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自己留在农村由父亲、母亲、祖辈等照顾的农村儿童。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各类教育机构中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实践能力的权利。由于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合理、行政执法不力、救济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缺失的问题。应从教育立法、行政执法、司法救济等出发,建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是人的基础权利之一,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缺损问题,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也试图从教育法学和政策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教育权的破坏、受监护权的转移、发展权的限制,已出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感不强,失学现象严重;心理问题突出,性格形成出现偏差和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产生偏离等不良后果。法律保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问题的重要路径,具体解决途径包括:对进城农村留守儿童给予法律救济;制订父母返乡就业的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完善学校教育补偿制度来补偿家庭教育权的缺失,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柳文霞 《考试周刊》2010,(25):217-218
据公安部对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的分析.发现这些案例的对象大多是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而长期与子女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此显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同样存在留守儿童群体。经济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是由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福利保障及随迁子女进城就学制度;建立"家校"联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集中教育管理。此外,还应建立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而长期与子女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此显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同样存在留守儿童群体。经济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是由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福利保障及随迁子女进城就学制度;建立"家校"联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集中教育管理。此外,还应建立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是义务教育法治的关键,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过程。通过改革开放40余年间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法治保障的演进流变,对关键主线进行描绘,呈现教育法治历程图。并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相关原则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进行检视,提出强化相关法律,促进全国层面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大政府主体责任,协同各方合作模式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关注自然禀赋,改善受教育权局限的不利处境;家庭教育监护职责的回归,进一步实现儿童亲情补偿;加强社会关怀,构建安全网来协调各方保护力量等措施,以此回应新时代公平而有质量的全新教育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法治思维以信仰法律、尊重程序和保障权利为核心,对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具有根本性意义.基于对原阳县留守儿童学校的观察,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各有短板又未能协调配合.亟需以公平正义思维保障受教育权的方向,以权利义务思维明确各方职责,在执法中强调程序和效率、重视责任追究和权利救济.应建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宣告机制、侵害预防机制、救济机制和国家帮助机制,从实践层面保证法治思维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外来民工子女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群体,被称之为“留守儿童”。近年来,在某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悲剧引起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调查发现:亲子之间的长期分离对部分孩子。尤其是处于学前期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而目前学校和社会对此问题并未引起重视,几乎没有任何应对举措。我认为,我国长期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及“户籍管学籍”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的体制性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还存在缺陷。我国以户籍地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是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两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镇流动人口子女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到26.3万,城镇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也已经突破130万,他们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郑天虹  肖文峰 《教育》2007,(10S):36-37
近年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日益成为一些劳动力输入地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特别是伴随着流动人口而产生的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其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等是否能得到流入地政府有效保障,成为一些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广东中山市自2005年以来,通过建立暂住儿童“随行卡”的方式让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取得明显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朱永国 《文教资料》2007,(24):166-167
受教育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学习,从而实现其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权利。在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保护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异地谋生而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少儿群体。现阶段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从优化家教环境、强化学校教育、加强社会联系等多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学者们普遍认为,流动人口子女既包括流入城市的流动儿童,还包括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的年龄范围主要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为6-15周岁的中小学生。本文所讨论的流动人口子女,主要指的是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西安上学的流动人口子女就接近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异地谋生而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少儿群体.现阶段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从优化家教环境、强化学校教育、加强社会联系等多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心,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的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采取措施。即:逐步改变现有户籍制度,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从法律层面加强外出务工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意识,引导农村父母认真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转变学校教育观点,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课程。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我国现行制度的不公平、农民工较低的经济收入、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较差和农民工子女受歧视有关。长期的“留守”生活,对儿童的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影响。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政府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及时调整、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留守儿童"的父母加强对自己的职责认识,多管齐下,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一亿,其中18岁以下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0到14岁的儿童已超过1410万,占流动人口数量的13.78%以上。据此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近1500万(1485.5万)[1]。今天的流动儿童也许就是城市将来的主人,从长远来看,这些儿童和谐地融入本地生活,认同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对于流入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如此众多的农村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保护机制的疏漏,致使其受监护权、受教育权、人生安全权以及发展权等法律权利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本文力求从立法、行政、学校教育和父母责任四个方面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权利保护体系,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