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眼睛,是透视课文思想内容的窗口。“题好一半文”,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文题对于课文内容的重要性。唯其如此,破题,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破题的优劣影响着整篇课文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就破题...  相似文献   

2.
俞翔 《小学语文》2010,(11):26-27
“破题”本是旧时试帖诗或八股文行文起始处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要旨的意思,是一种程式化的作文方法。这里借以形容利用课文题目导入和展开阅读教学,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题目,是读者接触文章的第一步,“题,额也。”(许慎《说文》)目,是眼睛。可见,“题目”的含义:居于额前的眼睛。难怪古人把题目叫做一篇文章的“龙眼”,龙无眼不飞,点睛则腾空而起。可见,题目对一篇文章多么重要。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有一个好的题目,或形象生动,如《变色龙》、《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或寓意深刻,如《生命的支柱》、《驿路梨花》;或发人深思,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比人气死人吗》。在教学中,因文制宜地破好题,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首要步骤。那么,自读课文应该抓住哪些环节进行思考呢? 一、要留意文章的“眼睛”——课文的题目一般文章题目都具有“四限”作用,即限体裁,限材料,限主旨,限方法。因此,通过对题目的审阅,就可据题辨体,据题定材,据题明旨,据题知法。题目给人以第一印象,故析文一定要析  相似文献   

5.
一篇文章总有个标题,即使是“无题”,那“无题”也就是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具有高度的概括陛,透过文题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抓住它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对课文题目的讲解。文题的形式干变万化。释题的方法也因题而异。我认为,课文解题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6.
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文的眼睛就是题目。它或许可以帮助学生概述文章内容,或许提醒了学生文章的重点,或许已经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抓住了课文的题目,就已经走好了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因此,课文题目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或草草了事。不少老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课文题目上动足脑  相似文献   

7.
标题之于文章的内容有如眼睛之于人的心灵,都有“窗口”的作用。那么,教学中处理好“破题”这一环节,就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窗口”登堂入室地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因此,精彩的“破题”有时可以说是使一堂课成功了一半。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初中阶段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篇文章。这不仅因为鲁迅这个伟大的战士及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反封建主题对今天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学生不易理解;还因为这是学生们进入初中以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杂文,因而对杂文的特点的理解也有较大难度。我在上这一课时选择了“破题”作为突破口,巧施烟雾,化难为易。 我在教学的开篇精心设计厂一个错误:板书课  相似文献   

8.
文章标题,或日题目,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文来的“标识”和“眉目”。所谓“题”,本义“额也”,即人的额头、脑门的意思;“目”,就是眼睛。把文章题目比作人的面目,可见题目在一篇文章中的地位不容忽说。唯其如此,为了选取一个恰切、醒目、简洁、新颖的题目,作者往往从最初的构思阶段便苦心积虑,费尽心机,有时直到文章写成,题目仍游移闪烁,斟酌难定。)vr以,好的文章题目,总是熔铸着作者的灵感和心血;总能珠连餐会,互为表里;总会:,;从以新鲜的感觉,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中学语文范本中的…  相似文献   

9.
1.以文题为研读点。 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若让学生抓住题眼——“发愤”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课文标题,常常以简短、鲜明的语句,确切地把课文内容的精神传达出来。教学时,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灵活地抓住不同的时机进行释题,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一、一开始接触课文就破题。对那些内涵比较大、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题目,就要采取这样先从字面上加以解释,引导学生了解题意的方法。如《将相和》一课,学生对题目不易理解,有的连字都可能读不准。这就宜采取破题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将”、“相”、“和”三个字的含义:将,指古代统帅军队打仗的将领;相:古代最高文官;和,这里指言归于好。破题时,还可以问学生:“将”指谁?“相”又指准?他们俩为什么不团结?后来怎样言归于好的?  相似文献   

11.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世人常用这句来形容眼睛之于人美的非凡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口,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双"眼睛"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在课文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先读题,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纲举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从课题中的“奇”字切入,在解题中知“奇”,在初读中找“奇”,在品读中悟“奇”,在想像中赞“奇”,紧扣“奇”字,辐射全篇。  相似文献   

13.
一、抓住"题眼"点明文章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内容,有的点明文章的主旨,有的揭示文章的线索.教学中从课题入手,以抓"题眼"作为破题导读的"切入口",引导学生质疑,有助于学生抓住文章重点.既能避免浅、碎、平的教学弊端,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课文,参与语文实践,让教学矛盾、思维冲突在课题上"扭结",义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4.
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呢 ?笔者认为 ,在备课时选准最佳“支点”、优化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优化设计时 ,哪些可以作为“支点”呢 ?支点之一 :课文题目一篇成功的作品 ,往往有一个成功的题目。成功的题目就像人心灵的窗户———眼睛一样 ,如果抓住这个题目 ,以此为“支点” ,就可以进行语文教学的优化设计。比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 ,我们就可以抓住题目来做文章。群英会是哪些英雄会聚 ?蒋干中计是中谁的计 ?为什么蒋干会中计 ?中计的情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将这几个问题一解决 ,课文的分析也就…  相似文献   

15.
杭小兵 《广西教育》2012,(37):68-6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章的题目,能够领略到文章的神韵。有的课文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体裁,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蕴含了作者的丰富感情。因此,题目往往是解读课文内容的关键。那么,应该怎样抓住课文标题进行教学呢?一、借题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  相似文献   

16.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童的重要部分。透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童的内容和实质,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精髓所在。既然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和把握如此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从小小的课文题目人手进行阅读教学无疑是个好方法。面对课文题目,教者如果赋予新的思路,并合理引导,巧妙点拨,必能使“妙”生辉,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17.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重点词语是文题的眼睛,也称“题眼”。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抓住题眼推断课文要写的主要内容,再扣题分析课文,捕捉中心,是中高年级常用的释题方法之一。此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仅以常见的课题类型试谈几点看法。一、题目是主谓结构的,题眼多是谓语或谓语部分。《晏子使楚》题眼是谓语部分“使楚”,课文着重写晏子为什么出使到楚国,并通过晏子“使楚”的经过和结果来突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敢。《将相  相似文献   

18.
以题激趣     
以题激趣深圳市南山区大勘小学张华课文的题目是多种多样的,而绝大多数的课题都是文章所写事情的高度概括。题目是文章的窗口、眼睛,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读者的种种联想,从而激发起阅读的欲望。我们可以抓住题目这些特点作为阅...  相似文献   

19.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可以看到文章的大概。在小学高段教学中《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作文教学本身不是孤立的,与阅读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时,每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搞清楚题目的含义,从“眼睛”入手把握文章的“灵魂”。一、课前分析抓住中心,理清线索,总结分析进行验证。对于标题的分析,能够弄清题目与内容的内在关系。课前利用几分钟对标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词,对抓住中心,理清线索,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如《董存瑞舍…  相似文献   

20.
<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经》中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形容眼睛之于人美的非凡意义。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抓住文章题目这明眸善睐第一瞥,将"文眼"转为"教眼",窥视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让阅读教学更加眉目传情,顾盼生姿。一、抓重点词语,直奔文章关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往往暗示着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从课题的重点词语入手,抓住文章关键,直奔中心,以主带次,进行阅读教学。例如,讲授《可爱的草塘》一课,我先问学生:题目中哪个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