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囊参与教育决策是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在教育决策的问题提出、方案拟定、策略制定、政策修正与完善等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力地促进教育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而坚持民主与集中的教育决策原则、建立健全教育决策机制则是实现智囊与决策者之"谋"与"断"辩证统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决策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教育决策的形成过程,大致先由政府委托的专门委员会或者民间的智囊机构提出研究报告,然后在充分而广泛地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由政府或立法机关再行修改,选择或确认比较合适的政策方案,而且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体现了"问计于民"的理念.因而,西方教育决策咨询过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研究报告、专家咨询、社会辩论、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现行决策机制存在决策相关论证不足、决策主动性不强、预测性决策相对较少等问题。对高校智囊库进行重构,成立以调研处、智囊库秘书处、决策产出处、各专业分库、校外库五个部分构成的决策智囊库,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决策总体来说是一种"政府推进型",体现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致使教育决策的过程和结果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外在制度,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来源于对作为内在制度的教育规律和决策规律的尊重和遵循.为了提高这种内生性品格,我国教育决策应该完善教育政策的决策体制、确立合理的教育决策价值取向、建立教育政策问题的预警机制和政策议程、优化教育政策议案的裁定规则、注重政策预期分析和政策实验.  相似文献   

5.
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决策的可能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应该为政策制订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但教育研究未能在教育政策的制订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研究自身的科学性和研判性不强,其成果未能有效地支撑教育决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育决策者并没有把教育研究成果视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要想让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决策得以实现,就要弥合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之间的鸿沟,重新塑造教育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要改善立项机制,释放决策需求;改善评价机制,促进智力供给;建立智库机制,打通"权力与智力"通道。  相似文献   

6.
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政策实践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我国教育政策实践的范式。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三个基本范畴是教育政策文本话语模式、教育政策价值选择和教育政策活动特征。在我国教育政策实践范式的历史变迁中,教育政策话语模式由"政治本位"、"经济本位"转向"教育本位";教育政策价值目标由"平均主义"、"效率优先"转向"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政策活动特征由"经验决策"、"理性决策"转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系统化决策"。  相似文献   

7.
教育管理决策是否正确、科学,成为教育管理活动的前提保障。在界定教育管理决策科学化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不仅仅要对决策结果实施后进行评价反馈,还需要在决策结果实施前进行判断评价,保证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即要具备"教育是培养人"的理念标准、"相关利益者均参与"的伦理标准和"满足教育和需求"的价值标准。走向科学化的教育管理决策的途径包括:丰富决策主体的内涵,使之由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把握决策问题本质,依据教育发展规律决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广泛收集决策信息;严格遵循决策程序,灵活运用科学的决策方式方法;采取集体协商方式,建立开放和民主的决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决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仅由于教育决策的特点所致 ,也由于教育决策背景的转变 ,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应当不断提高 ,教育决策的机制也应与时俱进。教育决策过程与教育研究过程应当适当分开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与研究者的参与应当在新的形式中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决策的特点,阐述我国高等学校实现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六个途径:(1)实行党政决策职能分开。(2)加强高校智囊咨询团体的建设。(3)改革高校决策方式。(4)高校领导决策者要破除旧的落后的决策意识,树立新的现代化的决策观念。(5)高校决策者要创造民主、平等、协商的决策环境。(6)实现高校领导决策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外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从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教育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趋势。费兰·费雷尔(Ferran Ferrer)认为,这是教育研究的“国际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教育研究与教育决策之间联系的重要性、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