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人性本质看,制度反腐是根治腐败顽疾的对症良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反腐制度体系设计尤为重要.治理腐败顽疾,要以改革的精神,从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谋篇布局,主要从以下着手:提高腐败成本,营造"不敢腐"的氛围;深化制度改革,形成"不能腐"的制度;增强党性培养,培养不想腐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教育居然已成几大"腐败重地"之一.感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思:难道中国的校长、教师真的都腐败了吗?为什么教育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种现象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应该从社会本身和普遍性的制度上找原因.教育成为"腐败重地"的确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指手中握有某种权力的主体采取一定手段谋取私利,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和活动。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固定的社会分工是足以、至少是最能说明腐败形成的可能性原因。腐败成为现实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权力的界限及活动范围的模糊和权力的失控是腐败成为现实的客体方面的原因;入的私欲的无限扩张和为满足私欲而进行的活动是腐败成为现实的主体方面的原因。从腐败成为现实的原因出发,又满足“对治理腐败措施的反思”的标准——可行、管用、最优标准——的治理腐败的措施,只能是分权治理。形成以利益为纽带或基础的监督机制,真正实行内外事务公开制度,既可以保证分权治理的实现,又可以真正扼制腐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目前,教育领域存在大量寻租现象,而实施"校长实名推荐制"同样存在教育寻租的潜在隐患.究其原因在于,寻租主体对于推荐制存在的利益"租"的追逐、制度设计存在的寻租漏洞和寻租主体的道德风险系数较高等方面.教育寻租影响教育的公平,容易引起教育的腐败,有很大的危害性.要从完善招生制度和减少寻租漏洞、加强程序透明公开和控制寻租路径、增加惩处力度和减少寻租利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降低寻租动机等方面入手,把教育寻租的风险与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国际权威机构、总部设在柏林的"透明国际"组织今年年初公布了2004年廉洁国家排名,芬兰名列榜首,连续第五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有关专家认为,芬兰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上腐败程度最低、腐败案件最少的国家,应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社会的透明与开放、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清代吏治和军制的腐败入手,揭示二者的腐败是鸦片战争中清朝失败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而指出落后的封建官僚政治制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北航的招生丑闻令人震惊,而高考中的"招生腐败"仅是我国违规招考的表现形式之一。招考失序已成为教育制度的一大诟病,不容忽视。以高考招生为切入点,探讨招生腐败的表现形式和深层次根源,并从宏观上论述根除腐败、实现依法治考的途径和策略,对推进招考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从思想道德教育、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科学严密的监督、从严治腐的惩处等四个方面构建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四大体系",以达到惩治和预防高校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据日本《朝日新闻》2007年6月27日报道,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实行"同伴支持"(peer support)制度.所谓"同伴支持"制度是为了能让新生顺利融入大学新生活,由老生向新生提供从获取学分方法到校园生活各方面建议的制度.大学之所以开设这种咨询窗口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以前在学生宿舍中常见的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学生咨询的现象正在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实施已近3年时间,当初被很多学者认为该法最大亮点之一的"欠薪支付"制度并没有发挥出人们所期待的应有功能.所谓的"欠薪支付令"几乎成为"鸡肋制度"——用之无利、弃之可惜.究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合同法>在引入<民事诉讼法>上支付令制度时,并没有对该制度固有的缺陷加以改造.文章在分析"欠薪支付令"制度在适用方面障碍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该制度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