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铁夫先生系国内研究俄罗斯语言学的专家,1999年获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发的普希金纪念奖章。多年来译颇丰,主要翻译和撰作品有:《普希金论学》、《普希金集》第七卷、《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面向秋野》等。张铁夫先生现为湘潭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比较学与世界学学会会长。这组张先生多年来出访读书深思随想之札记章,系张先生特为本刊整理撰写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故事》使房龙走向了成功,同时也在读者和评论家的心目中,形成了房龙是少儿读物作家、通俗作家的定式。即使他以严肃题材,写出了17世纪荷兰美洲殖民总督彼得·斯特伊弗桑特的传记,也被评论家不公的判定为儿童读物。《国民》杂志上的一篇书评文章说:“他那通俗易懂的文字,就像是写给孩子看的。”房龙认为“通俗作家”的帽子矮化了他,使他心里失去了平衡。  相似文献   

3.
中短篇小说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3-74
2011年上海本地作家(注:上海籍作家与在上海生活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总体态势是平稳中有突破。上海中短篇小说创作一直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创作态势,是因为上海有一批作家一直执著于中短篇小说创作。像滕肖澜、薛舒、朱晓琳、王小鹰等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盛的创作力,如滕肖澜2011年创作了4篇中短篇小说,分别是中篇《拈花一剑》(《上海文学》第4期)、中篇《大城小恋》(《收获》第3期)、短篇《正在害喜》(《江南》第5期)、短篇《天堂再见》(《作品》第4期);  相似文献   

4.
淮茗 《寻根》2009,(5):94-97
对现在的读者来说,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应该不算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虽然还不能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名著那样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但喜欢它的人也是相当多的,甚至有“浮迷”之说。之所以要提到这些,是因为这本书能流传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一个受尽歧视的孤儿,他长着一头黑色的头发,戴着眼镜,每年都到霍格瓦兹魔法和巫术学校学习。之后,他便有了一边串充满幻想的奇遇。这个男孩就是英国童话故事作家罗林笔下的《哈里·波物》系列故事的主人公哈里·波特。《哈里·波特》一出版便受到读者们的欢迎,其中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成年人。哈里系列的第一部199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发行后,随即风行世界,至今这套系列的前三部已经被翻译成31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售出了3000多万册。最近哈里系列的第四部《哈里·波特与魔幻炎杯》的出版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再次刮…  相似文献   

6.
<正>电影《迦百农》(Capernaum,又译《何以为家》)把镜头对准黎巴嫩的难民,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状貌。印度作家泰戈尔说过,"愉快和痛苦都使人受到教育"。然而,在电影《迦百农》里,小主人公扎因的成长之路痛苦太多,快乐太少,厚重的痛苦远远超出了一个12岁男孩儿的承受力,以至于他的小小内心早早生出了"生即是死"的念头,于是将父母告上法庭,原因是父母生了他。这种充满悖论色彩的情节彰显了影片的后现代意味。影片以一个小男孩儿的视角审视难民营的生活,经历着艰难生活的扎因对自己和难民营所有孩子的出生、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作家。他一生中曾经与中国及中国文化发生一定的联系,他在这方面的某些看法和态度,由于受到他世界观的影响,因而不免片面和失之消极。但,他仍然是希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和热切向往中国的。东方文化曾长时间吸引着托尔斯泰的注意力。1870年,他患着宗教苦闷时,就开始寻觅浏览东方宗教方面的书籍。不久,他搜集完成了《圣贤思想集》,其中包括着《圣经》、佛、中国的老子的言论。在亚洲各国中,托尔斯泰感到在思想上与他最  相似文献   

8.
在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论述作家和作家的工作的书《金蔷薇》(新译《金玫瑰》)中,有一篇题为《夜行的驿车》,文章中写道:一天夜晚,安徒生去拜访一位在驿车上认识的年轻的太太。他深知,他已经狂热地爱上了这位太太。可是,自卑感使他没有勇气向这位太太求爱,因为他知道自己长得丑;同时他又担心,他那颗敏感的心无力承受爱情带来的过多的痛苦和幸福、欢乐和眼泪。  相似文献   

9.
王善武 《世界文化》2006,(11):18-19
她的书让全世界的孩子和成年人着迷,她是迄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她荣获过很多奖项。她的新书无论何时问世,如饥似渴的读者都会在书店排队购买。她的书使她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女人之一。她就是J·K·罗琳,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1997年,J·K·罗琳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哈利·波特与点金术》。一年后,更名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这本书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向读者介绍的哈利·波特是一个额头上有一块奇特的电闪形伤疤的11岁孤儿。哈利不知道这个伤疤,他是一个强有力的男巫,他获悉了关于他过去的实情,琢…  相似文献   

10.
一天,著名英国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吉卜林收到一个棕纸封装、带有褶痕的邮包。他打开邮包,见里面是他的小说《吉姆》的法文版,书的后20页被一颗子弹穿透,弹洞里穿着一根细绳,绳端系着一枚法国政府为沙场勇士颁发的勇敢者十字勋章。 寄书人是年轻的法国士兵莫里斯·阿莫诺。他在信中写道,幸亏他在奔赴战场时衣袋里装着《吉姆》一书,否则他已命丧黄泉。他满怀感激之情,恳  相似文献   

11.
海塞博物馆     
为纪念作家赫尔曼·海塞(1877—1962),将在黑森林北部作家的出生地——卡尔夫开放一座博物馆。海塞创作的两部力作《草原之狼》和《玻璃球游戏》使他至今得以享誉世界。他是其作品在国外销售量最高的一个德国作家。他曾因《玻璃球游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坐落在卡尔夫的这座博物馆将展出海塞的书信、绘画和书籍,以及他作品  相似文献   

12.
最近疯狂迷恋上了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作品,陆续读了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坐在帕德拉河畔哭泣》、《第五座山》,而后竟然神奇地在图书馆几乎发霉的旧书架上偶遇这本《韦罗妮卡决定去死》,虽然是同一作家的作品,但这个书名一直让我考虑要不要去读,看来书名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阅读。但这样的偶遇让我决定放下心中对“去死”这样一个书名的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13.
送行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 --编者  相似文献   

14.
灯光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编者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所所长、法国文学教授沈大力用法文创作的小说《梦湖恋》,已由法国麦索纳沃·拉罗斯出版社在法国出版发行,此系法国出版界在“中国文化年”期间专为中国作家出版的书籍,该书年初已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内举行了首发式。近日,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沈大力赴法参加了该书在巴黎沙龙的签名售书活动并进行有关中国文化的讲座。《梦湖恋》是沈大力以中国革命烈士后代的坎坷经历及其与法国青年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是他在其中文长篇小说《梦湖情侣》基础上用法文写的,也是他在法出版的长篇小说《延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孟隋 《世界文化》2008,(7):50-50
世界上有麻瓜与巫师两种人,巫师的魔法世界中有好巫师,也有坏巫师。最坏的巫师就是伏地魔,他是哈利·波特的敌人。作为一部成人也爱看的儿童系列电影,《哈利·波特》完全具有“魔法故事”所需的各个属性。“后工业社会”中总也长不大的成人和娇气的孩子,一起被好莱坞带领着走进了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哥特式的建筑和中世纪的神秘传说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唤起了欧美人奇异的怀旧梦想。霍格瓦切学校构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它充满了神秘,也充满了乐趣。  相似文献   

17.
这是罗曼·罗兰的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部分中的一段描写,说明幼年的克利斯朵夫没有一个跟他玩的朋友,只好形影孤单地独自玩耍,而这正是作家自己童年时代的写照。罗兰自幼患支气管炎,是个病魔缠身,孱弱的孩子。待到他长大成人之后,童年时孤独寡欢的情景仍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罗曼·罗兰于1866年1月29日出生在法国中部的小镇克拉姆西。这地方四周群山环抱,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阡陌纵横的田  相似文献   

18.
马楠 《世界文化》2008,(4):20-21
爱情是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作家们为我们展示着那些或美丽或纯真的爱情故事。而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略带恐怖气氛的故事。作者福克纳像一个旁观者.缓慢而平淡的叙述着仿佛是他亲眼所见的一切。哥特似的笔调把读者带入悬疑的情节中,而其中蕴涵的深刻含义也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托尔斯泰那样使我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撼,也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托尔斯泰那样使我感到如此的亲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流淌出的人道主义的光辉横跃千秋,温暖着我的心灵。灵魂怎么不相通,灵魂怎么不永恒。我所热爱的托翁啊,灵魂的相知是生命最美的获得。托翁灵魂中爱的光辉照耀着我,使我的心灵变得更加柔美、诗意。  相似文献   

20.
故事描述的是越南河内一个家庭的故事。大姐苏及其丈夫库开了一家咖啡店。库的职业是摄影师,经常出差在外,他们有个可爱的儿子。二姐寒和其作家丈夫金过着美满的生活,寒刚刚怀了孕,金的第一本小说也即将问世。三弟海还是个不知名的小演员,在剧组里跑龙套,他和四妹琳住在一起。琳在大姐的咖啡店里帮工。借聚会之机,三姐妹私下里议论着一个叫谭的男人,似乎母亲生前和他有过一段情缘。而三姐妹看似平静的生活外表下也隐藏着各自的隐私。《夏天的滋味》是越南导演陈英雄自《青木瓜香》(1993年)、《三轮车夫》(1995年)之后执导的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