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近两年台湾图书市场萎靡不振,过去以台湾为主打市场的美国出版商去年开始回头转攻美国华文图书市场。 台湾原本是美国华文出版商看重的市场之一,他们认为这里决定了一本书、一位作者乃至一家出版社的前途。虽然大陆也有广大的潜在市场,但只可惜存  相似文献   

2.
9月2日下午,两岸三地出版协会负责人在京举行会谈,就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进行出版联谊活动进行磋商。参加会谈的有宋木文、许力以、武奎煜、陈万雄等负责人。 与会三地出版业同仁均表示,近几年来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版的交流和合作进展很快,成就卓著,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两岸三地的互补优势,开拓华文图书市场,以推动华文出版业的发展。 三地出版同仁在洽谈中,一致认为,今后可以“华文出版业联谊会议”的形式,更为有成效地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出版市场主力群移居大陆,台湾出版市场每年为此将流失15亿元台币的商机。尽管“钱”进大陆仍然受盗版、仿冒等困扰,但业者应该利用台湾出版品现存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和分析。 大陆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8%,加上13亿的阅读人口,已经使得大陆成为全球最大的华文图书市场。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资料指出,2002年,大陆图书销售量就高达155.9亿册,销售总额达956.7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安琪 《出版参考》2010,(17):34-34
目前,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出版业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而两岸出版业者普遍认为,只有走华文一体化才能找到出路。比如台湾诚品旗舰简体馆的经营策略走的就是这个模式,它与过去偏向于学术类简体图书卖场不同,涵盖的书种更加齐全,包括大陆的旅游和法律类书。  相似文献   

5.
访 长青书局 程美贤Vice president (背景介绍:长青书局现在可说是海外最大的华文书店,店内图书种类齐全,为弘扬中华文化,吸引读者,多次举办过画展、书展等沙龙活动,同时也为国内拥有雄厚实力的出版社在书局中举办过书展。) 据程女士介绍,在美国华文图书市场上,卖得最好的是艺术、古玩收集方面的图书,主要购买人群是中年以上的读者,且台湾人居多,原因主要是台湾书过去在内容与装帧上都比大陆做得好,加之当地台湾人的购买力相对较强,因此海外华文市场是以台湾书为主。但近两年,由于大陆书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学术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台湾同类精品却裹足不前,一个真正的爱书人也不会因为字的繁、简就拒绝一本好书。因此,在海外华文图书市场上,大陆书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前,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出版业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而两岸出版业者普遍认为,只有走华文一体化才能找到出路.比如台湾诚品旗舰简体馆的经营策略走的就是这个模式,它与过去偏向于学术类简体图书卖场不同,涵盖的书种更加齐全,包括大陆的旅游和法律类书.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都学中文的热潮下,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大陆书业制定出"走出去"的政策,香港二楼书店展售的简体字书已取代台湾出版品,此时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决定筹办"首届海外华文书市",两岸出版业的竞争将在异地展开,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王承惠呼吁,台湾出版业需要相关部门支持出版业打开海外市场,否则台湾出版业可能会在这场竞赛中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8.
徐开尘 《出版参考》2005,(12S):32-32
在全球都学中文的热潮下.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大陆书业制定出“走出去”的政策,香港二楼书店展售的简体字书已取代台湾出版品,此时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决定筹办“首届海外华文书市”两岸出版业的竞争将在异地展开,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理事长王承惠呼吁,台湾出版业需要相关部门支持出版业打开海外市场,否则台湾出版业可能会在这场竞赛中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9.
1995年底在上海举行沪港出版业研讨会上,据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一位负责人根据台湾、香港与北美的资料分析,估计华文图书除中国大陆以外,在世界各地销售的情况如下: 1993年台湾地区图书与杂志的营业额为32亿美元,其中图书部分约为20亿美元。 香港从来没有正式统计,但以台湾作为对照,香  相似文献   

10.
对于目前新加坡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华文书较少的境况,新加坡总理公署曾士生呼吁出版商多出版适合本地青少年阅读的华文图书,并希望出版商可以自觉地开展这一工作,主动占领先机。他指出,因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社会,政府推动华文出版业,就得同时推动马来、印度出版业才会公平。大家也不能单靠教育部出版的辅助渎物,因为孩子们是叛逆的,辅助读物对他们来说与学校课本没什么区别。因此出版业应该出版他们有兴趣的华文图书,让他们自动自发地去阅读华文图书。 但其中的尴尬与困难是如何解决新加坡华文出版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出版业改革的深化,图书发行市场的开放进程正在加速,大陆图书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外资进入大陆图书市场和海外出版人寻求在内地发展渐成热点,特别是丰富的民族出版资源,已引起大陆出版界同仁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内地出版业也致力于市场化的发展,无论是集团式扩张还是内涵式经营,都把实施精品战略和“走出去”战略作为发展策略。谋求市场空间和开展双向合作已成为共  相似文献   

12.
台湾出版业纷纷抢占香港滩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出版业纷纷抢占香港滩头有关人士评估「九七」后港台图书市场的合作与竞争香港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业界之间历来担负着桥梁的角色。“九七”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图书市场特别是港台之间的图书贸易将会发生什么样变化,台湾出版界人士对此作了一些评估与考量。台湾《出版...  相似文献   

13.
正为何有一些资深台湾出版人会对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笔者认为,真正原因是过去十年,台湾出版业进军大陆,普遍遭到挫败,而且被大陆出版业在质和量上不断超越。台湾业者在大陆市场既然发展不起来,自然害怕大陆出版业者反过来进入台湾市场,到时台湾出版业者连自己的地盘都守不住。这点颇值得探讨,笔者对大陆出版业的腾飞有很深刻的体会。十多年前笔者认识了一些大陆朋友,如今都在大陆出版界雄据一方,以今天人文科学出版最夯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刘瑞琳为例,前一阵子她还跟笔者说:"十年前我到台湾还是抱着学习的心理,现在觉得台湾没什么好学的,反而是他们要来跟我们学习。""以前台湾出版业都是端着架子来大陆的……"  相似文献   

14.
大陆和台湾出版业互补性非常明显.大陆的明显优势在于:市场广大、出版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低廉;而台湾的优势在于:发展程度高,有一批以出版为终身事业的优秀出版人,有一支经过市场大潮淘洗、专业化程度颇高的策划编辑队伍,有相当完善的市场网络等.对于台湾出版界来说,大陆多的是机会;而对于大陆出版界来说,台湾多的是经验.所以本文的主旨在于立足大陆出版实际,探讨台湾出版业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一些从业人员已陆续前来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社签订合同,协议把大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一部分文学、学术著作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好事。为了搞好这一文学交流活动,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界有必要了解台湾出版业的情况,弄清楚来大陆的台湾文学出版从业人员是否是知名出版社的代表,或者不过是名不副实的皮包商人。近年来,我因主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辞典》,对台湾文学出版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台湾的文学出版界包括出版社、书店、书局、出版公司、文化供应社、报社、文化社、“新闻处”、“教育厅”以  相似文献   

16.
据台湾报纸报道,在台湾当局于去年开放大陆书籍在台湾出版前,台湾在过去数十年间,至少有50家以上的出版商半公开地进行大陆出版物的翻印和发行业务。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约有10000种以上的大陆图书,经翻印成繁体字后在台湾图书市场上出售。台湾翻印的大陆图书,内容多以文、史、哲方面的研究为主。来源则多以侨生、学者带人为多。台湾的排版印刷工厂,由于多年承印这些大陆图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将简体字转排成繁体字,技术上已相当娴  相似文献   

17.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3,(16):55
台湾业者支招应对萎缩台湾出版产业近年来逐渐萎缩,不少业者转往同是华文市场的大陆发展,却不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关卡,多数都失败而归。对于想去大陆发展的出版商,有业者以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出发前一定要先做好完善的准备,包括资金是否足够、擅长出版的书类是否符合大陆市场、对大陆出版法令的熟悉程度等。另外,他强调,最好要替公司设好停损点,并与当地管理人员共享公司股权,一同承担公司营业  相似文献   

18.
两岸三地的出版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这本是一个巨无霸的超级大市场,但是在全世界的出版市场上,目前华文出版的市场销售却非常滞后。资料显示,整个华文出版的销售额约为60亿美元,划分如下:大陆约34亿美元(约267亿人民币);台湾约为20亿美元(500-600亿新台币);港澳地区约占5亿美元(约40亿港币)。其他地区(新、马、美、加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台湾出版销售继续低迷。实行版权法以后翻译书仍旧不断膨胀,在质和量上都占有优势,外国杂志大举进入台湾,有的跨国出版商进驻台湾图谋发展。面对种种困境,出版业界有关人士认为,在当前商品国际化的时代,所有商品都已呈现跨国生产的趋势,出版品又何能例外。1997年,两岸可能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中文出版市场将是国际各出版集团同台竞争的主力。而且,台湾图书市场狭小,一般书只印二、三千册,是很难有所作为和保持出版优势的。因此,出版业应该及早考虑因应对策,迎头赶上。 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增强竞争力,大家认为需要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首先要改善规模,出版业要组织出版集团。城邦集团的成立,也许是迈开的第一步。其次,必须全面改善素质,编辑、排版、印刷、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日臻成熟的美日等海外电子书市场,华文市场仍在摸索中。大雁出版基地董事长苏拾平曾形容"让出版业心惊胆跳"的电子书,在2013年台北书展仍是热门话题,不同业者表达出他们对电子书市场的展望、忧虑及建议。找寻出版业新获利模式苏拾平直言台湾的电子书市场还没有出现,原因在于出版商认为无利可图,而消费者认为选择太少。苏拾平认为除非100本新书排行榜中,有60本都出版电子书,才能说电子书市场成型,而依美国经验,当电子书的销售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