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水热法制备的不同稀土Nd掺杂量的铁钴合金/钴铁氧体纳米复合物为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还原剂和碳源在高温条件下高纯氮气氛中合成出了碳包覆的掺杂稀土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XRD表征结果显示,碳包覆的掺杂稀土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中Nd以氧化物Nd2O3的形式存在,TEM观察颗粒尺寸为50nm左右,VSM性能测试表明其饱和磁化强度随Nd掺杂量的增大而减小,矫顽力增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Lorentzian法和非晶计算理论,分析少量稀土Y取代Fe对Fe78 Si9 B13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从微观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变化做出相应解释。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第一近邻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排布有序度降低,非晶漫散射峰的半高宽增大;非晶合金的配位数和堆垛密度均随着Y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从短程序和中程序的角度反映出原子密排程度随Y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这与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稳定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La3+掺杂的纳米TiO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目标,测定其紫外光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La3+的掺杂能有效抑制TiO2纳米颗粒的增长,提高晶相转变温度;稀土La3+的掺杂能有效提高TiO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初始掺杂物质的量比为0.02%.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制备Ti基TiO2膜电极,制得稀土La掺杂的Ti/La2O3-nanoTiO2膜电极。运用XRD,SEM,CV等方式对所制得的掺杂电极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Ti/La2O3-nanoTiO2膜电极组分晶型均为锐钛矿型,颗粒粒径约为20nm。 SEM形貌显示Ti/La2O3-nanoTiO2电极表面颗粒比较均匀,颗粒尺寸约在10~15 nm之间。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Ti/La2O3-nanoTiO2膜电极在无机相HCl溶液中以及有机相马来酸溶液中的电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在两种溶液中,稀土离子掺杂改性后的Ti/La2O3-nanoTiO2膜电极与空白Ti/nanoTiO2膜电极相比,电催化活性明显增强,并且该方法制备的电极电催化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有序可控爆发性成核"纳米粉体技术,制备了掺钕锶铁氧体纳米粉体,并对粉体的晶体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检测。粉体的XRD分析表明:Nd掺杂改变锶铁氧体晶型,并产生一些杂相,其可阻止晶粒的长大;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剩余磁感应强度逐渐减小,而内禀矫顽力增大,磁感矫顽力先增大后减小;掺杂量为0.1时,磁能积指标达到最大值。另外烧结温度对磁性能的影响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LnMnO3(Ln=La3+,Pr3+,Nd3+等稀土离子)体系的结构、磁电特性及Ln位掺杂对其物性的影响。未掺杂的稀土锰氧化物多为反铁磁性绝缘体,而Ln位掺杂后的锰氧化物则由于双交换作用和Jahn-Teller畸变效应等,在一定掺杂范围内低温下显示铁磁性和金属导电性,在高温区则表现出非晶固体和掺杂半导体导电性,或因电子与晶格相互作用而呈现绝缘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锡粉和三氧化二锑为金属原料,制备得到柠檬酸锡、锑的配合物溶液,向其中加入乙腈,产生溶胶-凝胶过程。对洗涤后的凝胶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得到锑掺杂氧化锡纳米粉体。实验表明:随着锑掺杂量的增加,纳米粉体的晶粒减小,比表面积增加,晶胞参数也发生相应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长大,比表面积减小,高锑掺杂量的氧化锡纳米粉体显示出结晶性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掺杂镧铒对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酸四丁酯作为前驱体,溶胶凝胶法经煅烧在玻璃载体上制备了稀土离子(La^3+、Er^3+)掺杂的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剂.以罗丹明B作为有机污染物,可见吸光光度法测定太阳光降解作用的结果表明,未掺杂稀土离子的TiO2薄膜光催化效果差,掺杂稀土离子的纳米TiO2薄膜具有亲水性和更好的光催化活性.稀土离子掺杂光催化效果La^3+〉Er^3+,当摩尔比Ti^4+:La^3+为0.003时光催化效果最好,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为87.6%.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铝片为载体的掺杂La的TiO2薄膜.以甲基橙模拟有机污染物,研究了焙烧温度、不同光源、光照时间等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的焙烧温度光催化性能最好.在纳米TiO2中掺杂La进行修饰,当掺杂量为0.7%时其光催化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紫外灯照射2 h后,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97.63%,优于可见光.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酸催化的快速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a3+掺杂量(x=0.01%~3%)的TiO2复合光催化剂;在太阳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行为,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和La3+掺杂量对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反应体系中催化剂用量和La3+掺杂量的不同而不同,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La3+掺杂量为0.5%时,测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2.1.×10-2mg(L·min)-1,反应120min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1.55%.  相似文献   

11.
文中采用直流矿热炉碳热法制备富镧稀土硅铁合金。在整个生产试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La/RE配分比为55%、65%、75%和100%的四种稀土硅铁合金的连续生产,共生产出了12炉合金,生产过程和结果都令人满意。在48小时的连续冶炼过程中,炉底无结瘤现象,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2.
过渡金属Cu、Fe、Co、Ni、Zn、Mn的可溶性盐类以及稀土金属La、Ce、Pr、Nd、Sm氧化物在HClO4中溶解后在一定条件下与脱镁叶绿素合成过渡/稀土金属叶绿素;过渡金属叶绿素皂化可形成可溶性过渡金属叶绿酸盐;可溶性过渡金属叶绿酸盐又可与某些金属离子反应形成难溶性的过渡金属叶绿酸盐。通过研究这些金属叶绿素配合物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UV-Vis)并与脱镁叶绿素或脱镁叶绿酸对比,对其谱图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得到高稳定性的电接触材料,向Ag-Mg-Ni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Ce、Y,研究稀土元素对内氧化型银镁镍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及电阻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Ce、Y后的内氧化银镁镍合金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电阻率略有升高。相对于Y元素,Ce元素的添加使合金强化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时稀土氧化物CeO2掺杂的BaTiO3系统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aTiO3陶瓷中掺杂CeO2会产生细晶效应、介电常数增大以及介电损耗减小等现象.由X射线衍射仪(XRD)计算可知,c轴变长,a轴变短,增强Ti4+自发极化强度,因而介电常数有所提高.由于Ce4+离子进行A位取代,Ce4+离子半径(0.103 nm)小于Ba2+离子半径(0.135 nm),导致晶格常数有所减小,居里温度向低温移动.掺杂CeO2的摩尔分数为0.5%的BaTiO3陶瓷在1 240℃下烧成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室温介电常数ε25℃a≈3 160,介电损耗≈0.9%,-55℃到125℃范围内最大电容量变化率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稀土离子(La3+、Sm3+,Y3+)对α-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La3+,Sm3+,Y3+)对3种酶的活性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稀土离子用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同一种稀土金属离子对不同的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不同;不同的稀土离子对同一种酶的抑制效果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配体维生素B3(C6H5NO2)、8-羟基喹啉(C9H7NO)及其稀土配合物[RE(C6H4NO2)2(C9H6NO)].2H2O(RE=La、Nd、Sm)对红酵母生物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平板培养皿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上述三元配合物及其配体对野生红酵母和实验红酵母生长活性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抑菌圈直径的大小,我们发现8-羟基喹啉(C9H7NO)对红酵母抑制作用较强,而维生素B3没有抑制作用,与稀土(RE=La、Nd、Sm)形成三元配合物后,Sm的三元配合物抑菌能力得到了加强,而Nd和La的三元配合物抑菌能力减弱初步推测Sm配合物可应用于红酵母危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稀土精矿焙烧是稀土冶炼分离的第一道工序,精矿焙烧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稀土金属REO收率、材料单耗、能耗等重要指标;天然气在稀土精矿焙烧中投入使用后,同比以重油、煤、水煤气为燃料的稀土精矿焙烧来说,各项经济指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稀土金属REO收率平均提高了1.5%,单位产品成本同比平均降低了9.98元/m3标准硫酸稀土水浸液。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弧炉熔炼法制备了LaFe11Co0.9Si1.1B0.2化合物.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分析得该化合物主相为NaZn13相,还含有少量的富镧相和富铁相.X-射线衍射仪测量发现,该化合物在居里温度附近的衍射峰随着温度的升高向大角度偏移,分析软件分析并计算得到该化合物在居里温度附近具有明显的负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