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分支系统分析中最简原理或简约性在系统发育推论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在系统   发育推论中使用简约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既无法获得最简约的系统树也不一定得到一个单一的解   决办法。基于此,本文作者接受了Hennig用衍生性状来判断生物之间相似性的同时,用近代大多数   生物系统学家接受的进化论各项原理代替Popper的简约性原理,以寻求单一的解决办法和获得确定   性的结果为目标,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支系统分析方法——中值淘汰法,用以研究系统发育。这个方法除   了使用衍生性状来判断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外,还强调包括原始的也包括衍生性状在内的性状镶   嵌组合在决定分支和辨别分类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1,(9):16-19
对自然育种的最初干涉——杂交育种 以杂交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称为杂交育种。杂交可以使生物的遗传物质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群体,是增加生物变异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不同类型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性状的重新组合,杂交后代中可能出现双亲优良性状的组合,甚至出现超亲代的优良性状,当然也可能出现双亲的劣势性状组合,  相似文献   

3.
通过操作DNA进而操控特定生物过程和生命性状一直是生物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如何理性设计与深度改造生物系统这一难题,合成生物学这一综合了传统生物学、工程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进而显现出举世瞩目的巨大潜力。然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本文着眼于合成生物学的思想理念,对其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技术扩散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将来合成生物学可能的发展趋势加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蟾)缨撇鳗髯赣馨粼卿趣以翌黔戮盆燕蒸 达尔文的学说不仅被生物学考古和生物解剖学所证实,而且现代的生物基因学说也证实了生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一“奏李龙俱、生凤击老鼠生一的2匕子 在18世纪中叶以前,人们认为,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了。达尔文不主张神造说,他在书中提出了进化论。蟹鬓酬溺杂 1865年,奥地利的修道士孟德尔用豌豆的7对不同的性状,分别进行杂交了几代的试验,终于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首先,他发现生物有控制性状的因子〔基因),这些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基因对)。孟德尔…  相似文献   

5.
<正>"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生物的各种性状皆与基因密切相关。然而,不同物种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个体之间,却又绝对不会完全相同。一个高等生物的个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含有相同的DNA遗传信息,但是它们却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学中一个悬而未决但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拥有相似或相同DNA的物种和细胞是怎样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在阐述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代谢的基础上,阐述了微生物学性状指标,并指出研究微生物学的性状指标,对研究人类的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且现代生物学的重大理论和发现,都是建立在研究生物过程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生物原料     
杨喆  张薇 《科学中国》2006,(7):13-13
从料桶到油箱 德国格尔森基尔欣的中央垃圾填埋场是欧洲最大的垃圾山之一,也是一个丰富的能量之源。因为生物固体废弃物在垃圾堆上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一个以垃圾为能源的地区供热厂的燃料。目前格尔森基尔欣的3000户家庭已直接从垃圾场获得电力。无论是厩肥、牛粪、锯屑或是植物残渣.没有第二种可再生能源载体像生物原料那样.是从固体废弃物中获得能源的.并且还如此有效,如此多样化。从其中既可获得热能和电能,也可获得发动机用燃料。  相似文献   

8.
分支系统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分支分类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有关问题。全文包括7方面的内容:(1)分支分类学说  的哲学原理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哲学;(2)分支分析的三个基本原则是近裔共性原则、严格单系  原则及简约性原则;(3)分支分析的工作步骤包括:单系类群的确立、性状分析、分支分析运算、分支图与分类系统的建立及分支图与性状再分析;(4)本文讨论厂分支分类学派、表型分类学派与演化  分类学派;(5)由于板块构造理论及分支分析的兴起,生物地理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传统的演化生物地理学、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及替代生物地理学争鸣的局面;(6)由于杂交导致性状矛盾,因 此可以由分支分析识别杂种;(7)由科学理论的三条标准来看,分支系统学属于严格意义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组问题: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①这个事实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②这个事实说明基因大多集中在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1.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随着课改的深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课标对生物实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进行观察和探究,使学生获得、验证或巩固知识,并掌握有关操作技能,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称为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类型可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在此,本文联系具体实践就如何设计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一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物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书中如是说。生物课本为我们打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生物基因的魅力又何止书中所谈及的。从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到摩尔根的果蝇遗传实验,再到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又到现代社会中生物基因技术的应用,有关生物基因的知识让人应接不暇。在本文中,笔者简述了生物基因的历史,展望生物基因的发展前景,并对其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物能源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普遍趋势,也是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生物能源在新能源产业中的角色、生物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能源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利弊以及生物能源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生物有机体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胁迫。气温升高和降雨格局的改变使得生物有机体的性状、种间关系、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以生物有机体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进展,结合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利用现有基础研究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反馈调节的主导学术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以期全面阐明陆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5.
居玲艳 《知识窗》2013,(20):80-80
人们习惯把初中各门学科分为主科和副科,而升学考试不考的生物学自然被列到副科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学生愿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就成了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把生物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能获得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16.
贾维忠 《科教文汇》2009,(28):185-185
谈到图像学习,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大多数认为这是数学教学的任务,其实不然,在化学、物理、生物教学中都涉及到图像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图像的问题屡见不鲜,不仅有理论性,而且实践性也很强,学生往往难于下手,也很容易忽视某些条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图像教学和训练。下面用实例对图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说明,以供同学们进行演练。  相似文献   

17.
基因武器     
在介绍基因武器之前,先简单说说什么是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一种“遗传密码”,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其原因就在于遗传密码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影响,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黄沙土上进行了马铃薯施用生物有机肥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马铃薯生物、经济性状,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较基质对照亩增产量412.9 kg,增产率17.4%,增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亩新增纯收入495.5元,投入产出比1∶5.3。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在中国的推行似乎已成定局。2009年2月1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关注农民持续增收问题、提出"稳粮"目标的同时,也特意提及了"加快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这就意味着一批抗病虫、优质、高效的转基因新品种将在政府的扶持下投放市场,最终将促使农业加速产业化。转基因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两种"旱涝保收"的作物,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这也符合在灾害频发的年份国家尽力保障农民、农业的决心。然而,也有人认为,作物维持额外的外源性基因性状会耗损土壤的肥力,这点尤需谨慎,农业毕竟是人类最大的改造自然工程,规模越大,给环境带来的风险就越大,而且改造的后果几乎不可逆转。中国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和吃饭问题。从这两个问题出发考虑,转基因的推行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可以预见,中国的这种改变也会深刻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物柴油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属于可再生的清洁燃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生产技术成熟可靠,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分析了生物柴油的经济效益情况和经济效益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原料路线选择。生物柴油大规模推广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获得稳定而廉价的原料。以豆油等食用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不符合我国国情,还面临高成本和粮食安全问题。在荒地上种植麻风树等油料植物能够解决生物柴油大规模生产所需的原料问题,而且能够带领农民致富。本文还介绍了我国生物柴油项目和四川古杉集团等重要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