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泓见 《小学生》2006,(6):39-39
走进大大的工厂,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工厂说: 噢,前些年, 他曾在这里工作, 为了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 他冒着雨,带着大家抢抬水泥。 !顺着弯弯的小路,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小路说: 昨天他曾开车路过这里, 帮同事开车, 因车祸不幸牺牲。 瞧,那红红的花朵, 就是雷锋用鲜血染红的。 乘着温暖的春风, 我们四处寻觅。 啊,终于找到了, 哪里需献出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陈泓见$大同市城区十四校二年二班~~…  相似文献   

2.
<正>板块一:插图导入,引出课题1.出示"雷锋"课文插图,学写"锋"字师:请同学们看这个雕塑作品,你知道这是谁吗?生:雷锋。师:是的,这位满脸笑容的解放军叔叔的名字就叫"雷锋","锋"是本课要学的生字,请你仔细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生:"锋"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写,然后在生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2.初步了解雷锋,读好课题师:雷锋是谁呢?听老师讲一讲雷锋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3.
情景再现:第一次质疑:针对课题的质疑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块儿学习17课——生(全体学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1:地震是怎么回事?课文写的是哪里的地震?生2:课文写了父与子的什么事?生3:这对父与子最后怎么样了?这是一对怎样的父  相似文献   

4.
师:(放一段雷锋助人为乐的录像)同学们,一提起雷锋叔叔这个名字,你们都不会感到陌生,那么,在你心中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5.
刘丹  侯萍 《辽宁教育》2002,(1):97-97,102
师:(放一段雷锋助人为乐的录像)同学们,一提起雷锋叔叔这个名字,你们都不会感到陌生,那么,在你心中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6.
<正>一、术前:在朗读中发现——病人?军人!(课前板书:朗读、发现)师:今天我们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叫什么?生:朗读。师:第二件事情叫什么?生:发现。师:(板书:病人)这两个字会读吧!一起读——生:病人。师:你对病人有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相似文献   

7.
师:(放一段雷锋助人为乐的录像)同学们,一提起雷锋叔叔这个名字,你们都不会感到陌生,那么,在你心中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呢?生:雷锋叔叔是一个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人。生:雷锋叔叔是一个尊老爱幼、艰苦朴素的人。生:雷锋叔叔是一个勤奋学习、不怕困难的人。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关于雷锋叔叔的什么故事呢?生:一次,雷锋叔叔在去火车站的路上,看见一位大嫂背着一个小孩,手里还拉着一个小女孩去赶车,就主动帮忙,把她们送到火车站,并给她们买了车票。生:我还知道雷锋叔叔生活十分俭朴,他的袜子破了就补,不知补了多少次…  相似文献   

8.
“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这一课的教学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看得出学生学得很投入。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学生收集到很多有关雷锋同志的故事、日记、名言名句等,学生对雷锋同志了解较多,对课文内容理解较深,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学生声情并茂地读着,小组热烈地讨论着,各抒己见……突然一声响亮的童音响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北京》(第三册)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老师把这三句话的顺序变了一下,请大家认真读调整后的三句话,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学生读略) 生:这样不好,显得有点乱。 师:哪里有点乱? 生:应该先说天安门在哪里,再说广场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正一共读故事,感受想象之奇师:看看,我们今天看的故事是——(课件出示《小真的长头发》绘本封面,生齐读书名。)小真在哪里?生:(用手指向小真)小真很小的,在角落里。师:那长头发在哪里?生:(用手指着长头发,纷纷喊着)在中间,一圈一圈的都是。师:来,我们一起用手比画一下,看看小真的长头发到底有多长。(师生一起,用手指一圈一圈地比画,比画完最后一圈,学生发出"哇——哇——"的赞叹声。)师:这么长的头发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故事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片段一:师:指读生字“妻”,你会组词吗?生1:夫妻。生2:妻子。师:谁是谁的妻子生1:妈妈是爸爸的妻子。生2:外婆是外公的妻子。生3:婶婶是叔叔的妻子。生4:邓奶奶是周总理的妻子……师:你觉得谁是谁怎样的妻子?为什么?生1:妈妈是爸爸的好妻子,因为妈妈每天给爸爸烧饭洗衣。生2:伯母是伯父贤淑的妻子,因为伯父生病时,她整天细心照料他。生3:婶婶是叔叔的坏妻子,因为她太懒,还跟叔叔吵架。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知道“妻子”还有什么别的称呼吗?生1:夫人。生2:太太。生3:老婆。(师生大笑)师:说得好。妻子是女性,所以“妻”字下部是个“女”。片…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提问片段一】教师甲的提问——师:你知道赤壁在哪里吗?生:不知道。师:你去过吗?生:没去过。师:你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战役?  相似文献   

13.
走近舞台,体验神奇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我的舞台》(学生齐读课题)。这是篇略读课文,老师指导大家用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生:这舞台在哪里?生:这是个什么样的舞台?生:这个舞台上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14.
师:上课之前,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一下。大家看,有这样一个词——(师板书:亲人)师:读一下。(生读“亲人”)按照工具书里讲,亲人就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与你血脉相连、相通的人。那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我和他们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还有吗?生:我的外公、外婆也是我的亲人。师:外公、外婆,他们和你的母亲有血缘关系。还有吗?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一点也不错!现在我要问你,你了解你的亲人吗?生:我了解我妈妈,她是护士,今年37岁了。师:你…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去年的树》第一部分时,学生找出了反映树儿和小鸟是好朋友的句子。我们师生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师:能找你的好朋友一块儿读读这句话吗?生1:我想和梦琦一起读。(生读,师评价)师:还有谁想读的吗?生2:老师,我一个人读。师:你的好朋友呢?生2:我没有好朋友,每天放学我一个人回家,课间也一个人玩耍……师:(抚摸着孩子的脑袋)没关系,让我来做你的好朋友,好吗?咱俩一块儿读。(生2点点头,微笑顿时洋溢在脸上。师与生2共读。读完后,教室里不由地响起了一阵掌声。)在课堂上,我自己越来越感觉到:少了一种命令的语气,学会了弯下身子倾听孩子说…  相似文献   

16.
一读注释:了解背景,熟悉内容师: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石壕吏》。谁能告诉大家这首诗反映了哪一段历史?生1:安史之乱。师:你是从哪里获知的?生1:课文注释①。师:好,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注释①,标出反映这段历史发展的关键词语。(生第一次齐读注释①。)生2:胜利、围攻、逆转、崩溃、退守等词语反映了战争的发展。师:谁能用“唐军……叛军……”这一简洁的语言把战事说明清楚?生3:唐军围攻邺郡,胜利在望;叛军派来援军,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逆转;叛军两面夹击,唐军全线崩溃;唐军退守河阳,抽丁补充兵力。师:了解了历史背景,为我们学好本文奠定了…  相似文献   

17.
师 :下面我们学第五自然段 ,首先我读一遍 ,大家看我读得怎么样。(教师读 ,有意不读出重音和语调。)师 :我读得好不好 ?生 :好 !师 :好吗 ?多数学生小声说 :“不好。”师 :不好吗 ?(同学们你看我 ,我看你。有一部分学生在窃窃私语。)(评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往往不加思考 ,都回答“对”、“好”。这种提问有明显的诱导性。建议教师少用。如果要用 ,再追问一句 ,“对在哪里 ?”“好在哪里 ?”本课教师一连串的追问 ,暗示学生 ,回答问题要动脑筋 ,同时 ,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师 :这篇课文我们是用“找准重音 ,…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幼儿园大班,我听了陈炜老师的一节语言课:《向雷锋叔叔学习》。整节课,孩子们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愉快地接受了一次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是这堂课的教育实录及我的评析: 一、①出示雷锋叔叔手握钢枪的幻灯片。师:小朋友看,这位解放军叔叔是谁呀? 幼:雷锋叔叔。师:雷锋叔叔紧握着钢枪,在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动画激趣 ,导入新课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6自然段 ,看看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多媒体播放动画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 :狼找了几次碴儿 ?生 :狼找了三次碴。师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狼找碴儿的。二、读文质疑 ,读议解疑 ,学会读书1 .读文质疑师 :我们先来看狼第一次是怎样找碴儿的 ,请大家自由读 2~ 3自然段 ,边读边想 ,有哪些内容读不懂可以提出来。(读书思考后质疑 )生 :哪里是上游 ?哪里是下游 ?生 :“温和”、“找碴儿”各是什么意思 ?生 :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它的态度怎样 ?生 :它为什么要找碴…  相似文献   

20.
<正>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师:葛老师先考考你们的基本功——(板书"鸢")认识这个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生:我读了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知道的。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就请你读读资料袋的内容。师:资料袋向我们介绍了风筝的由来,这里提到的"纸鸢"就是——风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