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洁 《学前教育》2022,(8):26-27
<正>周五,晴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姥姥发现她没有往日的欢愉,小表情中透出一丝的郁闷。姥姥关切地问:“晴天,幼儿园有什么新鲜的事跟姥姥说说。”晴天闷闷地说:“没什么新鲜的事,都很平常。”见她不想说,姥姥也没有再追问,跟二宝晴朗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晴天凑过来说:“我们幼儿园要进行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了。”姥姥饶有兴趣地说:“太有意思了!你想讲什么故事?”晴天丧气地说:“一点也没有意思,我不会讲故事。”姥姥反驳说:“谁说你不会讲故事的?你讲的《西游记》每次都逗得姥姥哈哈笑!你讲的《三国演义》,好多故事我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二宝来了     
刘洁 《学前教育》2021,(2):22-23
姥姥领晴天去医院看望生二宝的妈妈,但疫情期间,医院规定不让小孩进病房。姥姥的恳求、晴天的眼泪也没能打动楼道的看守人员。好在有姥姥陪伴,晴天还有些安慰。可是第二天妈妈给姥姥打电话,告知二宝黄疸偏高,要姥姥去儿科病房给他陪床。看着急急忙忙收拾物品的姥姥,晴天忧心忡忡,询问谁来照顾自己。姥姥安慰说只在医院待几天,很快就会回家,这几天爷爷奶奶会很好地照顾她。  相似文献   

3.
姥姥不只是中国有,外国也有。这是一位挪威姥姥,不过后来她住到英国去了,这样挪威姥姥也就等于变成了英国姥姥。挪威姥姥也好,英国姥姥也好,她和全世界的姥姥一样,都喜欢讲一点故事给她的外孙听,使她的外孙喜欢她喜欢得不得了。不过挪威姥姥英国姥姥和中国姥姥也不完全一样。中国姥姥一讲起来就是仙女啊或者鬼,挪威姥姥英国姥姥则是女巫啊巫师。挪威姥姥英国姥姥每天都给她的外孙讲女巫故事。她讲女巫故事的时候一定是要抽一支雪茄的,所以现在我决定叫她挪威英国雪茄姥姥。挪威英国雪茄姥姥讲起女巫故事来是一个接一个的。八岁的兰希尔德正…  相似文献   

4.
刘洁 《学前教育》2022,(20):26-27
<正>像往常一样,晴天起床穿裤子时,姥姥蹲下帮助她拽秋裤腿。谁知晴天边躲边说:“姥姥,不用拽了!”“不用拽了?秋裤不跑了?”姥姥怀疑地问。晴天肯定地回答:“不用拽了。”说完,整理需要的物品放到书包里,与妈妈和姥姥拥抱告别,跟着爸爸去幼儿园了。早晨的告别太顺畅了,姥姥和妈妈感觉有点突然: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原本每次穿裤子都要拽裤腿,怎么突然不用拽了呢?姥姥和妈妈相视一笑,心里有说不出的轻松。  相似文献   

5.
姥姥,我害怕     
刘洁 《学前教育》2021,(6):22-23
冬日的河道没有夏日的嬉闹,空旷而安静,冰封的河面让人感到阵阵的寒意,而这些丝毫没有减少晴天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姥姥,快来看!有一条泥鳅。”晴天大声地招呼着。顺着晴天手指的方向,姥姥果然看到一条泥鳅趴在河岸边享受着阳光的照耀。晴天跃跃欲试地想要把它捞上来,手却碰到了硬邦邦的冰,她不好意思地一笑:"有冰够不着。"一阵微风吹来,一颗小种子带着毛茸茸的尾巴飘过来。晴天一边伸手去抓,一边叫道:“蒲公英!蒲公英!”姥姥好奇地说:“会飞的种子啊!它是蒲公英吗?”晴天看着飘走的种子说:“就是蒲公英!夏天我们玩过。”姥姥说:“我们找一找它是从哪儿飘过来的吧!”  相似文献   

6.
《弟子规》是启蒙时妈妈常给我读的一本书。这本书教会了我谦让、懂礼貌等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本书教会了我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本书教会了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前一阵,姥姥突然生病了。她面色憔悴、四肢无力,连水都咽不下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学着姥姥平时的样子照顾她。我先帮姥姥去找药,然后  相似文献   

7.
刘洁 《学前教育》2023,(Z4):36-37
<正>疫情期间,晴天每天都和姥姥、晴朗相守在一起。中午休息的时候,妈妈如果没有特别的工作,也会回来看望两个宝贝,顺便帮助姥姥做一些事情。这天吃午饭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晴天将一块蒸鱼放在盘子的旁边,说:“姥姥,这块鱼最好了,咱们给妈妈留着吧。”姥姥说:“嗯,晴天可真懂事啊,把最好的一块鱼留给了妈妈,妈妈上班很辛苦!”晴天的小脸洋溢着喜悦。  相似文献   

8.
脸上有伤     
刘洁 《学前教育》2023,(10):26-27
<正>从幼儿园回来,姥姥发现晴天脸上挂了花,关切地问:“你的脸怎么了?”她说:“被大路抓的。”姥姥见晴天忙着手里的事,不想讨论这个话题,也就没再继续问。妈妈爸爸下班回家时,姥姥将晴天的脸被大路抓破这件事告诉了他们。妈妈起初没在意,但看到晴天脸上的伤,就心疼起来:“哎呦!三条呢。一看就是手抓的,都破皮了。”爸爸也凑过来问:“老师说他了吗?”晴天顺口说:“老师说他们俩了。”妈妈看了一眼姥姥,意思是不止一个小朋友呀!  相似文献   

9.
刘洁 《学前教育》2020,(2):22-23
今天天气特别晴朗,姥姥带着晴天到街心公园游玩。在姥姥的陪伴下,晴天挖土、捡石子、捉虫子,玩得不亦乐乎。公园里不时传来晴天的召唤声:“姥姥,我又发现一个小虫子,你都没见过!”“姥姥,快来呀!我发现了宝石。”就这样,在晴天的惊呼声中,她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  相似文献   

10.
拯救小鱼     
刘洁 《学前教育》2022,(22):26-27
<正>永定河沿岸风景如画,晴天和姥姥却被一位老爷爷手里提着的小鱼吸引了。晴天羡慕地说:“好多鱼哟!”姥姥觉得很奇怪:“怎么捞了这么多鱼呢?”于是和晴天一起上前询问。老爷爷告诉他们:前边的几个池塘快干了,有好多小鱼,不用捞,直接用手抓就行。晴天听了跃跃欲试,也要去抓小鱼。老爷爷劝告她:“鱼倒是好抓,但都是淤泥,又脏又臭,洗都不好洗。”  相似文献   

11.
种竹子     
十二月下旬的北京已经进入了冬季。公园里万物凋零,阵阵冷风吹过,更增加了几分寒意。晴天和姥姥你追我赶地踩着干枯的树叶,伴随着“嚓嚓”的爆碎声,她们欢快的笑声在公园上空回荡。刘洁北京市特级教师,从事幼教工作37年,多次获国家及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在一条小路上,晴天捡起了一枝被大风吹来的竹子,她举起来对姥姥说:“我想把它种上。”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人物总共由495人,除去贾府中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等重要人物外,有一个小人物在《红楼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可以说她是贾府由盛到衰的见证者,这个人就是刘姥姥。刘姥姥身份低贱卑微,但是却是《红楼梦》中赢得所有人喜爱的一个人物,善良、知恩图报、豁达大度,这些都是她获得好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洁 《学前教育》2021,(8):24-25
晴天到家迅速地洗了手,从背包里拿出了妈妈买的芝士蛋糕。她坐在客厅的桌子边,将一±夬松软可口的蛋糕吃到嘴里,眯着眼睛,摇着脑袋享受着。妈妈提示她,给姥姥和妈妈拿一块,其余的放到冰箱里。  相似文献   

14.
我的金箍棒     
刘洁 《学前教育》2022,(18):26-27
<正>又到周末了,晴天像往常一样,准备跟姥姥一起回姥姥家。她在收拾东西的时候,猛然看到弟弟晴朗正拿着金箍棒玩耍。晴天飞奔过去,理直气壮地说:“晴朗,给我,我要拿姥姥家去!”说完,她从晴朗的手里夺过金箍棒,转身走向在门口等待的姥姥。懵懵懂懂的晴朗还没反应过来,金箍棒已经被姐姐夺走了,他“啊”地一声发出了尖厉的哭声,边哭边奔向妈妈的怀抱去寻求安慰,那场景活生生是一幅动物幼崽受伤的情景图。  相似文献   

15.
红色妈妈     
儿童对于教师给予他们的良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 ——赞科夫   萌萌从小由姥姥带大,来园后总是哭着找姥姥。听她家人讲,孩子喜欢看书。为了让她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便让小朋友和她一起玩,给她讲书里的故事。每当她想姥姥时,我便拿几本画书给她看,很快她就会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住,兴趣转移到书上了。有时她还给我讲她在姥姥家的趣闻。她告诉我,姥姥家有一条狗,和她是好朋友。她还说她有好几个妈妈,一个是绿色妈妈,一个是黑色妈妈,一个是咖啡色妈妈。姥姥是黑色妈妈,奶奶是咖啡色妈…  相似文献   

16.
刘洁 《学前教育》2023,(24):26-27
<正>姥姥和妈妈带着晴天和晴朗去野狐岭军事要塞游玩,钻出地道又爬上山顶,已经将近中午了,大家都感到很累了。妈妈提议坐高山滑索下山,既节省时间又免了下山的辛苦,可是晴天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坐!太高了,我害怕。”姥姥看着烈日当头的天空,又看了看疲惫的孩子和背着双肩包的妈妈,琢磨着:放弃坐滑索,小宝晴朗自己走下山的可能性极小,姥姥和妈妈已经没有体力抱着他;坚持坐滑索,就要解决大宝晴天害怕的问题。权衡利弊之后,姥姥领着晴天来到索道的观景处,观看其他人坐滑索的情景。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姥姥。姥姥天天陪我玩,给我洗澡,和我一起吹泡泡,还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即使我把姥姥的眼镜腿掰断,姥姥都不会怪我。甚至我把姥姥的手指咬破,姥姥都不舍得碰我一下。我把书本、鞋子和袜子丢得满地都是,姥姥就像小花猫一样,悄悄跟在我后面收拾,不像妈妈老冲我发火。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姥姥病了,带我去了医院。我看见姥姥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睡着了。从那天起,姥姥就再也没有回到我身边。妈妈告诉我姥姥得了癌症去世了。我觉得房子里只剩下我自己。一天晚上,我闯进妈妈的卧室,让妈妈给姥姥打电话,告诉姥姥我再也不会把她的眼镜腿掰断,再也不会把她的手指咬破,再也不会……妈妈抱着我,告诉我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就是姥姥的眼睛,她每天都在看着我。  相似文献   

18.
姥姥的姿势     
姥姥八十多岁,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耳朵背了、脊背弯了。听长辈们讲,姥姥年轻时是个标准的北方女人。她高大、结实而且心灵手巧。看着现在的姥姥,我不知道岁月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我只是惊讶于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9.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选编的散文,文质兼美,情深意长。在作者的笔下,心灵手巧的姥姥凭借着一把剪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始终编织着五彩的世界,编织着内心最美的梦。课文通过姥姥的剪纸,传达出浓浓的祖孙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姥姥对孙儿的爱,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为此我挖掘剪纸的两个神奇之处,通过解读姥姥剪纸的“熟”、“神”、“栓”,让学生走进姥姥的内心世界。一、抓剪纸之“熟”,品姥姥的熟能生巧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似是写姥姥的剪纸,实则是围绕姥姥的剪纸,引发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姥姥是一个没有知识的农村老太太,她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也不懂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她有一双会说话的剪刀,凭借这把剪刀,她有了令人惊叹的人格魅力。师:读完《姥姥的剪纸》,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生:神。姥姥太神了。师:姥姥的“神”表现在哪里?将你喜欢的句子圈画起来,一起来交流。  相似文献   

20.
在《三块钱国币》一课中,吴太太心爱的花瓶被李嫂打碎了,吴太太要求她赔偿,我以为这是合情合理的事。可现在大家都指责吴太太,说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我真有些为她不平。首先,杀人偿命,借债还钱,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自然而然的道理。从法律角度讲,花瓶是吴太太的私人财产,个人财富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害。第二,李嫂是吴太太雇来的佣人,她接受吴太太付给她的佣金,她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李嫂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义务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若李嫂打破花瓶可以不赔,那么,如果有人雇佣她照看小孩,她弄丢了小孩,或者照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