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结构,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其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临夏回族自治州对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为此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以期对该地区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状况有明确的了解,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丽 《科教文汇》2008,(24):29-29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年中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将影响其道德判断和人格的形成,也影响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文章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调适方式,有助于为社会造就更多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徐芬  李正帮 《科教文汇》2011,(5):193-194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同时也是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分析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适的培养策略,对于促进现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健康人格培养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根本,是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格,换句话说,其本质可以被概括为两个字——育人,对中小学生而言,人格和情感的发展,自然需要引起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重视。文章开篇便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容,接下来列举了在中小学生身上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能够解决相关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的喜剧<驯悍记>进行了深刻解读,展现了女主人公敢于追求独立的尊严和人格的反叛精神,但由于对自我意识的不彻底性,仍然没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独立.  相似文献   

6.
美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晨 《科教文汇》2008,(32):200-200
绘画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绘画教学有助于学生情绪的调节和情感的完善,有利于学生意志、人格、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爆炸罪以其危害的严重,形式的惨烈和影响的恶劣位居各类暴力犯罪之首.因此,无论是从犯罪学理论角度还是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我们都有了解爆炸犯罪心理尤其是其人格的必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爆炸犯罪人格特征进行分析:错误的社会认知;歪曲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吴鹏  孙成良 《科教文汇》2007,(10S):156-157
爆炸罪以其危害的严重,形式的惨烈和影响的恶劣位居各类暴力犯罪之首。因此,无论是从犯罪学理论角度还是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我们都有了解爆炸犯罪心理尤其是其人格的必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爆炸犯罪人格特征进行分析:错误的社会认知;歪曲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朱文霞 《科教文汇》2009,(30):109-110
大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自我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我们一般把自我意识归为心理我、理想我、现实我、社会我、生理我。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却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对现状的极度不满、对自己期望太高、自卑抑或消极等等。对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及对其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小学普及武术,不仅可以强健中小学生的体魄,塑造健康人格,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道德修养,而且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的研究是心理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课题,聋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意识研究即是对聋人这一群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了解,同时也会在正常和特殊群体的对比中,管窥出自我意识发展影响因素中言语对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梳理了聋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12.
刘月珠 《科教文汇》2012,(17):72-73
中职生在校时期既是人格形成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蓬勃发展、社会生活领域迅速扩大并走向成人的重要时期。引导中职生合理有序就业,做好农村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焦点,也是目前农村中职教育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新形势下医学院专科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其自我意识状况和特点,对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儿童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能够对其生命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儿童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和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家庭观念、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的期望值、家庭教育的方式均能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成长构成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家庭对策,以期为广大父母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于娜  杜天骄 《中国科技信息》2010,(12):286-286,268
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是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感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生理自我意识的压抑和心理自我意识的不成熟导致了社会自我意识的偏失.要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体性构建,完善社会自我意识,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就职业院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常见的偏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人本主义课程观以自我实现的人格理想为核心,以完整人的发展为基本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现实教学应借鉴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来重新思考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处于从生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过渡的时期.原来一切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仅仅停留于对自己的躯体、衣着、家庭关系和自己所有物的自我意识,逐步扩展与转化为对自己的主张、力量、地位、责任、义务等的自我意识,即按社会要求为依据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9.
陈理 《大众科技》2011,(3):106-108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文章整理了有关自我意识的相关概念以及近几十年来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试图探讨自我意识研究的新趋势,使自我意识的研究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在自我意识中,反映着儿童对自己在周围环境中所处地位的理解,反映着儿童评价自己实际行动的能力和对自身内部状态的注意。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实际形成的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