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2007,(8):10-10
《媒介竞争与媒介文化》最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当前新闻传播学的两个热门话题"媒介竞争"与"媒介文化"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以来,媒介批评逐渐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进入新世纪,媒介批评日益受到重视,出版了以"媒介批评"命名的专著与教材,如<媒介批评学通论>(刘建明,2001)、<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2001)、<媒介批评论>(陈龙,2005)、<媒介批评>(雷跃捷,2007)等.与此同时,新闻界办的专业刊物也积极推进媒介批评实践,<新闻记者>、<报刊之友>(2004年改名为<今传媒>)、<新闻界>等刊物自2002年以来先后开设"媒介批评"专栏.  相似文献   

3.
宗益祥 《新闻大学》2020,(2):69-79,121,122
"媒介研究"是英国文化研究发轫以降的一大核心旨趣,其兴起与二战后英国"丰裕社会"的来临、媒介文化的爆炸以及"新左派"诞生的特定历史情境紧密相关。"文化马克思主义"旨在破除教条主义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模式的机械阐释,强调从一种隐喻意义上理解二者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并且在社会历史总过程中将"文化"重构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霍加特、威廉斯以及青年霍尔的早期研究充分展现了"文化马克思主义"在媒介研究领域的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4.
胡栓 《军事记者》2012,(11):42-43
由于国内对媒介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上军队媒介实践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军内外还没有相对独立的、专门系统研究军队媒介文化的专著问世。但由于军队媒介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的广泛性.有关军队媒介文化的研究大多散见于军事新闻传播、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中。综合各方面的研究资料,目前军内外对于军队媒介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媒介地理学的视野下,"中心"与"边缘"、主流与"他者"、异托邦等呈现出丰富的媒介文化层理.此外,政治图景与性别、族群等社会空间也借助媒介与物质地理被构建起来,媒介还可以视为社会群体为争夺地理空间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媒介地理学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化意义生成与解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媒介化社会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是从媒介研究视角对现代社会所做的一种宏观概括。社会的媒介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同步。作为一个预设前提,社会的媒介化是诸多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媒介化社会的内涵,也对当下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构成挑战。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将人类传播活动当作仪式纳入到研究视野,启发我们寻找新的研究路径,这可能最终引起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绿色媒介生态"内涵与特征及其与媒介生态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行为,生命个体在信息、知识的获取中接触到许许多多"可能的世界"。不同时代人们的阅读取向迥异,阅读载体也是处于演化之中。媒介融合改写了印刷与阅读的传统关系模式,现代出版和文明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阅读转换为信息接收、屏幕读取、文本消费,阅读的对象则主要是文化产业提供的各种商品,更加个体化的接受模式、消费方式被推广。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向,既表明该领域多方面问题研究的活跃,也显示出当代社会的变动不居。在此情况下,文化转向与媒介文化的研究有某种内在的勾连。本文对此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媒介文化研究更应该关心诸如媒介文化本质及其特性、媒介文化的多重复合的存在形态以及对于媒介文化的价值关怀等五方面的问题,并借以关心当代中国的媒介文化现实以及在此现实中生存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渠道形成各式各样的媒介文化形态,社会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主流文化在媒介文化中得到相应体现。纵观当今媒介文化,精英文化伴随文化领域"重心下移"趋势,走向"失落",大众文化凸显其绝对优势,但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因此,提高媒介素养、规避大众文化负面效应、协调三种文化的构成比例,已成为当今媒介文化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7,(7):31-34
文章主要探讨乡村媒介空间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具体来说,因制度力量的驱使,以文化媒介为中心的媒介文化在转向以技术媒介为中心的媒介文化的同时,乡村社会的现代媒介意识或观念开始萌发并发展,进而开启了乡村社会的媒介化生存。  相似文献   

12.
户外媒介、移动媒介、数字化信息媒介等城市新兴媒介的不断繁殖,构成了以媒介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各种"楼宇、电梯"传媒、"公交、地铁"移动电视节目等新兴媒体的崛起,加速了城市媒介化进程,进一步传播着城市文化信息。然而,城市的媒介化也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如何在城市媒介化进程中突出文化内涵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领域中,媒介文化研究是一个以批判视角对媒介进行文化思考与建构的领域,虽成果众多,但又众说纷纭.本文依照历史的发展脉络,对传统经典的媒介文化理论进行梳理与回顾,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以来学者对已有经典媒介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进行概述,以把握当今相关研究的主线,希望对国内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遵循文化社会学的路径,媒介文化的研究可划分为三个主题范畴:对媒介产品的文本分析;对贯穿媒介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体制逻辑分析:对媒介产品消费与使用和日常生活勾连的分析.依此,本文结合2009-2010年的相关研究的评述,以阐述媒介文化研究领域所关注的议题和呈现的问题.分析显示,已有的媒介文化研究,虽然对于这三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但相对集中在对媒介产品的文本分析,且论述方式上思辨多于经验考察;同时,将西方理论话语与中国的具体发生场景的联结也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媒介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然而,微媒介语境下的文化传播存在文化传播自由与消极文化流行、文化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与内容碎片化、文化传播的技术主导性与人的主体性缺失三大矛盾,为了调适这些矛盾,在运用微媒介进行文化传播时,相关部门和传播主体应该占领移动社交制高点,塑造微媒介舆论领袖,把握好一个"微"字,突出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电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传播学所关注的对象.尤其在全球化语境下,一种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仪式",在构筑"认同的空间",提供"认同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拜祖大典"、"中国记忆"、"香港回归"等媒介仪式的考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十年媒介娱乐文化对受众主体性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央视第一个成熟的大型综艺节目《综艺大观》起,我国的媒介娱乐文化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了,受众的媒介素养随着媒介娱乐文本的不断变迁,也在逐步提升。娱乐是一种教育,媒介娱乐文本与受众的媒介素养,在这十几年间的良性互动中获得了"双赢"的发展。当前,虽然在媒介娱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其对受众主体性的培育,以及对整体社会大众文化繁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蔡贝贝 《新闻前哨》2010,(11):36-38
随着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的到来,人们无法对媒介的影响视而不见。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被媒体文化包围的世界里,人们所获得的文化经验大都是由大众媒介所呈现的。同时,媒介文化娱乐性与消费文化的倾向也日益明显。本文以符号学派的视角研究媒介文化的娱乐性和消费主义这两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7,(7)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媒介对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构与传播问题。现代性的一个主要表征是媒介技术的空前发达,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概念在当代已经部分地成为了现实。现代媒介传播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少数民族社区,这种影响力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深层次上也塑造和改变着少数民族社区群体认知外界以及自我认知的态度,重构了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空间。同时,通过媒介的表达和传播,少数民族社区在公众的视野里成为了镜像化的他者。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现代媒介对少数民族社区的影响是一种文化深层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充分考虑到当前传媒领域思想观点量多而驳杂,速度不及深度,分析问题浅尝辄止、把握事物视域狭窄等问题,蔡骐教授和蔡雯教授在对中国媒介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考察之后,用其精心积累的现实例证融合自身深厚、纯熟的理论底蕴,架构起了《媒介竞争与媒介文化》一书的整体框架。在该书中,作者以“媒介竞争”和“媒介文化”两大热点课题为研究对象,在论述中向人们呈现了以文化环境为依托,以市场竞争为动力的精彩纷呈的媒介生态圈的历历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