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农村小学在音乐教学上的各类设施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认识和教育理念未转化,音乐课的教学"以唱歌为主"的单一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许多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千篇一律,没有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和启发,开展了音乐课但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根据自己在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音乐学科综合教学与激趣方法并加以实施。因此,大大激发了高中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或因为对教学新理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没有很好地从音乐的本位去挖掘教学资源,导致了音乐课缺乏"音乐味"。音乐课要上出"音乐味",应充分发挥音乐学科所特有的本质,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会聆听,学会唱歌,学会演奏,学会欣赏,敢于表现,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点。本文从"聆听,感受音乐要素;体验,凸显音乐功能;探究,鉴赏音乐魅力"三个方面阐述了让音乐课更有"音乐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爱上音乐课     
为什么要上音乐这样的课呢?不怕笑话,从小学起我就不喜欢音乐,认为音乐不重要,数学语文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始终是个音盲,五线谱的唱名知道些,但是你写一个"6",我一时还不能说出是"la",更别提唱得准不准了.  相似文献   

5.
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先生曾说:"教音乐不是我的教育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也说:"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些都道出了音乐的教育功能,也启示着我们在音乐教学上始终应牢固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课堂为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我们的音乐课在某种意义上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由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法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弱智学校音乐教学中更强调了这一点,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音乐感知与理解处于低阶段的中、重度弱智儿童.对中、重度弱智儿童音乐教学中更要加强其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用"情"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之间的桥梁.这样,才能较好实施音乐教育总目标--审美教育.笔者在对中、重度弱智儿童音乐课情感教学的实践中,针对弱智儿童认知特点,巧设课堂教学的"眼",寓"情"于音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重大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范围和音乐视野,这就要求教师跟上新形势,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本人从音乐教学出发,将课件制作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起来,简洁明了地对音乐课件进行了论述,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9.
杨秋霞 《中国教师》2011,(Z1):65-66
<正>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渗透了很多新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过程更加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立足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10.
颜焱 《教育》2013,(10):54-55
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分析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小学音乐欣赏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价值,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体现学习内涵,通过辅助教学,共同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为深刻理解音乐教学提供支撑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新课程把"欣赏"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主要是因为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要求打破"师灌生受,我示他仿"的模式,培养新型的学习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教给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运用这一能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旨在通过音乐综合能力、音乐感知力、音乐想象力三方面阐述教学活动中的音乐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音乐是美好的,我们每一天都没有离开音乐。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贝多芬也说过:"音乐使人的思想沟通,德行改进,它能把人类引向完美的境界。"没有音乐的民族,她的文明将黯然失色没有音乐的学校教育,那将是一个缺乏青春活力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在很多小学里"音乐  相似文献   

13.
常听音乐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一点也不喜欢上音乐课,越来越不听话了,纪律越来越差了。从来没有听到老师反思自己,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学生不喜欢上自己的音乐课。而走访学生却发现,许多学生双休日都报名参加了校外音乐类的兴趣特长班,学生对音乐的喜欢可见一斑。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发生呢?我上网百度搜索了一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富有表现和感染力的学科,因此,将多媒体引入音乐课堂已成为发展趋势.笔者从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体会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增强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而增强课堂趣味性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例如,笔者在上"认识各种乐器"课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乐器图片并配上文字介绍,同时链接该乐器的演奏声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张宝琴 《小学生》2013,(10):74-74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们喜欢音乐""上了还想上"。音乐老师的教学艺术、教学魅力如何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展示,如何达到提高国民音乐素质主阵地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音乐课,娴熟驾驭学生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的奥秘,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互动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着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热爱地球妈妈》被安排在第八单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对音乐教学来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音乐教学只注重少数几个特长生的局面,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音乐学习,获得音乐体验,让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现、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充分发挥音乐陶冶情操,塑造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呢?  相似文献   

17.
杨叶 《德州学院学报》2012,(Z1):207-208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卓有成效、开放式、兼收并蓄、不断发展的音乐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歌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音乐课堂上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美。"所以,"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往往不够重视歌唱的效果,更多地关注教学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手段。既然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么,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找到一个好的歌唱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音乐、舞蹈也随之被重视。在众多艺术形式中,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人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舞蹈则是看得见的、会流动的音乐,甚至是听、看合二为一的音乐(踢踏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快乐,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陶冶人们的情操。音乐可以让学生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开放的条件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胆地提出问题。那么,怎样在音乐课上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开放;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怀着愉悦的心情,开心、快乐、有效地学习呢?高中音乐主要以鉴赏为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令师生感到疑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当前艺术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