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3,(3):143-143
回想阿扎莲卡出道之时,“痞子扎”是人们送给她的外号,能有这样的雅号与她乖张的个胜和夸张的造型不无关系,这一形象随着以饶舌歌手Redfoo为首的一群男男女女加入她的团队而更加深入人心。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奇装异服的年轻人和他们所制造出来的令人费解的重金属音乐围绕在阿扎身边,本身就是种表达,它所代表的是阿扎莲卡想要展现给世界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凡人 《上海集邮》2004,(4):i002-i003
“花是美丽的,爱花的女人更美”。 初识王小慧是通过她的摄影作品《花之灵》,不单单是她的照片,更是作品中那富有哲理的语言。没想到花可以这样表现,没想到视角可以如此独特。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借助互联网,我开始走近她。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2013,(2):9-11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现在还依然保存吗?1983年开始集邮,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西厢记》,现在依然保存。我妻子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临摹古画工作,我知道她很喜欢临摹著名女画家王叔晖的工笔画。有一天,我在小摊上发现《西厢记》邮票,便兴高采烈地买下送给她,她看了也很喜爱。当初,虽然我月薪只有42元,但还是慷慨解囊地买下有关绘画的邮票赠送妻子。这样,我们既增长了集邮知识,又增添了感情。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9,(8):52-57
已故著名诗人艾青曾在自己的诗篇《年轻的城》中描述过这样一个他曾多年生活过的城市:“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  相似文献   

5.
杨新民 《健身科学》2009,(11):60-61
一位马来西亚女士来电话,说她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研,偶然在中央书城买到一本《养生三记》,读完以后很想见到作者,请教一些问题。她给哈尔滨出版社发了伊妹儿,希望提供作者的联系方式,这样才联系到我。她的中文名字叫方绣莺,人很热情,据她讲,在马来西亚,人们很注重养生保健,《养生三记》这样的书,在那里一定能受欢迎。  相似文献   

6.
这是我的第二篇稿件,借用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热点电视剧《突出重围》来形容我参加此次大赛的心情,也以此来形容中国象棋的处境。我非常喜欢文学,所以写出的东西也愿意多少流露一些关于心情、关于情节的东西,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象棋文化的外延。因为她包含的不仅仅是纯粹的棋艺问题,纯粹的专业问题;她体现的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文化的缩影。也只有这样,才能更贴近大众,杂志才能办得更好,更有声色!我也这样祝愿着!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集邮博览》三十余载的忠实读者,与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集邮博览》伴随着我的集邮生涯;同时,我也是看着它诞生和不断发展的。从1981年正式发行的《北京集邮》,到更名的《集邮博览》。它见证了"文革"后中国集邮从复苏到高潮起伏的过程。我热爱她活泼、朝起蓬勃,充满青春活力;她勤奋、信息丰富、治学严谨;她面向读者,  相似文献   

8.
于湃 《网球》2013,(7):75-75
2010年的六一儿童节,《网球》杂志特别策划了启蒙专题,其中就有女儿的启蒙案例。四岁上专业杂志对于女儿来说真的是人生头一次,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也非常值得纪念,毕竟妈妈抢上了个镜头,而我则成了署名作者。女儿当时不识字,她只知道《网球》杂志上有她三张大照片,同一期其他页面上有别人的照片,后来女儿逐渐知道,这些人是李娜、费德勒、小威、海宁、德约科维奇、郑洁、阿加西、纳达尔。从此,"我上过《网球》杂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女儿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使用频率超过了我姓啥叫啥和我会打网球。这样的"传奇"经历在女儿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9.
十四岁的我与十四岁的《篮球》共同走过五个酸甜苦辣的春秋。在这五年中,充满了许多欢乐,也饱含着数不清的泪水。几年前,我还只是一名无知的小学生,但很喜爱打篮球。偶然一个机会,看到几个大哥哥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书,书名是“篮球”。就这样,我认识了《篮球》并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一位马来西亚女士来电话,说她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渎研,偶然在中央书城买到一本《养生三记》,读完以后很想见到作者,请教一些问题。她给哈尔滨出版社发了伊妹儿,希望提供作者的联系方式,这样才联系到我。应她之约,我们见了一面。  相似文献   

11.
红颜     
一直认为,“红颜”这样的词,是对女人最好的称谓。“红颜薄命”,有宿命的悲凉,但,也有曾经红颜的骄傲。《京华烟云》中,木兰在最青春年少时,从没意识到身体的美好。中年之后,她格外爱惜自己的身体。在一种秘密的窃喜中,她小心保养呵护着自己,在即将红颜不再的怅然里,她最后欣赏着自己的珠圆玉润。“女为悦己者容”,那原是对的。为心爱的人呈现一个美好的自己,女人有了这样的心思,也便有了女人不能言说的女人味。但,女人味仅止于此,红颜薄命也就有了畅销的市场。亦舒的《喜宝》有这样的名言:“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我就要很多很多的钱,…  相似文献   

12.
我对北京市武协四民武术研究社知之甚少。 在一个小型的座谈会上,我结识了该社秘书长马青柯同志,他给了我许多有关资料。 我发现著名女作家杨沫同志是这个武术社的社长。我要是记得不错,她已是一位年逾八旬高龄的老人了。在她的成名之作《青春之歌》发表时,我在《中国青年》杂志社当文艺编辑。为指导广大青少年读好这部作品,我曾去请教过她。那时我只知她是湖南人,大家闰秀,热爱青少年、才华横溢的革命作家。 三十年后,我偶而在1985年第一期《武术健身》上读到《文武英豪两姐妹》一文时,才得知杨沫同志曾是一位武林中人。  相似文献   

13.
中超人生     
《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主题歌《千万次的问》这样描述人们对纽约的爱恨交织:"如果你爱她就带她去纽约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那么也带她去纽约吧,因为那里是地狱。"也许,我们也可以把纽约改为中国足球。每一个足球人都在其中体  相似文献   

14.
滕伟 《乒乓世界》2010,(12):136-136
我认识曹臻是在2002年,那时我关注《乒乓世界》已经有些日子了,因为我和她是一种打法。第一次看到她比赛,她的反手弹击技术深深地吸引了我,正反手的摆速和衔接如此之快,于是我开始了对她长达八年的关注。真的希望她能获得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5.
《门球之苑》是我的良师益友,因为通过学习上面的文章后,她教会了我打门球, 使我在门球运动上由不会到会,由会到打得较好,多次参加过大型比赛,为集体争得了荣誉。因此我说《门球之苑》杂志办得好, 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打门球已有十年之久,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订了《门球  相似文献   

16.
甲A酷哥     
中巴对抗赛后的第二天晚上,我和三个大学同学到网吧联《反恐》,其中一个是我大学寝室的八弟,另外两个(大哥和班里的二姐)现在成为了夫妇。 我这人天生晕车,一闻到汽油味就迷糊,可不知怎地,盯着《反恐》晃来晃去的画面,也感到恶心,头晕目眩。最后改打《帝国》,我的实力最强,我就与实力最弱的“大嫂”一伙。 果不其然,二姐很快就被她丈夫消灭了,我只好一对二。大嫂也没闲着,没完没了地和我聊中巴对抗赛,她问我“昨天谁的表现最好?”,我说当然是“孙继海、李铁和刘云飞。”然后她说“不对,表现最好的是祁宏。”为什么是祁宏呢?她说是因为祁宏最帅。 我不想和她争执,她非要和我争执,争执的结果是我的部队受到了两面夹击,终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7.
我开始接触《上海集邮》是1988年,她一直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她严谨、求实的风格。 作为一名老读者,我给《上海集邮》提几点建议: 一是希望能将出版时间提前到每月10日之前,并适当地广泛宣传,以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集邮者加入到《上海集邮》的读者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个很神秘的棋友.她不会下围棋,可我永远离不开她,是她照亮了我的生命。想必大家都知道她是谁了吧。哈哈,猜对了,她就是我的妈妈。别看妈妈不懂围棋,她却经常陪着我一起看“泰哥网络自战解说”,帮我订购《围棋天地》,还时不时念一些围棋名人故事来鼓励我……更多地是对我精神和棋风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编辑在线     
《新体育》2001,(2)
豆豆小姐:我是《新体育》的新读者,当我第一次看到《新体育》时,便被“她”深深吸引住了。此后,便成为“她”的忠实读者。由于是新读者,所以我想知道:贵刊有几个部门,怎样联系,怎样参加刊物活动?朱伟康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我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由于我最初写作报告文学时写了几篇如《剑之歌》、《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等,都是有关体育方面的,1980年的春末或是夏天的时候,《中国青年》杂志的同志找到我,告诉我现在中国女排运动员里有个叫郎平的,团中央对她很重视,希望能写写她,问我有没有兴趣?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郎平这个名字。谁想到她日后会声名大震,如日月中天,连家里的老太太即使知道不知道美国总统的名字,也会知道她的名字。我采访了郎平。记得第一次是到训练局大楼女排宿舍里,见到了穿着美津浓牌1号运动衣的郎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