到是从哪里来的. 那是我五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永平那座小县城.有一天,爸爸要到离县城70多公里的杉阳乡参加飞机播种的指挥工作,他带着无知好奇的我去到了那个陌生的地方,让我第一次看到了飞机.飞机来了,幼稚的我却认为是一只长着两支大翅膀,身子圆圆胖胖的大鸟来了.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从渥太华到蒙特利尔的时候,同行的人带我去了蒙特利尔老城,去了大教堂,去了蒙特利尔奥运中心,后来在中国城吃的午餐,可没有去拉丁区。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无数次地奔波于渥太华和蒙特利尔之间的417高速公路上,在很长时间内,蒙特利尔拉丁区一直不是我和我像机镜头的目标,虽然也曾多次驾车从拉丁区穿过,就是觉得这里的房子太普通,没有吸引我像机的理由。所以,我没有停车。后来,一个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加拿大朋友,其二胡拉得很专业,他非常正式地下帖子邀请我们参加他的独奏音乐会,地点就在蒙特利拉丁区的一个小画廊里。我们到…  相似文献   

3.
姐姐的嫁妆     
二姐要出嫁了.距婚期还有一个多月,家里人就忙着给二姐准备嫁妆.今天到城里边,明天去下庄街;买彩电,买洗衣机,忙得不亦乐乎.到月底,二姐的嫁妆才操办得差不多.我乍一看,啊!还真多,足足满一屋子哩!……  相似文献   

4.
剑桥记忆     
剑桥是一所大学,也是一座城。只是这座城很小,似乎称为“小镇”更为适合,从位于剑桥城西北角的圣埃德蒙学院步行到东南角的剑桥火车站,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夏天时,我和十多位同学在此居住了一个月,虽然短暂的时间远远不足以让我透彻了解这座城市,但我却至今仍深深沉迷于她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意大利成为全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意大利也是欧洲最早封国的国家。这次意大利的疫情先是在北部的伦巴第大区开始传播,世界时尚之都米兰就是伦巴第大区的主要城市。该地区是欧洲人均收入第二的富庶区域。离伦巴第大区不远的艾米丽-罗马涅大区也是第一批"封城"的地区,一下子让我想起八年前我曾在莫迪纳大学讲学一学期的经历。莫迪纳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市,属于艾米丽-罗马涅大区,在意北的交通枢纽博洛尼亚北面30公里处。城市虽小,加工业却极其发达。大名鼎鼎的兰博基尼、法拉利、玛莎拉蒂三大豪车厂都坐落在其郊区。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第二次站在函馆山上,俯瞰那璀璨夺目、晔兮如华的夜景时,不由得从心底里深信:"梦想,真的会实现!"十四年前站在这里的我,还是一个硕士二年级的学生,那年10月我随学校文化交流团访问日本函馆大学。虽然只有短短六天,却是平生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日本、第一次在国外唱戏??这许许多多"第一次"很自然地累积成了一种难忘。如果让我自己选择,我可能也会像大多数人那样将京都、东京、  相似文献   

7.
水上舞蹈     
1979年在莫斯科近郊的工人城埃列克特罗斯塔尔举行的苏联第一次花样游泳锦标赛上,我表演了爱德华·格里格的《安尼妲之舞》,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当我处在表演的高潮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由于我  相似文献   

8.
張信剛 《中国文化》2006,(1):116-121
今年春节过後,我到印度德里大学作学术访问。这是我第三次到印度。第一次是1963年,带着一片无知去蜻蜒点水。第二次是2001年,应印度文化交流理事会之邀,带着一腔热隋去走马观花。这次在新德里一个月,接触到不少人,也体验了一下印度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印象吴哥     
李翔 《大理文化》2010,(11):54-55
吴哥是一段历史,吴哥是一个象征,吴哥是一个符号。作为世界四大奇迹之一的柬埔寨吴哥窟,是世人向往已久的地方,许多人向往归向往,却一次也没有去过。而我,却因为工作的关系,从第一次到吴哥起,迄今已近十年,至于去过多少次,我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收到李校长世程兄来信,告知小学母校建校已逾百年,正筹编《清源小学建校百年纪略》,要我写点文字,以录于"学子华章"。我想,母校树人百年,桃李满园,我天性愚鲁,如何写得出像样的文章,更不要说华章了。如此,也就迟迟未能下笔。小学母校是我幼学启蒙、少年成长的地方,没有它,我的人生轨迹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离开它已近三十年了,这么多年,不管身在何方,总会想到梦到  相似文献   

11.
正刚到普吉岛的时候,总是听同事们说起老街。五仁月饼是从老街买的,泰式服装是从老街买的,西式彩虹蛋糕是从老街买的,港版的旧书也是在老街上淘的。老街是什么地方?过了很久我才知道,中国老师口中的"老街"就是"old town",相当于普吉镇的老城区。在这里的任意一条街道走上几百米,都仿佛站到了时间和文明的交汇处。葡萄牙风格的钟楼、中式庭院、混合着葡萄牙风格的闽南骑楼,它们远渡  相似文献   

12.
正大理古城好像永远是那样地热闹,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没有给它宁静,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也没有给它沉稳,倒是"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给了它嘈杂的市声。莫非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伊始,这种声音就在这里存续了1200多个春秋?答案似乎有些疑义。现存的大理古城不是原生态的产物,它是明朝初年以阳苴咩城为基础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  相似文献   

13.
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吉隆坡,途经一座叫马六甲的小城,这不仅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和中国最有渊源的城市:郑和七下西洋,便有5次过访此城,更别说明成祖朱棣将汉丽宝公主下嫁马六甲苏丹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市文化功能的重要载体,城市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城市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必要在时代的大潮中给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其当务之急,不是对一座城市的历史再现,亦不是一座城市的城史介绍书,而是如何以饱满、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所在城市增添它所需要的文化活力,诠释出城市博物馆所应具备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重游一座城     
正引子在一个风大的城市生活,必然会习惯顶着凌乱的头发,如风一样的女子疾步在街市巷道,虽然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在其中。但因为对所居住的城市有熟悉感,加之生活的平凡与重复,让我很难去注意其中的新意,每天重复的工作生活使我更想生活在别处,思想在远方。不过,一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我所生活的地方。我陪表妹重游大理,相比第一次她更从容,而我也全程陪同,记录下了这个城市的游记,也让我重新体会了旅游的意义。早在多年以前,生活在北方寒冷城市的她就一心向往着南方的春暖花开,从每一年我们的照片里她看到的是南  相似文献   

16.
记忆中,那是一个很冷很冷的冬季,当我第一次乘坐汽车翻过者摩山,随着盘山公路下到山脚,首先感到的是风的厉害,这也是我对于风城下关的最初印象。在下关工作以后,无论春夏秋冬,我都会在饭后或者休息之时到户外走走。我工作的单位离  相似文献   

17.
正在俄罗斯坐过两次火车。两次都走的同一路线。第一次是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第二次是从圣彼得堡回到莫斯科。所走的路线虽然相同,却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莫斯科与圣彼得堡(1924—1991更名为列宁格勒)的火车站外观居然完全相同。更有意思的是莫斯科的火车站叫"列宁格勒火车站",而圣彼得堡的火车站叫"莫斯科火车站"。这是100多年前留下的故事。1842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签署了建设俄罗斯第一条铁  相似文献   

18.
马普萨拉曾是我读书的地方,一座离斯德哥尔摩约70公里的大学城。那是一座幽静的城市,过去曾是瑞典的首都。城币不大,二、三十万人口,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就可以从城市的一边到另一边。乌鲁萨拉大学建于1477年,是北欧第一所大学。那时瑞典还处在中世纪,大学的建立使这儿成为瑞典的学术中心,这是乌鲁萨拉大学的第一次辉煌。当时北欧的政治状况是丹麦和瑞典两个强国争霸。瑞典抢先获得罗马教皇的批准建立大学,两年后,丹麦建立哥本哈根大学。宗教改革之风吹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乌普萨拉大学名存实亡。本来,乌普萨拉大学和中世纪欧…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轨迹     
第一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不会写"大理"。那时候村里来了个小炉匠,他说他是大理的。他补锅、茶壶、铁桶。收钱,也收粮食。那是个什么都需要修补的年代,每家都能拿出几样破锅烂桶来。伴随着小炉匠的风箱、不断四溅的火星、小铁锤的锻打声,"大理"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了。第二次听说大理的时候,我还没有到过大理。那时候我在读小学五年  相似文献   

20.
正"枝繁叶茂的绿色机器"管饭,一日三餐都免费,这是Google早期赖以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法宝之一,现在更成了Google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是,Google在硅谷山景城的总部Googolplex拥有近两万名员工,赶上一个小型城市了;Google食堂团队在全球各分支建有185个餐厅,每天要做出十万八千顿饭出来(这是Google官方的实数),光设在总部的餐厅就有30个。要让这些人饿不死,容易;要让他们吃饱,也不难;但要让这些人不但吃饱还要吃好,那当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