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美国的《自然》杂志报道,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婴儿在学会说话之前的呀呀学语也许就是他们语言道路上的重要的里程碑,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劳拉·佩蒂托说:“婴儿在学会说出第一个字之前都会发出令人费解的声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象每个人都要经历青春期一样,每个婴儿都会经历呀呀学语这个阶段” 佩蒂托表示,目前研究人员对于呀呀学语仅仅是婴儿嘴部类似哭和咀嚼的一种机械运动还是学说话之前必经的一个初步阶段一直争论不休,他说:“针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摘     
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环境对于其成年后的音乐才能和潜力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结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得·奥斯特瓦尔德最近提出的,他认为胎儿早在母体子宫内时,大脑的音乐才能即已发育,就能感觉妈妈的间断声音和节奏、心脏跳动、呼吸乃至走路的节拍。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能分辨母亲和其他人的声音。美国南卡罗亚大学心理学家安东尼·德卡斯珀在研究过程中将试验用的人工奶头与磁带录音相连,分别“灌入”婴儿母亲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结果婴儿迅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情绪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在谈到人的思维是如何形成的问题时说:“情绪决定大脑结构。”也就是说,婴儿的情绪对其以后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德国儿童心  相似文献   

4.
婴儿早入托,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众说纷纭。近年来随着我国妇女就业率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越来越多未满周岁的幼儿被父母“狠心”送进了托儿所等早期教育机构(寄宿或日托都有)。他们或是出于无奈——家中无人照看孩子,或是出于自愿——想让孩子尽早接受智力开发。但尽管这样,家长们仍然禁不住要扪心自问:“我这样做对得起孩子吗?对孩子发展有什么影响吗?”我们在开展咨询活动时,也常有家长这样问我们。1987年,著名心理学家伯尔斯盖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就声称:“在生命的第一年里让婴儿入托对其亲子依恋的发展来说,是一很危险的因素。它会使婴儿变得行为畏缩、不顺从或是更具侵犯性。”此言一出,立刻使众多美国家长将爱子从托儿所中接回,一些日托中心也因此纷纷倒闭。情况果真像伯尔斯盖所说的那么严重吗?众多心理学家在经过近四年的临床研究后,作出了更加科学的、与伯氏观点相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此提出过一种意见,他说:“我们教一门科目不是建立一个有关这一科目的小型现代图书馆,而是使学生亲自象一名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象一名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史学,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参加知识可以建立起来的过程之中”。对于数学教学他强调“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布氏关于教学过程应有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叫丹尼士, 四十年代初,他为了研究幼儿智力 发展对人一生的影响,曾做过一项惨无人道的实验。据有关资料介绍,这项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他从孤儿院中挑选了一批新生婴儿,把他们置于暗室中。此后,他只给这些婴儿机械式的援助,以保证他们既能存活,又避开任何外界的社会刺激。结果发现,这些被试验的婴儿,起初在生理上象正常婴儿一样,但随后他们的生理机能便逐渐退化,直至痴愚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恐惧科学,觉得它很深奥,其实科学就是生活的态度,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如此而已,我们一出生就在做。发展心理学家说婴儿是“天生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斯坦贝格研究,嫉妒心理可能最早出现在学步前的婴儿期.不足周岁的婴儿看到母亲在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哭闹起来.  相似文献   

9.
作为电影艺术特有表现手段的蒙太奇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营造有许多相似性;都要创造具有鲜明的感官性、再现性、此岸性的“象”(镜头或意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以传达出原来单个的“象”所没有的新意-“象”外之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手段等等。但它们在同中又有异,对它们进行交叉研究有利于促进电影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R·Bainbridge说过:“差错人皆有之,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就不可能攀上正确结果的宝座.”换句话说,就是要善待错误、用好错误,要反思错误、变错为宝,如此即可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13,(4):80-80
“赏识孩子”要讲技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过:“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原木效应     
有心理学家这样说:如果要一个人走过一根放在地面上象碗口那样粗的原木可能毫不费事,但若是将原木提高两米搭成桥的样子让人走,那么多数人走不到一半就“坠落”了。类似的“心理因素左右结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俯拾皆是。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学过心理学,但这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道理恐怕都能理解。位置的变化,角度的不同,往往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和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八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卜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学生进行“发展预测”,然后给教师提供了一份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并再三嘱咐教师“保密”。其实,这份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学生的什么素质,也没有根据他们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但几个月以后,奇迹出现了:凡被列入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体育课的特点之一是要学生直接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因此 ,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 ,创造最佳课堂效果。1.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 ,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为此 ,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要随时激励、启发学生 ,…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特鲁·郝伯说过:“愉快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英语课是一门以记忆为主的学科,比较枯躁。教师要善于运用各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教师,应该及时、准确、多渠道、多形式地将反馈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7.
母爱与婴儿的依恋安全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生来就有依恋亲近的人(通常是母亲)的情感需要。大约从6个月开始,婴儿就产生了对母亲的依恋。这种婴儿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既是母亲所需要的,更是婴儿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稳定的安全的依恋,如果母爱的质量低劣则势必导致婴儿与母亲形成不良的依恋关系,并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埋下“隐患”。因而,协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对儿童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你的孩子有依恋安全感吗 本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思运用“陌生情境测验”的研究发现,1~1岁半儿童依恋行…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有一句名言:“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忘记的知识”.即对知识的掌握贵在梳理.而“氧”知识是迈入化学殿堂的开篇章,是系统研究具体物质的开始.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梳理好“氧”知识,对后续化学学习富有启迪作用.梳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试验:将学生分成3个组,分别教学,结果那组给予赞美和鼓励的学生进步最快;不断给予批评的一组则进步较慢;不问不管,放任自流的那一组则没有进步。以上无不说明了赞美的力量。 然而,赞美也不能泛滥,必须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否则结果会适得其反。赞美学生要做到“六要”。  相似文献   

20.
高菊 《现代家教》2003,(3):23-23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十几个月的幼儿听到一个婴儿在哇哇大哭,马上会快步地走过去往他手里塞上一块饼干。如果无济于事,婴儿仍在哭泣,幼儿也就跟着哭起来,并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婴儿的头部。最后他把自己的妈妈找来,拉起妈妈的手放到婴儿的额上。心理学家认为,这就是婴儿早期的同情心,或称为“移情”,即把自己的感情转移运用到他人身上。如果注意爱护和培养,这种单纯而又可贵的同情心就会发展成为利他主义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