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媒介呈现、生产与文化透析研究——民国〈申报〉征婚广告镜像》(以下简称《媒介呈现、生产与文化透析研究》)一书于2017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选取民国期间《申报》上的征婚广告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申报》征婚广告记录了当时中国个人与社会的诸多信息,蕴含着丰富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辉 《现代传播》2001,(3):108-113
本研究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内容分析基础之上,分析了"广告镜像"中的中国社会消费文化的变迁,揭示了"广告镜像功能"日益呈现出的形象化特征以及原因,最后阐述了"广告镜像"与现实互动中的"广告机器神效应"等广告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的急速创新深度改变了媒介传播的原有生态,使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视角和叙事手法不断被扩容与丰富.场景化、故事化、共识化,逐渐成为品牌宣传的趋同策略.本文以百雀羚《一九三一》广告为研究样本,梳理其传播特征,探究长图叙事、集体记忆、媒介表征、镜像呈现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旨在为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1912年到1937年《申报》所刊精神消费广告的内容、形式、类型以及营销方式等进行考察,从整体的消费现象着眼,解读这些广告所呈现出的民国初期上海市民精神消费的方式、特征等媒介镜像。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民众中存在着观赏式精神消费、参与式精神消费和内生式精神消费三个不同层次,他们通过精神消费塑造着社会角色并实现自我认同,以期寻找情感共鸣、肢体解放,实现精神重塑。  相似文献   

5.
《申报》的女性广告无论是在创意表现还是内容选取上,在生动诠释当时代女性观念的同时,也对整个社会女性形象的塑造、社会物质和精神潮流的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申报》女性广告文化之魅力。  相似文献   

6.
李伟 《新闻世界》2012,(7):205-206
《申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对《申报》中广告的研究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本文搜集了2009至2011年《申报》中广告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视角和内容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未来的新闻史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申报》的戏曲广告与早期海派京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报》的京剧广告是中国近代传媒上最早的戏曲广告 ,海派京剧是北京以外最大的京剧地区流派 ,《申报》的戏曲广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京剧在上海的发展 ,二者的良性互动体现了近代传媒与新兴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秦丹丹 《大观周刊》2011,(13):68-69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通过报纸、杂志等传媒发布个人信息、寻求伴侣的一种广告形式。征婚广告直观地反映了人们对于和择偶标准的不同观点,同时还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对比中美两国的征婚广告,以揭示两国在文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从而提高读者的文化意识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9.
图书广告是近代图书营销传播的主要手段。《申报》既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新闻舆论阵地,也是商业广告发布的重要平台。《申报》上的图书广告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审视近代图书营销的重要窗口。通过考察《申报》图书广告,文章分析了其图书广告的主要策略:折扣低价策略、名人背书策略、热点结合策略、文案创意策略和媒体行程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寿琴 《出版广角》2016,(14):92-94
《姐妹镜像——21世纪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是张莉教授的重要学术论著,是彰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价值取向的学术出版物.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实现了对新世纪女性写作态势与转型特点的把脉,也使其成为21世纪女性写作研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视点,从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女性社会生活方式变迁以及女性解放诉求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申报》广告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市民社会的商业化特征,是市民阶层生活方式变迁的集中反映,同时也表达了女性争取独立人格和平等地位的强烈诉求。《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那个时代社会变革的记录和缩影,承载着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刘钰颖 《东南传播》2016,(7):158-160
1927至1937年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货运动,在此期间洋货却依然是消费的主体,最终作为运动策源地的上海以惨败收场。国货与洋货激烈竞争的历史被记录在《申报》广告中。作者基于史料《申报》影印版,以《申报》黄金十年期间的洋货广告为研究对象。探究已经步入广告现代化时代的外商广告策略,结合对上海消费主义盛行大环境的解读,探究洋货在中国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林升梁 《编辑之友》2011,(5):115-117
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广告模特,出现在全国经济中心上海著名的商业性报纸《申报》上。19世纪中晚期,上海出现了一个介于"官"与"洋"之间的第三领域,这一领域有一种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复杂性。1872年创刊的《申报》,正是这一历史景观的记录者。《申报》是当时极流行的报章,要考察广告模特和30年代的上海都市文化,《申报》的广告或许可以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本文考察《申报》(上海书店出版,1-355册,1982年10月影印本)从创立至新中国成立(1872-  相似文献   

14.
刘佳 《当代传播》2013,(1):72-74
从文化的符号三元动力机制角度观察,当下大众传媒中的城市镜像呈现大规模异项翻转局面,即文化三元的中项向异项偏移,城市镜像文化正、异项地位置换.本文尝试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以多彩贵州风、影视剧以及城市形象宣传片三大最具典范意义的城市符号镜像为分析样本,力图揭示贵州镜像的标出性历史翻转样态,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深层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吴宛青  陈靓 《新闻世界》2011,(10):153-154
《申报》的广告是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分别对报纸广告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6.
在"史量才与《申报》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史量才以及《申报》的历史地位,同时站在时代高度,从史量才与上海文化的关系、意义,史量才的文化自觉精神、经营管理策略等角度切入,多元化解读《申报》和史量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史料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广告中人物形象的选择要考虑当时社会对特定人物形象的认知与定位,这就会使人们对特定人物产生刻板印象.广告中的男性形象所传达的信息也会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对广告进行一系列改革后,1922年,《申报》中的男性代言广告数量猛增,广告类型中,男性代言的产品类型增加,报纸销量由7000份增加到50000份. 1922年《申报》广告中男性代言的商品类型 1922年,《申报》在经理张竹平的领导下,广告形象设计方面有了改观.分析1922年《申报》中由男性代言的广告后发现,男性代言的产品主要有医药保健品、香烟、汽车及配饰、服装、电器等,涉及的行业包括医药、烟草、服装、汽车、电器、金融等.医药类产品中以保健品和治疗咳嗽的药品最多,汽车行业的产品除了汽车外还有轮胎和汽油,服装产品包括衣服鞋帽,电器类商品不仅有家用的灯泡、留声机还有工业电器材料.通过分析发现,由男性代言的商品技术和科学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申报》作为旧中国办报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商业性报纸,二三十年代,《申报》广告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从创意的几个方面:创艺、创易、创异、创忆、创议、创益几个方面着手来展开研究,作为当代广告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可口可乐1927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1930年《申报》上第一次出现可口可乐广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广告创意上诠释同一个产品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本文试通过对比早期同时代的中美可口可乐平面广告,浅析同一产品广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符号运用。  相似文献   

20.
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颁给了韩国影片《寄生虫》,这部揭示韩国社会贫富差距与阶级矛盾问题的影片,不仅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而且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十分出彩.本文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中"莎士比亚化"的创作方式,从典型环境的营造,真实人物的刻画以及内容的丰富性三个方面出发,对影片《寄生虫》的镜像表达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