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预习提示的质疑现行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以上的课文都有预习提示,这对帮助学生学好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在预习中,学生初读课文时,按预习要求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对知识本身进行疑问探究,这就促  相似文献   

2.
何茹 《黑河教育》2013,(3):22-22
一、检查预习。明确目标1.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注意引导学生将他们的问题进行归纳。2.出示学习目标3.检查预习(1)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2)提问学生上述问题(学生在质疑环节提出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由全班讨论。(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4)提示学生识记字形,区别同音字。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俗话说:"学贵有疑。"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又怎样教会学生质疑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一、从题目上质疑我教学生每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要看清题目,针对题目,产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就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循序渐进"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的各个不同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不同能力。历史教学中抓好哪些环节,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1.着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从抓好预习环节入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预习不能仅仅让学生看一遍课文,而应让学生在各自的水平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地浏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指导预习,自学字闭,初读质疑 三年级,大纲规定:“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般来说。三年级下学期预习宜分两部分,一部分在课前,在家里自学。内客有二。一是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在本文的组词;二是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另一部分就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借助字典,学习新词。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求知过程的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提到预习,许多教师都会自然地想到学习课文时需要学生预习,谈到作文预习,很多教师不禁会问:  相似文献   

7.
黄翠清 《考试周刊》2014,(46):51-51
<正>1.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打  相似文献   

8.
一、大胆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教材、怀疑权威的精神,教育和鼓励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大胆质疑,要让自己的思维“飞起来”。具体措施:每学一篇新课文,都布置学生进行阅读预习,在预习时积极思维,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老师,  相似文献   

9.
1.通过对中心句质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在以课文为蓝本。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质疑。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比较容易地找出课文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他们已经学会了找中心句。《葡萄沟》一课,学生通过预习,初读几遍课文后,很容易就  相似文献   

10.
一、预习中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疑”又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每次学习新课文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旁边作上记号或写上相应的问题。在读后检查时我规定学生每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再让学生评一评,以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让学生从教材中得到生动鲜活、丰富的信息。如在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一、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每篇课文教学前,让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看课文中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问题写在书上。由于基础不同,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就不一样。教师要对不动脑筋,从习题中抄来“疑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二、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  相似文献   

12.
徒弟张永英要以人教版三下《和时间赛跑》为例,面向全县语文教师讲"如何进行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其教学设计多有可取之处,也不乏可商榷的地方。本文点评则侧重找问题,找瑕疵。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说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引入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抽生读词语,具体评价。2.质疑:作者为什么会忧伤、哀痛?为什么会着急、悲伤?又为什么会高兴、快乐呢?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生读书,师巡视。点评:是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还是学生初读课文后  相似文献   

13.
课前预习涉及面比较广泛,但一般都围绕"识字"、"写字"、"阅读"几方面来预习。很多教师习惯于每天讲完课对学生说:"晚上回家预习下一课。"学生也都知道学完了一篇课文后接着预习下一篇课文。但真正回去预习课文的  相似文献   

14.
一、设置环节,鼓励质疑。学生有疑问,才会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安排质疑的环节。为此,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开始时我总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出这样一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请写下来,问题越多越好。起初学生只能提一些词语意思,或不着边际的问题。心里想想总觉得有点恼火,认为学生启而不发。  相似文献   

15.
我在执教第八册第23课《全神贯注》时 ,对学生不熟悉。心想 :情况不了解正应该通过质疑使上课更有针对性。我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 :把课文读通顺、读熟 ,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肤浅 ,大部分是对某个词的不理解。如 :“挚友”是什么意思?“仪态端正”怎么理解?我在肯定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的同时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等。学生很快提出 :课文为什么以“全神贯注”为题?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工作的?茨威格的出现起什么作用?……我归纳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一、从单元导读出发单元是一个整体。同一单元内的课文,在单元主题目标的达成上,或互为补充,或互为学用,总体目标一致。教师不能没有单元整体意识,学生的学习同样需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因此,预习课文从"单元导读"出发十分必要。《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单元导读中写道:"本组课文  相似文献   

17.
“交互式质疑教学法”的学生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互式质疑教学法”是在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质疑——释疑存疑——教师质疑——引导释疑”四个环节,辅以精当的练习,以达到培养探究品质、训练创新思维、提高读写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①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许多疑问并亟待解答。有些疑问,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得以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在教者的启发引导或师生交流中找到答案。所以一开始上课就大胆让学生质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学生的互相教育和教师的点拨引导,有些问题便迎刃而解。而对一些学生一…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高年级精读课文的前面多设有"预习""阅读提示"."预习"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基本上是告诉学生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后一部分一般是对学生学习课文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以往我在教学中处理"预习"的时候,都只是照本宣科,仅仅对学生做一般的提示,从来没有认真品味过其中每句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九九归一"导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合作学习中交流问题,在探究展示中解决问题,在质疑求异中生成新问题。"九九归一"导学模式构建了自主高效的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安丘市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用模能力教学研究中,我校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了"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合作交流,优化问题"自主学习环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课前预习发现问题"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学生从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的质疑问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预习时,师指导学生按"读—想—补—做"四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