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择题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B.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C.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得慢D.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中的波立即停住2.下列关于机械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波的频率仅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B.波速与频率成反比C.波速与频率成正比D.同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波长与波速成正比3.利用声呐装置可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或海水深度,这主要利用了下列超声波性能中的A.明显的衍射现象B.基本上是直线传播的C.很强的穿透能力D.对液体内部的强大冲击4.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在空气中相遇发生干涉现象时A.振…  相似文献   

2.
1.求波长 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在传播方向上,相隔波长整数倍的两点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这是波具有的空间周期性. 例1 如图1,一列简谐波沿一直线向左运动,当直线上某质点a向上运动到达最大位移时,a点右方相距0.15m的b点刚好向下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 (A)0.6m (B)0.3m  相似文献   

3.
例1如图1所示,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各质点的振幅都是2cm.某时刻相距30m的两质点a、b的位移都是1cm,只是速度方向相反,va沿y轴负方向,vb沿y轴正方向.则这列波的波长最大可能是多少?解析先画出一列简谐波如图2所示,标明波的传播方向,按照题意标出a、b的位置.固定点a的位置后,点b的位置不唯一,如图2所示,当选取离点a最近的点b时,波的波长最大.将点a、b间的波峰标成点c,将波形看成正弦函数图像,即将横轴看成角度轴,由于a、b两点的纵坐标是点c的纵坐标的12,因此如果点c的横坐标为π2,则点a的横坐标为π6,点b的横坐标为56π,a、b两点横坐标间…  相似文献   

4.
一、波的迭加原理如有几列波同时在介质中传播,那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图1表示两列振动方向相同的波,在同一直线上反向的传播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两列波相遇时,在相遇处的直线上各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是两列波各自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代数和.在图(a)中,因为两列波的振动位移方向相同,所以相遇处各点的位移是两者之和;在图(b)中,因为两列波的振  相似文献   

5.
在两列波叠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均等于两列波分别在该点引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和.本文从具体实例出发来探讨“波的叠加”问题. 一、波的稳定干涉中的相关叠加问题例1如图1为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两列波相遇时某时刻的干涉图样,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5 cm和10 cm,点C为B、E 连线的中点.则: 图1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 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B.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C.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得慢D.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中的波立即停住  相似文献   

7.
<正>两列或几列波在相遇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均等于各列波分别在该点引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合成.本文从具体实例出发来探讨"波的叠加"问题的分析方法.一、波的稳定干涉中的相关叠加问题例1图1中为两个相干波源  相似文献   

8.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在波源附近,机械波以波源为中心向介质中各个方向传播,介质中各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  相似文献   

9.
学习“机械波”一章后,在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现以一题为例,介绍四种简单判别方法,以供参考. 例一列横波在某时刻波形图线如图1所示,此时刻质点p振动方向向上,试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方法1 波源位置法方法要点: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距波源近的点带动后一点振动,即后一点振动比前一点滞后,从而振动形式逐渐传播开去.  相似文献   

10.
1 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 1)机械波是波源的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相似文献   

11.
在机械波一章中,分析介质中质点的运动情况是该章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质点的振动方向恰反映了其运动情况,本文在已明确机械波传播方向的基础上对如何判断质点振动方向予以剖析和总结. 一、根据波的形成原理与传播特点而得到的原理型方法1.带动法(根据波的形成原理——前质点带动后质点) 在质点P靠近波源一方附近(不越过波峰或波谷)图线上找另一点P’,若P’在P上方,则P向上运动,若P’在P下方,则P向下运动. 如图1,用带动法找出了靠近波源一方附近的P’点,很容易看到P’点在P点的上方,所以P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1 .如图 1为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一个周期的波形图 ,设介质中质点振动周期T=0 .2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O点为波源 ,则波速大小为 2 0m/s。B .若O点为波源 ,则O点开始振时的方向向上。C .若Q点为波源 ,则P质点已振动了 0 .1 5s。D .若Q点为波源 ,则P质点  相似文献   

13.
肖永红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7):34-34,36
波动图象中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是高考题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其判断方法有很多种,笔者认为以下三种判断方法最容易掌握且能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现介绍如下: 方法一:带动法 由于机械波的形成依赖于介质质点之间的弹力,由这种弹力依次带动各质点振动起来,这种带动作用起始于波源,所以每一介质质点都是由跟它相邻的、离波源比它近的质点带动的。而波源的位置可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 例1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1所示,试判断B点的振动方向。  相似文献   

14.
频率相同的两列机械波相遇时,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始终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两个区域的位置固定不变,这就是波的干涉现象所产生的稳定干涉图样.需要注意的是振动加强点在任意时刻振幅都是相等的、最大的,但位移是在零和最大值之间做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现行的多数资料书及参考答案中对波动图像类题目解析或参考答案都以平移法为标准.作者发现质点振动法解题更全面,应用范围更广,只要理解具体机理后解题其实更快.本文解决波动图像类题目全部用质点振动法,以此展示振动法解题的独特之处.一、对机械波的描述机械波的特性总结为三个特点:①波不停地在扭动,同时向外传播;②波源启振后,远离波源的点总是在紧跟其靠近波源的临近点的振动趋势;③波是由大量质点构成,且构成波的所有质点只上下做简谐振动.  相似文献   

16.
一、单项选择题 1.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在通过平衡位置时,下列物理量中达到最大值的是:( ) A.加速度. B.位移. C.回复力. D.动能. 2.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了振源,就一定产生机械波. B.产生机械波必须要有振源和传播介质. C.波动过程就是质点由近及远移动的过程. D.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的振动速度相同. 3.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当它的位移为负值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机械波解题中快速建立振动与波动的联系,从而确定振动质点的运动方向,下面就以横波为例介绍六种方法供参考. 一、相邻质点带动法参与振动的各质点沿传播方向依次带动,故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点越在先前越先振动,离波源越远的质点越在后,其振动总是滞后前面质点.例如:图1为某时刻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波,则波形图上P点、F点的振动方向如何?  相似文献   

18.
波的多解性问题历来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波的一个难点所在.造成理解难的原因是学生对波的多解性问题的原因不明确,或者说理解得不够透彻.现在我就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让大家深刻地认识造成波的多解性的原因所在. 例: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a、b两点相距8m,b点在a点的右方.当一列简谐波沿此绳向右传播时,若a点位移达到正向最大值,b点位移恰好为零,且向下运动.若波的波长大于8m,经过1s后,a点位移第一次变为零,且向下运动,而b点的位移恰好达到负向最大值,则这列波的波速为多少?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1.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是0.25s,从振子经过平衡位置向右运动开始计时,经过0.17s,振子的运动情况是().A.向右减速B.向右加速C.向左减速C.向左加速2.在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绳上有a、b两点相距14m.一列简谐波沿绳从a传向b,某时刻a点位移处于正方向最大值,而b点位移恰为零,且向负方向运动,经1s后,a点位移为零且向负方向运动,而b点位移恰处于负方向最大值.则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A.14/3m/sB.6m/sC.10m/sD.14m/s  相似文献   

20.
1 波的波速、波长、频率、周期和介质的关系 例1 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B 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2个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 C 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1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 D 相隔1个周期的2个时刻的波形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