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文文献过眼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莫高窟北区出土的回鹘文文献、题记、本活字等 ,探讨了个别文献的内容、性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北区B464窟出土有大量汉文、西夏文、回鹘文、藏文、蒙文、梵文文献及回鹘文木活字等,而更为重要的是,该窟中室、后室甬道和后室中写满了回鹘文经文题记。如此众多的回鹘文题记,在已发现的敦煌石窟中尚属首例。通过对回鹘文题记的释读,一方面可修正以往学界对窟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壁画内容的解读;另一方面,可推知B464窟现存壁画应出自回鹘人之手,该窟时间下限可定为元代,是元代回鹘洞窟。  相似文献   

3.
敦煌莫高窟北区第464窟出土的回鹘文献残片B464:67的文字是以四行一组的押头韵形式写就的回鹘文诗歌。文章重点介绍、翻译并注解了该诗歌原文。在此基础上,解读了莫高窟北区第464窟墙壁上回鹘文题记的第三行诗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刊布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的两件回鹘文佛教文献残片,即B157:13和B97:7,并考释其内容,对回鹘文原文进行了拉丁文转写、汉文翻译和简要注释.  相似文献   

5.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敦煌莫高窟北区发现的西夏文文献涉及27个洞窟,多为残片,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这些文献证明西夏的僧人们在北区众多生活洞窟中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文献品类很多,包括蒙书类书籍,社会文书,佛教、道教文献等,其中有的为国内独有,如《碎金》等;有的为世界仅存,如泥金写经、大型西夏文本印等。文献版本也多种多样,有写本,有印本,印本中又分刻本和活字本,活字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印本,也是海内孤本。有的文献证明元代敦煌曾藏有一藏3600余卷的西夏文刻本大藏经,为国内仅存,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北区曾发现一件叙利亚文景教 回鹘文佛教双语写本残片 ,曾由段晴和张铁山研究刊布。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写本进一步研究 ,指出了前人不足 ,并重新转写翻译了该文献。  相似文献   

7.
敦煌莫高窟北区B465窟存有不少汉文、藏文、西夏文、回鹘文、蒙古文题记。这些题记虽历经不同时代的人为破坏或自然侵蚀,但对于洞窟的断代和发展演变、壁画内容的确定,仍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本文将集录B465窟内的题记,并对其中几条重要的题记展开论述,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8月 1 9日电 经专家考证 ,敦煌北区石窟中发现的一件蒙古文文献日前被确认为“蒙古人的卖身契”。1 988年至 1 995年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对敦煌莫高窟北区进行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 ,获得了敦煌藏经洞中所未见的西夏文、叙利亚文、蒙古文和八思巴文等文字的文献。其中蒙古文文献共有 51件 ,来自北区的 1 9个洞窟 ,多为残片。蒙古人的卖身契出土于莫高窟B1 2 7石窟 ,纸质为纤维交织不均匀的白麻纸 ,上面有用墨书写的文字 ,残存 7行。从契书中可以看出 ,卖身者当时家境贫困 ,买者身份显贵 ,名叫赤达尔 ,见证买卖过程的官吏叫做达…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第152窟是敦煌石窟晚期营建的重要大型洞窟,关于此窟的营建年代,特别是背屏后的回鹘风格作品及回鹘文题记,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该洞窟的实地调查,对洞窟营建与重修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现存的回鹘风格壁画与回鹘文题记进行解读。认为此窟的营建开始于五代至北宋初期,完成窟顶绘制后很可能经历了短暂的停工,北宋时继续完成全窟壁画的绘制,并同时在后甬道附近绘制了回鹘风格的壁画。此后有回鹘人曾进入此窟,并在背屏上补绘了小型的供养人像。  相似文献   

10.
沙州回鹘洞窟共有23个,其中有22个洞窟是在前代基础上重绘,莫高窟第409窟是23个沙州回鹘洞窟中唯一一个整窟重绘且绘有可汗可敦供养画像的洞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莫高窟第409窟回鹘可汗可敦供养画像既体现回鹘本民族特征,又具有浓烈的汉文化风格,通过分析其中的仪仗队伍、团龙纹样等汉文化因素,联系现有历史材料,推测回鹘可汗可敦为沙州镇国王子夫妇。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995年,敦煌研究院考古专业人员对莫高窟北区洞窟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和大批珍贵遗物.遗物中有波斯银币、叙利亚文文献、梵文文献、婆罗迷文字母书写的梵文文献、铜十字架、铜八角器以及具有西亚风格的丝织物等等,它们或直接来自中亚、西亚,或者本来就是西亚文字,或是印度文字,或是受中亚、西亚影响而在中土生产的.这些遗物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内的出土决非偶然,因为敦煌是"丝绸之路"重镇,古代曾是"华戎所交一都会".它们的出土,无疑是中外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张铁山 《家教指南》2001,(2):101-106
本文在对莫高窟北区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和注释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收藏的同书残卷比较,提出:(1)该回鹘文残叶的翻译年代为元代;(2)回鹘文译本《杂阿含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版本;(3)B53窟出土回鹘文《杂阿合经》为手稿本;(4)该回鹘文译本译自汉文,且采取摘取汉文原文中的部分词句直译而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文献实物的考察,提供了流失到英国、法国的古代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和泥活字印本、一种从未发现的装帧形式以及杭州管主八为沙州捐施佛经的新材料.对于活字印本的历史、书籍装帧史和元代初期沿海佛教和敦煌佛教的交流,进行了个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敦煌吐鲁番出土回鹘文佛教愿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回鹘文文献中,有11件属于独立的佛教愿文,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以题跋形式出现的愿文,系回鹘佛教徒用于表达发愿超度、祈福禳灾,及兼表颂赞的应用性文字.其中既有印本,也有写本,更有碑铭题刻.从这些文献看,功德主在布施时,一般都要留下自己的姓名、官职及发愿文或功德记等,以表明自己的愿望,体现出济世度人的大乘佛教思想,是回鹘佛教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其内容与形式看,回鹘文佛教愿文较多地受到了汉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其中不少作品以其形式灵活,韵律和谐,感情笃实,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而生动感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北区曾发现一件叙利亚文景教-回鹘文佛教双语写本残片,曾由段晴和张铁山研究刊布.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写本进一步研究,指出了前人不足,并重新转写翻译了该文献.  相似文献   

16.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其历史活动上通隋唐,下贯宋元,一直延续到明代中期裕固族的东迁,不仅以瓜沙为中心建立了沙州回鹘政权,而且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沙州回鹘洞窟,为裕固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回鹘与敦煌》一书系统地论述了敦煌回鹘的来龙去脉与历史文化情况,堪称回鹘学、裕固学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7.
西夏时期的敦煌石窟研究,是近年敦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敦煌西夏时期洞窟的分期,虽几经修订,仍是学者们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关于敦煌西夏前期的莫高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绿壁画和回鹘窟的时代归属以及莫高窟西夏前期标准窟的确定.本文在对洞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传世史料与前辈研究成果,对莫高窟与西夏前期营建有关的洞窟进行全面梳理,再次对其中所涉及的断代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认定,绿壁画洞窟主要属于北宋曹氏归义军后期和沙州回鹘时期的重修,沙州回鹘洞窟基本上可视作北宋曹氏营建的余绪,西夏前期实际上在莫高窟只进行了极少的补修重绘,以莫高窟第340窟、第395窟和第206窟为代表.  相似文献   

18.
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及崖面崩塌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其中之一是运用石窟考古学与石窟保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在北区石窟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洪水与大气降水遗迹进行研究,探讨洪水与大气降水对北区洞窟和洞窟所在的崖体造成的破坏,从而为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富学著《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已于2 0 0 3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前面由兰州大学郑炳林先生撰写《〈敦煌学博士文库〉缘起》,耿世民、齐陈骏先生分别为之作序。该书分绪论、上篇(回鹘文献———回鹘文化的基本载体)、中篇(回鹘文化研究)、下篇(回鹘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等4部分,书后还有附录———(回鹘文《折叱王的故事》译释)、附录2 (回鹘文《杂病医疗百方》译释)等。作为该书正文,上篇概述了回鹘语文献的发现、收藏与研究、刊布状况;中篇是全文的核心,重点研究了回鹘语文、宗教、文学和科学技术4个方面的内容;下篇论述了回鹘文…  相似文献   

20.
7~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民及中亚各民族曾经相继使用过突厥如尼文、回鹘文,并用这些文字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记载并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历史、佛教、经济等方面的文献。笔者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对突厥碑铭文献《阙特勤碑》、回鹘文佛教文献《弥勒会见记》及另一部回鹘文文学名著《福乐智慧》的名词格位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