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海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最大的海蟾蜍长达40厘米,重达3千克,所以它也被动物学家称为"蟾中之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几乎不怕任何食肉动物,因为它们皮肤里的液腺能产生剧毒。在澳大利亚,超过10亿只海蟾蜍荼害了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为了消灭这一物种,科学家学试了各种办法却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们决定训练本土动物,使其对海蟾蜍有所防备。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的人以前很少能看到死的淡水鳄,但是自2005年以来,当地人亲眼看到大量鳄鱼死亡。2005年和2007年进行的两项调查显示,大量淡水鳄死亡的情况逐渐从维多利亚河口转移到内陆,正好与海蟾蜍的入侵同步。难道是这些蟾蜍毒杀了澳洲鳄鱼?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马克·奥榭及其同事在东南亚的东帝汶进行调查时,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一条钩盲蛇扭动着从一只黑眶蟾蜍的后部爬了出来。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被蟾蜍吃下去的猎物还能存活。"一种有肺的脊椎动物能在被吃后存活下来,实在让人惊奇!"奥榭说道。动物幼体或一些小型海洋无脊椎动  相似文献   

4.
正在动物王国,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变化。有新的动物物种被发现,也有物种从灭绝边缘被拯救回来。有科学家认为在21世纪有一部分物种已经灭绝。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吧!金蟾蜍金蟾蜍仅存于哥斯达黎加蒙特维多云雾森林保护区中。它曾经很常见,但是从1989年开始这里就失去了它们的身影。人们在1988年对它们的繁殖地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只发现了8只雄性和4只雌性,而在1989年只有一只雄性被人们发现。2007年8月,这一物种被宣布灭绝。  相似文献   

5.
1800多年前,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为什么让8只蟾蜍张口接龙珠?浙江象山一名有心的蟾蜍养殖者,在对蟾蜍连续观察研究两年多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蟾蜍不但是中国古代的吉祥物之一,而且是一种对天气变化极其敏感的动物,正是这一特征,让张衡选它作为地动仪的组件.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 《百科知识》2000,(10):29-30
澳大利亚是袋鼠的故乡吗? 1770年6月,英国探险家库克率“努力”号船来到澳大利亚大堡礁近岸,看见一种腹部有个袋子的奇怪动物,就询问土著居民,对方回答了一句“坎格鲁”,于是库克就把这种怪兽称为“坎格鲁”。后来才得知,“坎格鲁”并不是怪兽的名字,而是当地话“听不懂”的意思。动物学界把这种动物划归有袋类,是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7.
蟾蜍de养殖     
蟾蜍俗称癞蛤蟆、癞格宝,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药用动物,一般指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用以制酥,效果最佳)、黑眶蟾蜍和花背蟾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东、华中、华北地区。从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人工养殖蟾蜍容易,成本低、效益快,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20,(1):31-33
不要以为名字中带有“毒”字的动物就是“毒”门武林高手,真正的高手一般深藏不露,名字里不带“毒”字,但毒技高得很,都有自己的“毒”门绝技。“甘蔗蟾蜍”:分泌毒液绝人命,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索诺兰沙漠蟾蜍由于善于捕食偷吃甘蔗的甲虫而被引进到澳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被称为“甘蔗蟾蜍”。它灰头土脑的模样有点丑,却被澳洲很多宠物狗迷恋上了。  相似文献   

9.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2,(21):43-45
把动物毒液中的化学物质用于治疗疾病,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不是新鲜事,从毒蟾蜍到毒蜘蛛,从毒蛇到毒蝎子,它们的毒液都曾不同程度地被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当成治病的"良药"。当一个分泌毒液的动物袭击它的猎物时,那些毒液必须在被袭击的动物身上迅速扩散,还必须突破动物体内的"防御体系"以到  相似文献   

10.
悉尼大学的生物学家理查德·塞恩在研究甘蔗蟾蜍——一种体形庞大、浑身长疣、色如烂泥,原产于拉美的陆生蟾蜍时,发现这种蟾蜍的卵总会神秘丢失。难道是被澳洲淡水鳄和袋鼬这类大型食肉动物吃掉了吗?后续调查揭示了"偷卵贼"的真正身份。让人震惊的是,偷卵的竟然就是  相似文献   

11.
消失的斑驴     
在南非好望角到奥兰治的辽阔草原上,曾生活着一种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驴的奇异动物,这种动物最初被人发现时,曾被误以为是斑马的一种.事实上,它们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斑马,而是一种陌生的动物--斑驴!  相似文献   

12.
斑驴     
郭燕 《知识窗》2007,(11):49-49
在南非从好望角到奥兰治的辽阔草原上.曾生活着一种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驴的奇异动物,这种动物最初被人发现时,曾被误以为是斑马的一种。事实上,它们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斑马,而是一种陌生的动物——斑驴!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1,(20)
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14.
前一段时间,德国境内出现了一种怪异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现象:上千只蟾蜍忽然不断膨胀自己的身体,直至将身体鼓至极点,最后爆炸。它们的内脏也在爆炸中弹至一米高的地方。在蟾蜍自我爆炸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德国汉堡市奥顿纳地区,在当地一湖中,竟然浮满了蟾蜍尸体,而这片小湖也被称为“死亡之塘”。据目击者称,其诡异景象宛如“科幻电影”。这种奇怪现象使得德国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困惑不已,他们通过研究,始终无法解释蟾蜍自杀的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湖泊中藏有不为人知的病毒,才会让蟾蜍中毒身亡。生物学家也推测了蟾蜍自我爆炸的原因,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5.
正鸭嘴兽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常年生活在水里。由于它们仅仅生活在澳大利亚及其附近的一些岛屿上,所以以前很少有人见过它们。会下蛋的晡乳动物1789年春天,英国的南威尔士郡守约翰·亨特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客人自称是探险归来的商人,要给他看一件新奇的东西。当商人把一个动物的标本放在亨特的桌上时,亨特一下被这奇怪的动物吸引了:大大的鸭嘴,老鼠一样的身躯,后面还有一个扁扁的大尾巴……亨特不知道这是什么动物,于是找来了很多动物学家进行鉴定。请来的动物学家都认为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动物,一定是有人在海狸  相似文献   

16.
原牛再生     
很久以前,在欧洲的密茂森林中曾经生存着一种雄壮美丽的动物,它混身复盖着浓密的暗褐色长毛,还长有一对向前弯曲的长尖角。这种动物叫原牛(或者叫作野牛)。在数万年前,整个东半球(不包括澳大利亚)都有它们的分在。早在上新石器时代,这种原牛已经被人类驯化,并从它培育出了各种牛的品种。但在最近—千年来,原牛却日趋减少,最近已完全灭绝。但是今天却有个科学家能使原牛再生。那就是慕尼黑动物园的海克博士。他曾经用人  相似文献   

17.
很多地方都迷信一种说法 :月亮和潮汐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如今 ,这种说法得到了一项研究的支持。英格兰北部布拉德福德皇家医院的医生们发现 ,在月圆的那几天 ,人被动物咬伤的情况比其他时候多一倍。这些医生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撰文说 :“月亮和动物行为之间存在联系……动物在月圆时更容易咬人。”但是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动物咬人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悉尼大学的研究者发现 ,在月圆前后 ,全澳大利亚狗咬人的事件比其他时候略少。奇怪的是 ,在年底的假期 ,动物咬人的情况会出现一个高峰。这个研究小组在《英国医学杂志…  相似文献   

18.
速力第一     
自然界中,生与死往往决定于俄顷之间。因为这时候所表现的是一种闪电似的反应,肉食者底迅速到无法辨认的攻击,牺牲物底间不容发的逃避,是动物生存的要素。伦敦动物园中有几位工作者,有一次想得到一张蟾蜍吞食蚯蚓的活动影片,应用了高速度的摄影机,一秒钟摄取三百张片子,他们刚刚把蚯蚓放在蟾蜍之前,那条蚯蚓立即便不见了。蟾蜍吞食蚯蚓的整个动作——舌头射出,摄取蚯蚓,再回进口里——一共不到一秒钟。研究蟾蜍生活的专家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一种极为怪异的动物,它是哺乳动物,但它是哺乳动物里最不称职的一员,因为它像爬行动物一样下蛋。并且它长得很难看,有着食蚁兽一样的脸,身上长满如豪猪一样的刺。这种动物就是针鼹。现存的针鼹总共有四种,其中一种鼻子比较短的针鼹生活在澳大利亚,叫做短吻针鼹。澳大利亚现流通的面值为5分硬币的背面即是一只短吻针鼹。其余的3种生活在新几  相似文献   

20.
很多地方都迷信一种说法:月亮和潮汐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如今,这种说法得到了一项研究的支持。 英格兰北部布拉德福德皇家医院的医生们发现,在月圆的那几天,人被动物咬伤的情况比其他时候多一倍。 这些医生在《英国医学杂志》周 刊上撰文说:“月亮和动物行为之间存在联系…… 动物在月圆时更容易咬人。”但是,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动物咬人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悉尼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月圆前后,全澳大利亚狗咬人的事件比其他时候略少。 奇怪的是,在年底的假期,动物咬人的情况会出现一个高峰。 这个研究小组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向人们提出忠告:“也许我们应该在圣诞节特别是新年期间对狗多加小心—不管月圆不月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