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市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制约论、资源贫乏论、大报挤压论、人才瓶颈论和报媒劣势论等现状,但从六盘水日报社的改革来看,在振兴地市报报业市场之际,只要牢牢抓住贴近基层、贴近老百姓的地域性和本土性等优势,坚持走非报产业发展的路子,地市报就能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运营模式,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来,报业广告经营的不断下滑引起了学界、业界的持续关注,报业寒冬论甚嚣尘上。如何对待与新媒体的关系成了报业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传统报业的出路不在于压制新媒体的崛起,而是要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积极转变观念,实现从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刘景来 《传媒》2006,(8):32-34
"报业寒冬"论虽说有些耸人听闻,但报业市场面临非报产业前所未有的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报纸媒体的历史转型时期,战略发展问题比任何问题都重要.只有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处理目前报业内部发行市场上出现的无序竞争,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迎接挑战和创新发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尹明华 《传媒》2006,(12):41-42
时下,新技术支持下的新兴媒体给传统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报业发展遭遇"拐点","纸媒贬值论"、"纸媒边缘论"等消极言论顺势而生,对读者和广告商形成误导,给报业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冲击了国内报业的发展,使其面临发行量萎缩,广告率下降,读者流失等诸多困境。报业界的"拐点论","报业消亡论"使报纸的生存问题急需关注。新媒体的崛起是否会使国内报业灭亡?新媒体时代国内报业如何生存?首先对新媒体概念作了界定并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其次就美国和日本报业的发展做了分析并从中得出国内报业发展的启示。然后对国内报业的现状做了简要概括。最后对国内报业的生存法则做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新媒体的冲击持续加深--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连续高速发展了约20年的国内报业,开始出现明显的减速--当年,全国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首次低于同年的GDP增长速度,从而向人们发出警示:报业的发展也许正在面临拐点.与此同时,"危机论"在全球报业日渐流行.如何应对互联网等新媒体带来的强烈冲击,成为包括报纸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面临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的报业核心竞争力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技术给传统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在这种最初的不适与恐慌渐趋平复之后,人们对甚嚣尘上的报纸消亡论、寒冰论等的认知已日渐冷静,整个报业正在以一种更为理性和更具高度的思维重新定位今后的发展之路。2008年年底,  相似文献   

8.
印象中,报业寒冬论出现大概已经有四五年,然而这些年来国内报业不仅没有凋零,许多报纸反而呈现出勃勃生机,事业做得更加红火。因此就可以断言报业寒冬论错了吗?也不见得。无论从提醒的角度讲,还  相似文献   

9.
当前,传统报业衰亡论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将报业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失速归于新传播技术的冲击,实际上是抹去了中国报业和发达国家报业之间成熟度的差异,而回避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其潜在假设为:如果没有新媒体的冲击,在旧的报业体制和市场秩序中,报业仍然可以获得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2005年,中国报业以广告收入下滑为表征,引起业内各方对其发展态势予以不同解读。这些解读关平如何把握中国报业的未来。文章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的“波动论”;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的“拐点论”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的“节点论”进行比较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增速减缓,报业发展"拐点"论随即提出,各大报业集团纷纷探讨数字化生存之路,成立数字报业实验室,努力实现战略转型。数字化生存成为报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并在各大报业集团内达成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伊始,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了今后10年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目标。其中,加快报业的发展是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报纸寒冬论、报纸消亡论等悲观情绪一直笼罩报界。2004年,我国有学者指出,  相似文献   

13.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2,34(6):1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论报业全媒体发展》对当前我国报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和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当前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参与国际传媒集团竞争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等现实需要,报业走全媒体发展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肖景辉 《传媒》2007,(1):18-21
中国报业走过了不寻常而又耐人寻味的2006年. 这一年,传媒学界和业界中关于报业的悲观言论依旧不绝于耳,"拐点论"、"抛物线论"、"冰河期论"等各种学说此起彼伏.中国报业从业者和前一年度一样,依旧聆听着国际国内"纸质媒体经营整体下滑"的舆论;依旧承受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给报业广告增长带来的经营压力;依旧感受着新兴媒体"兵临城下"的紧迫形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业发展面临着转型, “报纸消亡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温州报业发展历程表明,目前国内区域性报业发展的关键是——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中国报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报业竞争加剧及新兴媒体的市场份额的分食,全国报业在经过了改革开放后20多年一路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郭全中 《今传媒》2009,(12):28-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近几年来,由于新媒体的挑战,报业发展面临着较多困难。我国报业发展水平较低,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仍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而由于制约报业大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议题一:衰退与增长的悖论——传统报业自我反思前几年,受总体经济形势影响和新媒体冲击,全国报业出现一段时间的波动甚至衰减,报业"寒冬论""拐点论"一度引起热议.此后几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向好和城市化进程推进,全国各地报业普遍仍处于增长和发展态势.对待报业的今天与明天,一味乐观和一味悲观都不是可取态度,山东报人更主张应对传统报业做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8.
报业的资本运营,就是将报业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相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或报业所经营的其他部分,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报业资源配置,扩张报业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当前报业资本运营的发展思路有:  相似文献   

19.
报业的资本运营,就是将报业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相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或报业所经营的其他部分,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成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报业资源配置,扩张报业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当前报业资本运营的发展思路有:  相似文献   

20.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有人说,到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此预言在国内外媒体界流传甚广,而去年报业经营遭遇困难,似乎又给这种“报纸消亡论”提供了实证,对报业同行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44年内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的。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于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