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适用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福建、陕西、安徽、辽宁、新疆等地)第一部分地理[试题特点分析]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地理部分较去年难度有所下降,题量基本持平,给考生留出了充足的思考时间,便于全面考察考生的学科素养。具体分析,试题有如下特点:一、注重基础,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以学科最基本的、核心的、可迁移性强的主干知识构题,不追求知识覆盖面,考查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经纬网、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区的划分、矿物能源的概念等基础内容。如借日偏食考查了经纬网和区时计算(1-3题,地球运动部分多年来仅去年没有涉及,今又重返试卷,足见其重要地位);气候部分在地理知识联系中处于枢纽地位,共有六道题反复考到这一知识点。试题注重基础的另一表现是以区域知识为依托,注重对地图的考查。空间位置对应区域要素,区域要素综合为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是地理规律的体现,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素材,是因地制宜的依据,对地理知识的考查往往落实到一定的空间上。如第1、2题考到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第7题考四个人口大国的国情;第9-11题考白令海峡地区;第36题考西北沙尘暴多发地区;第39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地区;第3-5题考到虚拟的空间区域,是全球各纬度多年的平均状况。以上这些都要回忆和使用地图在其承载的空间上去思考判断。二、“能力立意”得到较好体现对地理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1.地理图表能力地理图表以其信息呈现的空间形象性、完整性和隐含性成为活跃而独特的思维材料。在形式上,本试卷中有柱状图(图1和图6)、含经纬网地图(图3和图9)、坐标图(图2和图7)和统计表格(表1)。在能力层次上,考查分  相似文献   

2.
一、掌握判读区域地图的方法经纬网区域地图的考查是高考考查区域地理的重要方式,能否掌握经纬网地图的判断方法,关系到地理高考的成败。1.首先要明确经纬网的特点:如极地地区,经线呈放射状,纬线呈同心圆;中纬地区,经纬线均垂直,但纬线有弧度,可根据弧顶方向来判定南北半球(弧顶朝南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赤道附近的低纬地区,经纬线垂直交叉,基本成矩形。2.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及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尤其是180°经线两侧的经度变化特点,要与0°经线两侧经度变化特点作对比。3.强化一些重要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30°(S、N)线、40°(…  相似文献   

3.
一、高考命题趋势 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也是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地球与地图最能体现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是历年高考命题者最钟情的知识点之一.高考试题注重原理性知识与计算技能的考查,强调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如考查地球运动中的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等值线图、统计图、经纬网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绘制)等.  相似文献   

4.
一、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地理部分命题特点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地理部分较去年难度有所下降,试卷长度没有加大,给考生留出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学科素养。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发现,今年的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地理部分有以下特点。1·注重基础,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大部分地理试题以学科最基本的、核心的、可迁移性强的主干知识构题,不追求知识覆盖面。如借日偏食考查了经纬网和区时计算(1~3题)(地球运动部分多年来仅去年考卷没有涉及,今年又重返试卷,足见其重要地位);气候部分在地理知识联系中处于枢纽地位,试卷第1,2,…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理,涵盖内容广泛,区域地理的考查,历来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此类试题常以地图为载体,以区域认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不难看出,相关试题的命题设计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入题-区域认定的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区域地理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一定难度的地理试题大都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为主题、区域地理为归宿来命制。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成为考查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和文科综合能力的平台,同时也成为考查研究社会重大问题、热点事件的平台。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对区域地理这一部分内容我们要重点突破。下面笔者就区域地理位置的确定,归纳几种方法。一、根据经纬度来确定阅读区域地图时,利用图中的经纬度来确定区域位置,是一种重要的判断方法。如日本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30…  相似文献   

7.
汤国荣 《考试》2004,(11):48-50
经纬网是地球的最基本知识之一,掌握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是学习地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近年高考能力要求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夏季高考已经过去半年了。此时,我们再次冷静地解析地理学科试卷的特点,是为了同学们更准确地把握地理尤其是新教材和高考地理试卷改革的方向,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2004年夏季高考,并不断地提高地理学科的复习效率。一、试卷强化了基础知识及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 1.基础知识的考查纵观2003年地理单科试卷,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参见表1)。  相似文献   

9.
<正>一、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福建卷)特点解读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福建卷)来看,结构相对比较稳定,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以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以某一地理要素或某几个地理要素为线索,以区域地图(表格)为形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高考试题中关于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整合的内容如影随形,其情境创设和命题风格更增添了地域性特色,将相关的地理问题落实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区域来考查,尤其是非选择题,基本形成了"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我省新课改的第一次高考,也是文综试卷的第一次自主命题。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把学科知识融人生活主题,试题与生活和时代紧密联系,并注重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注重学生读图析图、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探究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1.
王韬  王旭 《中国考试》2003,(2):3-44,49
一、区域地理复习中问题的提出高三地理复习包括高中系统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两大部分内容。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十分强调地理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运用已有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价值观念去解释和解决区域地理内的  相似文献   

12.
汤国荣 《考试》2004,(10):50-52
经纬网是地球的最基本知识之一,掌握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是学习地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近年高考能力t要求的重点之一。本文谈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区位问题向来是地理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地理复习的重点。从近几年安徽省自主命题和全国各地的高考情况来看,对区域地理的考查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区域识别能力与区位分析能力成为当前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然后结合实际对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首先,要进行"区域"定位。1.根据经纬网定位  相似文献   

14.
<正>区域地理空间定位是研究区域和分析区域的基础,根据图示信息准确判定区域位置是解答各类区域试题的关键。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第一步,设计好这一学习阶段的复习策略对高考复习至关重要。一、高考命题趋势分析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重视区域性和区域特征考查,通常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地理综合能力。由于区域地理空间定位非常符合地理学科区域性特点,因此今后的地理高考依然会将区域定位作为高考命题的一大方向。纵观近  相似文献   

15.
一、考点扫描(表1)近年高考,特别是2014年高考地理试卷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中国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有关联的内容在各地高考试卷中承担了重要角色。扫描近年来的高考题,与"中国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有关的高频考点及命题视角,并列举典型试题进行参照(见表1)。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运用上,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考查,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  相似文献   

17.
一、题型特点 区域地理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历年高考均强调区域特征的考查,在最近五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为100%,试题往往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所给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集中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信息提取解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沈国明 《新高考》2006,(9):51-54
本专题是地理学科最基础性的知识之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地球的宇宙背景往往与国际、国内航天热点相联系,地球经纬网内容往往与时间计算、区域地理紧密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的识图、读图、分析、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9.
地理高考关注区域特征及成因的考查,高考地理试题主要以区域地图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区域地理的高效复习有赖于"定、比、联、挖、综、模、推、说"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复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高考文综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其常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