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和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100例,在麻醉成功后肛门放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催产素组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催产素20u,10min后再静脉滴注10u.以上二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12±54ml.催产素组为401±64ml.二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用量的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刻子宫肌注缩宫素10 U,同时将10 U的缩宫素加入250 m L 0.9%氯化钠液体中静滴。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子宫肌注缩宫素20 U,同时将20 U的缩宫素加入250 m L 0.9%氯化钠液体中静脉滴入。观察组用药后5 min、15 min血压、心率等波动情况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波动水平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后立即给予小剂量子宫肌注缩宫素,然后小剂量静滴缩宫素维持宫缩。血流动力学稳定,产后出血无明显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少,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最多见。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治疗,但其敏感性个体差异大。为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简易而高效的方法,我科采用第三产程早期口服米索前列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产妇中,随机抽取足月单胎妊娠,正常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近期内未用过米索前列腺素制剂的自然分娩者135例,平均年龄(24&#177;3.4)岁,分为米索前列醇组75例和催产素组60例。各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gt;0.05)。1.2方法米索前列醇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0.4 mg嚼服,缩宫素组于胎儿娩出后,宫体部注射缩宫素20 U。1.3监测指标⑴第三产程时间: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的时间。⑵产后2~24 h内出血量。全部病例采用统一制定容积法和称重法。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立即在产妇臀下垫弯盘至产后2 h,然后将弯盘中血液倒入刻度量杯,标准计量,即为产后2 h总失血量。计算该产妇创面的渗血量及抹去的血量,将带有血液的纱块称重,减去纱块未抹血时的重量,纱块每增加1.05 g换算为出血1 mL。⑶测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碘伏纱布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10年来我院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采用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治疗的2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出血病人中,成功24例,总有效率96%,失败1例,为胎盘早剥所致子宫胎盘卒中引起凝血机制障碍行子宫全切除术。所有病人预后良好,未发生宫腔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术后给予2%催产素维持静脉点滴,24h去除纱布。结论:宫腔填塞碘伏纱布是一种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效果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的治疗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大出血的方法。成功率高,既控制了出血,又保留了子宫,避免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对吗啡镇痛引起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手术结束前观察组一次性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 mg 地塞米松10mg 0.9%生理盐水6 mL.对照组吗啡2 mg 0.9%生理盐水至6 mL.记录24 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和PONV的发生率.结果表明,术后24 h内PONV总发生率:观察组9.2%,对照组为42%.(P<0.01).可见,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手术后吗啡镇痛引起的PON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造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通过收集近5年来在我院产科发生及由下级医院转来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2例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因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感染、部分裂开20例,合并胎盘胎膜残留1例,合并产后子宫收缩乏力1例,其中15例切口裂开位于子宫切口角部,5例位于子宫切口中央,1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4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保守治疗5例.22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重在预防,应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7,(18):90-91
目的:探讨林格氏液短时间快速静脉滴注行宫内复苏时改善胎儿宫内窘迫、减轻新生儿窒息程度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00例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宫内复苏治疗,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给予葡萄糖溶液加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胎心率恢复情况、最终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胎儿娩出时的羊水性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胎心率为(139.43±11.28)次/min,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9.94±10.46)次/min(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比例均较高。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羊水粪染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林格氏液能够有效改善胎儿心率,减轻窒息程度和羊水粪染程度,改善新生儿生存质量,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球囊预置术的在产科领域的应用缺乏指南规范,该病例分析和文献汇纳分析将为该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中的利弊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指导。创新点:首例报道介入溶栓成功治愈预置球囊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应用中诱发的动脉血栓。方法:结合病例报道和文献汇纳分析。患者女,25岁,入院诊断:(1)G3P2(1-1-0-1)孕29+2周单活胎,(2)产前出血原因为凶险性前置胎盘,(3)疤痕子宫,(4)先兆早产。孕33周后实施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术后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剖宫产术后第3天,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明确诊断"右髂外动脉血栓,右髂总动脉夹层",立即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介入溶栓术+药物巩固治疗。无并发症出院,随访无后遗症。结论:球囊预置术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尚无指南遵循,有效性尚存争议,安全性有待明确,需要各中心的数据汇纳和经验集享,以规范该技术的最益化应用。球囊预置术导致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处理,需要根据病情及时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介入溶栓、动脉取栓、药物抗凝、期待治疗或者综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用于中孕引产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方法将457例孕16—26周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27例和对照组230例,观察组经腹壁向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100mg后。空腹分次口服米非司酮最大用药总量为150mg,对照组注药后口服安慰剂,服法同米非司酮。比较两组胎儿胎盘娩出时间、总产程、清宫率、引产成功率及宫颈裂伤发生率、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自引产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及总产程均较对照组短,宫颈裂伤发生率和清宫率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药联合应用减少了引产孕妇的痛苦和住院时间,是一种较好的中期妊娠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报道本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终止早孕的441例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完全流产率92.29%,不全流产率6.58%,无效率1.13%,妊娠天数少完全流产率高(P<0.025),止孕栓至胚胎组织排出时间(x±s):停经35~40天为3.1±1.6h,41~50天为3.6±3.3h,51~60天为4.44±4.4h,61~88天为3.6±2.2h,完全流产率与孕次、产次无明显关系,流产后出血量少于月经量占23.55%,多于月经量占19.93%.腹痛,腹泻较明显者占17.39%,说明半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终止早孕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中期体重指数管理在改善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将中山市东升医院产科门诊建档的孕妇1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孕期运动及饮食指导,观察组进行体重指数管理,比较两组孕妇BMI变化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孕26周、孕28周、孕30周、孕32周、孕34周、孕36周及孕38周的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中巨大儿、新生儿缺氧性疾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重指数管理可有效控制妊娠孕妇BMI增长过快,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研究。方法:剖宫产术产妇188例,使用最小不平衡指数的分组方法,将使用自控镇痛泵的95例作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9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2h产妇的镇痛效果及临床症状与体征(恶心呕吐、低血压、皮肤瘙痒、腹胀)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12h镇痛效果显效率为31.58%,对照组显效率为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后12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与护理,而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差异,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实验组好于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对吗啡镇痛引起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手术结束前观察组一次性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 mg+地塞米松10mg+0.9%生理盐水6 mL.对照组吗啡2 mg+0.9%生理盐水至6 mL.记录24 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和PONV的发生率.结果表明,术后24 h内PONV总发生率:观察组9.2%,对照组为42%.(P〈0.01).可见,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手术后吗啡镇痛引起的PONV.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原因及对策.方法:2013年1月-2015年2月诊治产后出血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产后出血一直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因为诊断和处理的延误所致.而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产道因素和羊水栓塞及其他少数特殊不详原因.46例产后出血患者皆抢救成功,且在临床护理中无身体不适状况.结论:要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在产程过程中规范诊治、积极采取救治及处理,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87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病例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随机选择45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治疗效果方面对比两组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例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其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住院天数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子宫切除,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月经复潮时间无差异。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和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前不同孕周FO、卵圆瓣长度有无差别,并分析其大小、长度与孕周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前不同孕周卵圆孔大小(FO)与产后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相关性.方法:210例胎儿根据不同孕周分为3组:27~30周,31~35周,36~40周,分别测量胎儿FO、卵圆孔瓣,并于产后≥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不同孕周间卵圆孔、卵圆孔瓣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卵圆孔、卵圆孔瓣与孕周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不同孕周产后诊断继发孔ASD与产后心脏正常FO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不同孕周FO与卵圆孔瓣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卵圆孔瓣随孕龄的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产后诊断继发孔ASD比产后心脏正常的FO增大(P<0.01).结论:产前FO与卵圆孔瓣相结合,对观察产后继发孔ASD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麻疹临床表现治疗体会及麻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例妊娠合并麻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妊娠合并麻疹孕妇,早孕2例皆流产,中孕6例,保胎失败流产4例,成功2例,发生先兆早产(2836周)5例,保胎失败早产3例(2例新生儿死亡,1例存活),2例保胎成功。37周足月产经阴道分娩1例,胎儿宫内窘迫1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妊娠合并麻疹患者极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即流产、早产。一旦确诊,应该积极对症治疗,早孕感染终止妊娠为妥,中孕感染极易发生流产,晚孕如胎儿能够存活,促胎肺成熟,预防早产,孕足月应该尽快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正常足月孕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条件试产者 ,随机分为导乐陪伴分娩组 (n =468)及对照组 (n =5 0 0 )。结果导乐组阴道分娩率为 85 .89% ,对照组为 75 .2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导乐组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 ) ,导乐组胎儿窘迫率、产后两小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 ,缩短总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 ,降低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 ,使阴道分娩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归芪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200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80例,全膝关节置换40例,膝关节单髁置换30例,每种病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同时观察组于术后第1d开始口服归芪五味消毒饮,每天1剂,连用5d。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5d抽静脉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测白细胞数量(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d后的CRP、WBC计数、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的CRP、WBC计数、ESR均高于术前和术后5d(对照表1、2、3)。术后第5天两组之间的CRP、WBC计数、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均未发生感染,切口均愈合良好,对照组4例切口浅表感染,伤口延迟愈合。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13±3)d,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16±4)d。结论:归芪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可明显改善血液炎性指标,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1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38.0%,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56.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提供不同的护理干预,使产妇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完成分娩过程,将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