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鬼魂观念虽不始于佛教和道教,但释道二教都毫无例外地相信鬼魂的存在,并且发展了鬼魂观念;鬼魂观念也不始于儒学,可不少儒者同样相信宇宙存在着鬼神.毫无疑问一切鬼戏都在塑造鬼魂形象,敷演鬼的故事.于是鬼魂便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介,促成了鬼戏与儒释道之间的联姻.就儒释道而论,它们有仅千方百计地把鬼戏用为传播各自思想的载体,而且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鬼戏的内容以及形态风貌.而就鬼戏而论,有些剧目的确忠实地接收了并宣传了儒释道的思想;但更多的剧目对儒释道的接受是有选择的,它们对儒释道所采取的态度是“拿来主义”,并将之进行改造以丰富自己,实现自己的剧旨.也还有这样的情况,即鬼戏把儒释道的思想引入剧中不是为了宣传它们,而是作为对立面进行评判.本文即谈儒释道同中国鬼戏之间的关系,重点谈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中的女性鬼魂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保留下来的一百多部剧本中为我们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一大批鲜活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更为特殊的是女性鬼魂形象的塑造。文章从女性鬼魂形象分类和女性鬼魂形象的艺术特质两大方面来论述这一特殊的形象类型。主要讨论了冤鬼形象、情鬼形象及其舞台表演的形象性、思想感情的复杂性,以及这些女性鬼魂形象中所浸染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鬼魂形象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学表现形态,它与中国传统鬼魂信仰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元杂剧中的鬼魂形象大致可分为冤魂、忠魂、义魂、情魂和债魂五类。这些鬼魂形象是元代社会、民俗信仰和艺术创造的同构体,既具有传统鬼魂形象的一般特性,也是隐喻元代社会黑暗现实的一面镜子,同时又传达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它们在思想价值和文学意义方面较传统鬼魂形象均高一筹,表现出全新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作者对鬼魂形象的描写不乏其例。这些文学作品中的鬼魂形象有着共同的特点:鬼魂都具有超人的能力,一反生前的软弱,可以完成生前没有或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本文通过对关汉卿剧作《窦娥冤》中鬼魂形象的分析,认为文学作品中对鬼魂情节的描写多是对故事的悲剧性的一种冲淡,是作者让故事情节变得更加曲折的一种手段,是不忍心看到主人公的悲剧发展到极端,或者说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也是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一种写照。  相似文献   

5.
针对语文教材中的形象进行德育温州瓯海区沙城二中叶乃芳作者的作品,总是情动辞发而借助形象来表情达意的产物。形象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这就决定了语文课(除议论文)必须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具...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不能充分理解和感受。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真实的、客观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巧妙运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其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一所远郊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7.
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许祥麟鬼魂是人类所创造的超自然的幻体。它本不存在,是人们的精神活动使之获得了“生命”,由古至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影响。与现实生活中鬼魂观念的影响相伴随,在文艺创作中,鬼魂长期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象,...  相似文献   

8.
鬼魂形象作为《聊斋》人物画廊的一大景观,其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作者通过鬼魂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丰厚的民俗风貌。而众多的悲剧性鬼魂形象,体现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作者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那些美好善良、品德高尚的鬼魂又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及对人性弱点的观照,看似虚妄的幻想世界实是现实社会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李贺是在接受《楚辞》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与《楚辞》相比,李贺诗歌的创新表现在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用相似的题材表现不同的情感,对宇宙万物秩序的认识的深化与表现,以及在鬼魂世界丰富复杂和鬼魂的形象格外生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的《窦娥冤》和课外读本的《哈姆莱特》都有有关鬼魂的描写,这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譬如,对于鬼魂形象的理解历来就是学生热衷于探讨的一个难点问题。下面将对两剧中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以企有助于学生对它们的理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把自己“遇见鬼魂”的事描绘得神乎其神,并声称这是因为自己具有“超能力”的结果。现在,瑞士科学家的研究报告出来了,得出的结论竟是:“见鬼”是因为人的大脑受到损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捏面人     
辅导点拨文章介绍了中元节的来历,紧接着亲身尝试了一番捏面人,有条不紊地将捏面人的过程形象地描绘出来,仿佛就在读者眼前一般。结尾赞美自己的家乡与乡亲,写出了一个充满幸福味道的节日。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叫鬼节。听外婆讲,传说每年的这一天地狱的大门敞开,有大量的鬼魂出没。鬼魂出来会吃人的,于是人们想出捏面人的办法,鬼魂吃了面人就不会再吃人了,七月十五捏面人的习俗便流传下来。中元节这天,外婆带我一起捏面人。我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的《窦娥冤》和课外读本的《哈姆莱特》都有有关鬼魂的描写,这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譬如,对于鬼魂形象的理解历来就是学生热衷于探讨的一个难点问题。下面将对两剧中的鬼魂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以企有助于学生对它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元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取得了巨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但也有人认为该剧第四折鬼魂情节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然而笔者认为,《窦娥冤》的批判意义其实正体现在窦娥的鬼魂形象的设计上,因此,仅以鬼魂的出现就压低关汉卿作品的成就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中的鬼魂形象作为一类特殊的戏曲艺术形象,活跃于戏曲舞台,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拟就鬼魂形象与之所联系的死亡原因及死后表现,以及它所带给人们的对于死亡的审美感知.结合当时元代的社会大环境进行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塑造形象。作者怎么把一行行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呢?这就需要想象。想象绝不能不根据经验,神鬼和天堂地狱虽然都是想象的,可也是根据人和现世想象出来的……”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以作品中的语言描绘作指南,在自己的头脑中引起与之相应的形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通过想象赋予这些形象以活力、生命,从而使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自己心中。读者在阅读时通常会碰到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自己与作品所描写的对象曾有过相近或相同的经历、经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似乎不需想象就能…  相似文献   

17.
倪潜梅 《江苏教育》2008,(14):54-55
我留意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发现他们读书时,时而会微笑点头,时而会蹙眉叹息。我也留意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总是很快地把一本书翻完,神情是倦怠的。我从观察中推测: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会相应的再现书中所描述的形象,走入书中所描绘的情境,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但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内不能再现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或再现形象的能力有限,那读书就会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最重要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形象化”。这里说的“形象化”,是指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认识把握课文的形象、画面,或把一些抽象道理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材料以及作文中描绘、创造形象的过程,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把“形象化”视作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最重要方式,其理由如下:①从语文学习的材料看。首先,汉语言文字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是形象性,这既有利于通过学习语言文字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也有利于通过对语言文字所  相似文献   

19.
《蟋蟀的住宅》一文是19世纪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作者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及用它柔弱的工具怎样建造住宅,借以赞扬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品质。文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文章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拟人 1.蟋蟀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主人有的是时间。句中的“专家”、“主人”是把蟋蟀比作人。2.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蟋蟀就在这  相似文献   

20.
"就像著名画家埃塞尔描绘的一双不可思议的手,那双手一左一右,互相描绘,如果把语文视为左手,数学就是右手,不仅可以左手画右手,右手也可以画左手."广西民族学院预科部数学教研室主任杨社平用左手、右手形象描绘了语文与数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