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31-132
《五号屠场》是冯尼古特具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特征的反战小说。小说通过采用拼贴,跳跃的时空观,现实与虚构交替等多重元小说叙事技巧来实现反战的宏大叙事,同时实现了多重叙事话语之间的"对话"效应,开创了虚构文本和现实之间的"张力"。文本的多重终极意义也在"对话"效应和"张力"之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
元小说的实践同小说本身一样古老。但传统的元小说只存在于叙事中,人物本身则没有自我意识。现代主义元小说的人物开始觉醒,意识到自身的虚构性。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中的人物则完全是"非身体化"的存在,并同作家一起游戏、表演。约翰.巴思的小说《路的尽头》很清晰地表明后现代元小说中人物虚假性格,并由此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人物表演型人格的极致状态。  相似文献   

3.
《岭南逸史》是清中叶出现的一部章回小说,有人说它是历史演义,有人说它是才子佳人小说,有人说它是英雄儿女小说。通过论析,本文认为它归属英雄儿女小说这一类型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岭南逸史》在中国小说史和客家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昕 《文教资料》2010,(24):21-22
本文通过对老舍小说及其中人物的分析,从老舍的小说幽默形态:消解"伪饰"的健康微笑;老舍小说幽默的依据:以"人文"为核心的个体价值审美理想这两个方面,提炼并深化老舍小说的幽默特质,进一步深刻理解老舍"笑"背后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宋代小说并非只以书面形态存在,它还以说、唱、演诸曲艺表演形式存在与流行,与小说处于同一生态圈的说唱曲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小说的拓殖空间。通过对曲艺形态的"小说"的考察,可以看到一代小说的全面的存在方式,也更能看清宋代小说"历史的变迁"的趋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边城>以其俊雅、浪漫的湘西故事,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有人说,该小说情景优美,可作散文读;有人说,该小说语言含蓄,情思朦胧,可作诗歌读;更有人说,该文是心理小说.的确,该小说以其多方面的艺术效果,影响和滋润着我们几代读者的心.现就小说中主要人物翠翠的"哭",来谈谈该小说的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列举《金色笔记》中所运用到的元小说技巧,具体分析这些技巧是如何解构这部小说"真实性"的,并论证了瓦解文本中的"真实"与"虚幻"二元对立对于小说主题表达的重要意义,进而说明解构策略的运用对于小说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情小说"可细分为"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艳情小说"三种类型,而世情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主流,以描摹世态人情见长,其最重要特征劝世性其实就是儒家"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世情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繁荣、晚清的短暂中兴和现当代的再度兴盛的演变过程,现当代的高雅小说可看作是明清世情小说的不断升级版,凸显了世情小说永恒的活力与魅力。世情小说不愧为小说大家族的中流砥柱,大力提升了小说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9.
李锦云 《文教资料》2012,(14):27-28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文体意识非常强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的特点,《大淖记事》是其经典代表作之一。本文从题材、结构、叙事方式、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分析这部被视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洛丽塔》中,纳博科夫突破传统小说的窠臼,不仅取材大胆,而且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一方面使用大量的"造真"手段、过分渲染真实,让读者以为亨伯特真诚地忏悔了他痛苦的生命历程;另一方面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命名以及戏仿等艺术手法,自曝其虚构性质,使小说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孙优 《语文知识》2016,(21):19-22
小说教学贵在培育学生读书的兴趣。我在教学《两块面包》时,以"感受欧·亨利小说出乎意料的变化美"为线索,着意引导学生"读出小说情节应有的变化滋味"。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读小说《两块面包》,作者是欧·亨利。大家对欧·亨利有什么了解呢?"当学生回答"欧·亨利是20世纪初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欧·亨利小说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一、私小说的产生所谓"私小说",是日本近代文学中,受俄罗斯、法国影响而产生的一个流派,它是涵盖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的一种独特的小说样式,它的作者包括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众多小说家。大正年间著名作家久米正雄曾说:"现在,几乎所有的日本作家都在写‘私小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者们回首近代文学的全过程,更明确地发现:"在现代日本作家中,无人没有写过私小说。"可以说,"私小说"的精神与方法浸透了整个日本近代文学史。日本"私小说"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3.
邱肖 《考试周刊》2014,(38):20-22
在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元小说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反传统小说形式。《迷失在欢乐屋中》是一篇典型的元小说。本文从戏仿、露迹、片段拼贴与结局开放等角度分析了元小说的特征。通过解读《迷失在欢乐屋中》,分析元小说特征,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用相当的篇幅谈论小说自身,对传统的小说创作模式提出反思,而且自始至终流露出一种强烈而自觉地谈论小说自身的意识。小说已不再是对于现实的简单模仿,它已经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14.
《梼杌闲评》是一部以魏忠贤为题材的历史小说。着重描写了其祸国殃民的罪恶一生,因此一般研究者都将它归入"时事小说"一类。它继承了时事小说"求实"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大量的世情笔法,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也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梼杌闲评》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初小说发展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元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将元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把握元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6.
说起貂蝉,可谓家喻户晓,众人皆知。有人说她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有人说她是深明大义的奇女子,为帮助王允铲除董卓不惜献身董卓;也有人说她是小说和剧本中虚构的人物,正史中没有记载……如此种种.反映了貂蝉这个人物形象在人仉心目中的美好和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7.
薛荣的这篇小说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所谓"问题小说",因为它直接触及到了时下中国教育界最荒唐的怪现状,即弥漫全国的教学评估风潮。在这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时代里,社会上到处充满了假象,而且这种假象正在被不断地合理化、常态化,以至于倘若有人敢于质疑这种假象,点破这种假象背后的真相,等待他的将是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8.
李莹 《现代语文》2007,(4):75-77
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伪币制造者》是当时少有的一部在小说中谈论小说自身的作品。它比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出现的在小说内部探讨小说理论、并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的元小说要早30多年。《伪币制造者》通过介入叙述的议论,探讨一种新的小说观和“纯小说”概念,具有相当程度的元小说性。首先,小说通过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传达了作者的小说价值观;其次,以爱德华日记和人物间谈话的方式谈论他的“纯小说”。谈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赞同的一些传统创作方法;二是他主张的“纯小说”;三是《伪币制造者》的创作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中,平民小说形成一条主线,其中一批叙述平民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者、英雄的"革命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传统。"红色"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多元化的小说创作中,"热情"、"歌颂"等叙事基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奥德丽·尼芬格,在大部分时间里,她是一个视觉艺术家,一个负责教导写作、凸版印刷以及精美版书籍制作的大学教授。《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客观地说,作为一名视觉艺术家,这本小说并不像她其他的艺术作品那样拥有强烈的感官刺激,更确切地说,这本小说不属于"视觉系"的范畴,里面没有惊心动魄的厮杀,没有撕心裂肺的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