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德国学者这样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则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2.
德国一位学者有一个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g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  相似文献   

3.
德国一位学者曾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  相似文献   

4.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  相似文献   

5.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情境的创设和呈现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只有溶入汤中,才易吸收;知识也要溶于情境,方易为学生吸收。可见情境之于教学的重要价值。思想政治课主题教学正是以典型案例或系列问题为核心知识载体,师生合作探究、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反对以教  相似文献   

7.
蒋晓蓓 《中小学电教》2008,(11):106-106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8.
杨强 《辽宁教育》2012,(15):93-94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若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却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笑纳。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导入情境的创设,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思",从而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只有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的心路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  相似文献   

12.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2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2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2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  相似文献   

14.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深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笔者认为,政治教学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创设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有效课堂教学的要素(一)情境与问题德国一位学者曾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道理很显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教学情景,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知识亦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那么,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陈娟 《山东教育》2011,(7):43-44
德国有位学者说: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马上就迫不及待地享用佳肴,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体验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体验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18.
德国一位学者打过这么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之于汤,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新课程凸现教学的情境性,强调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把知识内化为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情景中放点“味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洪月 《师道》2008,(11):24-24
关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相似文献   

20.
袁莉娜 《考试周刊》2013,(96):67-67
<正>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