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一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物体”。他认为人的社会性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产生了审美能力,人们都按美的愿望去创造物质产品。“人类在按美的规律创造的过程中也创造了美,创造了美的结晶——艺术。”当人们在漫长的文艺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文艺作品创造的规律时,也就逐步按照美的规律来自觉地创作了。人们很早就把文艺和美联系起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冀望追求的此岸目标,劳动解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手段。马克思通过揭露社会现实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认为走出异化、走向自由发展的基础在于劳动解放、根本在于人的主体性的复归。马克思从异化的四个阶段阐释复归的四重要素,这不仅指向了人的主体性复归的"美的主体行动"方式,即立足劳动之基、把握美的行动规律、复现人的类本质,也为当代劳动者的美的主体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的规律     
美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现实中的美好事物、人对世界的审美认识的特点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的一般原则。美是客观存在的,美感却是主观的;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关键在于衡量关的尺度,把握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异化劳动所创造的美以劳动者的异化为成本,劳动者失去了享受美的权利和机会。资本介入使异化物质化,掩盖了劳动者所受的精神损失,是资本家让劳动者的异化变得表面合理化的伎俩。私有制是异化的总根源,是抑制自由创造的藩篱,只有通过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以达到人自身本性的归复。  相似文献   

5.
美的规律就是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美的规律首先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之中形成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也就是物质生产之中生产者按照自然界的“物种尺度”和“人的尺度”来进行的创造性自由程度。从物质生产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到话语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逐步扩展到精神领域,形成了符号创造的自由法则,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由物质的、现实的领域拓展到象征、移情等符号化、非现实的领域,生成了审美符号的创造性自由法则,从而使得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为审美活动。从话语实践的自由创造到精神生产的自由创造,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成了比较纯粹的审美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即文学艺术,审美意识形态的创造性自由法则就是纯粹的“美的规律”。不同形态的实践-创造的自由法则适用于不同形态的审美活动,反之物质性审美活动、符号化审美活动、意识形态审美活动的自由程度又生成不同的“美的规律”,不断推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渐走向人类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中国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项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的系统工程.德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其人文关怀价值,在于构建一个深刻内涵之精神文明世界,其美学成就即塑造人格美.智育即通过培育人对客观世界之认识和实践,在美学上体现为审美自由和审美情趣.而体育的真实涵义,体现了人对自身和自然的美的追求.而劳动技术教育则蕴含着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创造美及其美感体验的教育内容,是劳动美育与技术美育之综合.  相似文献   

7.
张荣 《铜仁学院学报》2005,7(3):27-30,52
本文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异化劳动、美的规律和自然人化四个方面入手,揭示出美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是结为一体的,深入阐发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归宿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8.
从异化劳动的社会性层面而言,劳动与异化劳动并非界限分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张力使美的创造成为可能。同时,由于时空距离的转移,同样的异化劳动产品面对不同的审美主体从而产生新的美学意义;异化劳动中劳动者的精神愉悦成为美感产生的主观可能;社会分工是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从社会发展而言,社会分工为异化劳动的主体提供了继续生存的条件,从而使美的创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美与爱是人类情感发展的永恒主题。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人类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而美也是人类通过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运用自身掌握的真知,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进行自由创造的结果。马克思很早也明确指出:“人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不仅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而且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自己。这是马克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石,它要求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必须坚持以美育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 ,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 ,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 (形体、精神、意志、情感 )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 (社会、自然 ) ,创造着文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创造着美 ,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 ,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 ,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 ,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