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观念上对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的排斥,长期以来,我国地方立法因其地方和部门利益倾向倍受批评和指责。利益是立法的起点,法律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均衡利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市场经济是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市场经济下的地方立法首先应该是不同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更应该是多种机制作用下的利益均衡系统。  相似文献   

2.
保证立法质量,抑制立法冲动,防范立法中的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倾向,需要发挥程序的控制作用。对于新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来说,最重要的是先确立立法程序。设计立法程序,需要明确立法活动参加人的角色定位,丰富立法方式。立法项目征集公告要亲近社会公众,筛选立法项目要符合市情,委托第三方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立法,建立能够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在线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听证,建立立法协商工作联系制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立法技术层面的原因,同是也包含了复杂的社会因素。程序作为现代法治的一个独立价值,应发挥它应有价值和功能,基于此应强化行政立法中程序的控制作用;同是,深化机构改革,理顺权责关系,规范行政管理体制。以期对改变行政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地方人大的法规立项与法规起草机制与程序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地方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僭越了地方人大的立法主导权,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地方立法模式,容易导致地方立法部门利益化。因此,要完善地方人大的法规立项与法规起草机制和程序,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法规立项与法规起草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推进,过往以政策导向谋取部门利益的行政机关藉着地方立法追求部门利益.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行政主导型立法,走出这一立法困境的根本举措在于变革行政主导立法模式,采取突出地方、立法主体多元、立法过程公开、立法程序体系化为核心内容的博弈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6.
有学者从立法规划实现率不高、部门利益倾向等方面出发,质疑我国立法规划制度的存在必要性.我国立法规划因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对法律的迫切需求而产生,当下孕育该制度的历史条件并未根本变化,立法规划不可轻易废止.从法律体系建设的角度看,立法规划是法律系统化、科学化的必要手段.从阶级利益的角度看,立法规划制度契合统治者利益.对立法规划中政府部门利益法规化倾向应警惕,但不必过分担忧.立法规划的实现率不高情况已逐步改善.立法规划有必要但不等于毫无问题,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将立法规划制度纳入立法法,明确立法规划为立法程序中的必要程序之一,从而使该制度本身并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7.
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地方民主政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受到观念因素、体制因素及部门利益因素的制约.为推进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建设进程,必须培植公民现代民主法治观念,加强地方立法机关内设专门机构建设,完善公民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程序机制,加快公民网络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民办教育规范性法律文件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明显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其中,"非营利"概念界定的立法缺失,"合理回报"的法律性质在现实中被普遍曲解且缺乏配套的法律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法人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以及民办教育地方立法中的政府和部门利益本位,成为民办教育法律冲突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参与地方立法协商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重要内涵。立法过程本身就是各种利益关系博弈协调的过程。政协由界别组成,是各界利益的代表,政协参与立法协商,借助政协的平台进行利益关系的博弈、协调与整合,可以保证立法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防止立法决策失误。要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首先应当明确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性质与功能,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程序设计,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央与地方立法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要求我们国家必须调动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地方立法与地方利益关系密切 ,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是地方立法的直接诱因。但是 ,地方立法中也存在着低效率问题 ,为此 ,文章提出了优化地方立法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11.
职业培训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国普遍重视职业培训立法。我国目前对职业培训立法主要集中在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上,立法层次较低,无法适应职业培训发展状况,因此需要对职业培训立法加以完善,尽量单项立法。  相似文献   

12.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立法的质量关系到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我国地方立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地方立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地方立法程序问题。要努力克服地方立法程序中的各种问题,完善地方立法程序,从而使地方立法程序运作得更加合理、民主、科学。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立法存在的基础与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立法同民族国家一样古老而现实,立法学研究应予充分关注。民族立法是特色立法: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奠定了民族立法的基础。立法空间模糊曾长期困扰民族立法的健康发展,立法法的颁布为走出这一历史困境提供了便利。民族立法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价值追求。严格界别民族立法与地方立法,是廓清民族立法独立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赋予地方立法权,在中央领导下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国立法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地方立法分实施性、自主性和民族自治三种立法类型。坚持法制统一,突出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是地方立法要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湖南地方民族经济立法机构积极创制符合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特殊规律和体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民族经济法规,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地方民族经济立法体系不完善、自主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民族经济立法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欠缺、地方民族经济立法观念创新不足、地方民族经济立法规划不强。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来,我国由中央统一立法的格局逐渐向地方立法分权的格局转变,这对调动地方立法的积极性和填补中央立法的空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立法冲突、重复立法、越权立法和立法权被异化等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配置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为我国新形势下中央与地方立法权的合理配置理出思路,提出对策,以优化中央与地方立法职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富有生机活力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17.
立法语言是立法技术的落脚点,是立法表达技术中关键的一环。地方立法语言是立法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立法语言的一般特性,同时也有地方性、具体性、可操作性、试验性等自身特点。从表述技术来看,准确、简明、规范、严谨、庄重、朴实、通俗易懂,是地方立法语言本质和特点的突出表现和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8.
苍山洱海的立法保护,为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立法保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当中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例如,充分利用立法自治权制定保护条例、制定配套的政府规范性文件、设立专门的行政执法机关、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法规、编制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等。另一方面,苍山洱海的立法保护也有不足而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应当确立生态保护立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通过立法建立完善的生态利益补偿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