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黎 《成才之路》2013,(11):75-75
新课标下的数学不仅注意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更注意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课堂生活化,知识生活化,运用也生活化,也就是注重生活与课堂的融合,所以数学课堂要有生活的气息,蕴涵着新的要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找一找"数学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数学的生活化,学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师的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去"想",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一年级学《统计》时,  相似文献   

2.
2011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新理念,因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于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教学理念.具体教学方法和体会有如下几点: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  相似文献   

3.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联系生活,注重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将从创设生活化情境,将例题与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数学联系生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杜友明 《考试周刊》2008,(25):66-67
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依据生活而教育",这揭示了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教育也应如此.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之一,要让学生能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并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本文阐述了生活化教学的四点策略: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二、课堂教学内容选材生活化.三、作业设置生活化.四、回归生活,用数学思想解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运用生活的因素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几年来的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运用过程生活化等策略来达成"生活化"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我们知道,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走进社会、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教学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同时也为数学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教学素材,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不成熟,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文从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现状及成因出发,探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阐述过:"生活即教育",这揭示了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教育也是如此.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怎样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特点有着明确要求:"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内质联系,教师要转变教学认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创设生活化教学问题、设计生活化教学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启动学生数学思维.这样才能有效打造学生数学素质和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提升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寻找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简要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教学手段.强调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注重实践第一,渗透数学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意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成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同时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就是让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往往导致幼儿对数学产生厌学的情绪。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教师开展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和现实生活相联系,遵循生活化的课程观,使数学教育生活化,充分发挥生活本身的教育价值。一、拓展幼儿数学教学空间,从关注教学到关注生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但是,一些教师往  相似文献   

14.
数学来源于生活,一旦让数学脱离了生活经验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从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开始厌恶数学,最终放弃数学学习.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将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理念,赋予数学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因此,教师要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1.小学数学生活化让课堂充满活力就小学生而言,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是他们认识新事物的基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灵活的数学情境."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密切的联系,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本文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向生活化回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期间,数学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浅显易懂,难度不大,但是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将理论知识完整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密切联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了解知识的生活应用价值,才能够促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而数学教学则符合生活化教学需求,数学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且紧密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化体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保证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期间既可以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价值,又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希望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到了对生活比较敏感的时期,而数学学习比较理性,要想学生从理性的学习贴近感性的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感性,变得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活化教学的思想. 一、联系生活,设计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本身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很多内容和题目在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很多联系生活的实例,这无疑为生活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配合教材的内容,注意内容的"显肌肉型",教学环节要能够让学生从中真正学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并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非常重视生活化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的环境;指导学生自觉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生活中抽象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应用已有学习经验探究生活问题的意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学技巧的应用等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20.
邹安碧 《贵州教育》2007,(16):35-36
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