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的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将该类公益广告的主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与整理,对不同的受众进行了问卷调研,并通过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受众的反馈情况作为研究重点,找到该类公益广告的优缺点,利用传播学的理论和心理学的理论,对"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的改进及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公益广告大量出现,互动型网络公益广告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出自身的优劣,而受众也会在体验中接受到公益广告中传播的人文观念.正确对待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互动型网络公益广告,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网络广告有着长远的影响.本文结合这一问题,对互动型网络公益广告的特性以及发展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泽鑫  谭丽 《东南传播》2018,(5):121-123
恐惧诉求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但不同的恐惧强度会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若公益广告中的恐惧强度把握不当,受众会采取防御性回避、反对和抵制的行为,即公益广告产生了负面效果.本文从保护动机理论、新平行过程模式理论和恐惧心理禁区理论三个角度来分析公益广告中运用恐惧诉求策略所产生的诉求效果以及产生负面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流报纸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巨大的影响力,主流报纸中的公益广告有着良好的传播效果。话语对受众的影响是长久的、持续的。本文通过对1990—2010年《人民日报》中公益广告的分析,得出主流报纸中公益广告话语转型的四个趋势:公益广告制作内容的亲民化、公益广告制作形式的艺术化、公益广告的广告主趋于多元化和公益广告的广告主题时代化。  相似文献   

5.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具有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其产生迎合及拓展了受众的审美心理及期待视界,价值实现需要全社会认可.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公益广告的创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08奥运公益广告主题创意与表现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8奥运公益广告以其巧妙的创意、动人的情感和丰富的感染力征服了受众.它的成功,翻开了我国公益广告新的一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本文选取了若干个08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分析其创意思想和艺术表现,旨在总结经验,以此为起点,推动公益广告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公益广告。发现很多公益广告并未真正抓住受众的需求心理,未能诱发受众需要动机,广告中好的理念未能得到贯彻,这也是公益广告"虚弱说服"的原因。所以可以从需要与动机理论出发探讨公益广告策略,使得公益广告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类型,起到引领社会风气,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剖析该公益广告的内容和传播效果,分析传统央视公益广告在价值观和生活观对受众的价值引领和共鸣。  相似文献   

9.
胡超 《传媒》2021,(14):81-83
公益广告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依托于央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央视公益广告通过对符号的意义建构和情感表达,在勾起民族情感和价值观教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中,受众对国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油然而生.2019年央视春晚以《美丽中国幸福年》《新春新声》和《过年》三个公益广告亮相,通过独特的年文化符号系统,用日常生活元素来进行文化承载和情感关联,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质量和传播效果,必须研究公益广告接受者及其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公益广告的审美接受活动可划分为公益广告在受众内心的"感知呈现阶段"、"完形构成阶段"和"审美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11.
李虹  孙宇科 《出版广角》2016,(20):75-77
公益广告对于传承社会优良传统,改善社会不良风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为公益广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结合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传播优势,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受众方面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广告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观念对受众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公益广告中的文化元素的组合,将正确的安全伦理观念以广告传播的手法注入大众的认知中.本文分析了安全伦理观对于保护妇孺所具有的意义,各种安全伦理的缺失情境以及相对应的公益广告主题,研究和分析了建立和强化大众安全伦理观所采用的各种不同的广告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索公益广告对社会大众捐赠心理的提醒与引导作用。基于情感适应理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感性诉求公益广告所引发的受众情感变化及其对后续捐赠动机和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面和负面感性诉求公益广告会分别引发正面和负面情感,负正结合广告诉求引发低负面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负面情感会激发更高的捐赠意愿,但是相比于高负面情感,低负面情感下的受众会产生更高的捐赠意向。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论情感类型,情感对捐赠意向的影响都是通过中介变量动机完成的,其中负面情感下的受众易于产生利他动机;但是随着负面情感的加深,受众会倾向于产生利己动机。  相似文献   

14.
孙肇伦 《青年记者》2017,(26):105-106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已比较成熟,广告主多是一些国际性或全国性组织、机构及工商企业,一些企业认为公益广告可以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有时把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组合创意发布,一举多得. 1986年,贵州电视台播出“节约用水”广告,成为我国公益广告的开端,公益广告主题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国家大政方针以及百姓心中的酸甜苦辣,受众广泛,关注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广告诉求中能从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给人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人们规范社会行为、提高整体道德素质。情感诉求作为公益广告的重要诉求方式,决定了公益广告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想使公益广告更加地深入人心,就要找到最佳的情感诉求手法,并结合创意形式表现出来,与受众达到共鸣。本文主要探讨了公益广告中情感诉求的应用情况,并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公益广告中成功应用情感诉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是广告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设计风格的探索上群雄并起、精彩纷呈,初始的公益广告只是用单一的叙事方式来对受众进行规劝或是说服,不具备现在媒体播出的多种多样公益广告的叙事方式。在播出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全国试点城市之一的合肥市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以下简称PSAWS)的实施情况,以健康传播研究为论述背景,应用劝服知识模型分析PSAWS并进行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在劝服努力和劝服情节方面,受众最希望通过健康传播渠道中的互联网(手机、电脑)获取PSAWS,最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是“实景真人类”,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垃圾不分类的危害”,最感兴趣的拍摄情节是“示范分类”;在劝服应对行为方面,经过赋值后发现,不足两成的受众对PSAWS具有积极的应对行为,四成的受众则具有消极的应对行为.  相似文献   

18.
公益广告是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报务的,除了要达到一般广告所需的传播效果之外,受众还要使用它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特别是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刊播的公益广告能够满足受众自身的生存和安全需要,爱、归属和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职能,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精神追求的公益广告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内化于人心的民族心理必然会影响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公益广告只有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才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研究其传播机制,增强对传统文化心理运用的系统性对于公益广告创造性地利用传统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益广告隶属非商业性广告,作为电视媒体广告多种广告形式之一,它与其他广告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是社会公益事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未进入当代社会之前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作用的具有一定知识价值的系统,是央视公益广告作品的重要取材来源。本文从应用现状、问题分析、运用策略三个方面,通过大量观看央视公益广告作品并搜集相关文献考证,分析央视公益广告策划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央视广告策划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存在表现力不足、形式趋同化、缺乏创意、说教味过浓、忽视潜在受众几大问题。据此,当前央视公益广告急需着眼时代背景,思考创作新路径,积极创新和探索,找到央视公益广告策划的新生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