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一种经济资源,它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现实桥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基于生态系统功能,生态产品可分为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及文化服务三类,这些生态产品具有自然稀缺性、经济消费性、时空差异性等特征。构建“资源—资金—资产—资本”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生逻辑的分析链,从而以生态产品的价值为基础探索差异化的价值实现模式,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生态正义对人类社会及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期望未来教育要以“生态正义”为目标调整实践。教育在实现生态正义的过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其不仅是培养生态公民的首要途径,还是实现生态正义的关键手段,更是统整生态正义价值观的基本方式。教育在促进生态正义中发挥着传播生态知识、唤醒生态自觉、养成生态人格、培育生态文化的功能。当然,教育促进生态正义基础性地位的实现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通过教育帮助个体习得实现生态正义必需的信息和技能、助推个体形成实现生态正义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引导个体产生实现生态正义的行动方式等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述国内外府际合作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府际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府际合作共赢的路径,认为必须通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路径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先行先试,才能破解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府际合作中的公共地悲剧与“囚徒困境”,实现合作共赢。文章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例,实证研究跨省流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府际合作创新体系与实践机制,为省际合作、东西部合作和流域合作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强调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形成良好生态效能;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促进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形成良好经济效能;强调以人为本,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形成良好社会效能;强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形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底色,主动融入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扬弃西方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和中国传统生态观的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5.
根据教育生态理论,以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家校合作办学模式实践为案例,文章阐述了如何抓住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和家庭作为教育服务的接受者这一学校教育各要素、各环节间的重要矛盾,开展家校合作,建设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其重要内涵是通过家校合作变革学校的管理机制,形成更有活力的现代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6.
生态兴则文明兴。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作为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2021—2035年)之一,黄河重点生态区在自然生态恢复功能低下形成的生态脆弱和以往经济发展对流域治理的非理性忽视所遗留的生态问题的双重作用下,其所显现的复合性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生态保护和修复压力较大。但区域生态修复的责任主体界定模糊;评估、监测、管理程序缺乏系统性明确安排;生态修复资金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生态修复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夯实黄河重点生态区修复机制,强化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修复政策的导向性,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并为全国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供具有普遍性的机制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断,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成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国历届领导人的生态理念、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批判理论为其理论渊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威胁、国内主要矛盾及生态领域的新变化催发的现实诉求、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客观昭示为其现实基础。从逻辑主线看,人民至上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主线,答“为何建设生态文明”之问、表“讲政治、重民生”之态、遵“六个重大”之则。从价值指向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中国智慧的理论价值、为世界各国的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方案的实践价值、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提供中国范式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泰州职教集团积极探索区域性综合类职教集团特色发展模式,立足本土生根成长。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治理+学徒-双引擎-体系-生态”的区域性职教集团发展路径,进而探索形成了区域职教生态理论,即“项目+平台”的职教集团自主演化系统、“意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的“三体”共同治理机制、“中高本”纵向贯通的职教生态发展高地、“双引擎”驱动职教集团创新生态演化、“企业群+专业群+专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形成了由点及面、由面拔高、丰富多彩的区域型职教生态演化理论模型,具有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究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路径,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成全面健康的人格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通过梳理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展开调查分析,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实施路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概念界定及其相关制度梳理,认为生态产权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是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关键制度。但从当前两种制度的演进和实施路径来看,产权界定不够明晰、交易权安排不统一、交易权的配套制度不完备是生态产权制度的突出问题;相关政策多而立法规定少、补偿标准较难制定、补偿方式较为单一是生态补偿制度的突出问题。因此,应该从明确生态资源产权、完善生态产品交易机制的角度来丰富生态产权制度,从推进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健全生态补偿标准的角度来丰富生态补偿制度,以此拓宽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们深入研究了本校生态道德素质教育传承、发展现状和当前采用的方法,从课程育人、渠道拓展、活动育人和行为习惯形成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创新了"课程引领实践"的家校合作思路,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探索出在家校合作背景下,自主研究生态实践活动的学习模式;创新了生态道德主题活动家校合作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探索出"获得感+幸福感"的生态意识的内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西方绿色思潮是资本主义内部反思现代性难题、探求绿色转型变革方式的综合理论成果。这一思潮可分为三个主要流派:“深绿”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价值为中心的伦理观照,实现对西方近代人与自然主客体二分观念的扬弃和对现代物质主义的伦理反思,为西方环境保护运动提供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理论支持;“浅绿”生态资本主义,以温和渐进的技术—市场—政策统筹的工具理性方式,为实现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期的绿色发展和生态现代化提供指引;“红绿”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及其制度进行批判,剖析生态社会主义的替代性变革趋势。应对全球生态危机,需汲取西方绿色思潮的合理要素,透过各流派间的多重争论揭示其内在局限与实践误区,坚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自信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3.
以工业遗产为资源要素,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理念,以工业旅游为开发手段,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旅游,是实现工矿企业转型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工矿企业需利用丰富的遗产资源,借鉴成熟的开发模式,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实施生态工业旅游开发,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度开拓旅游市场。开发中遵循科学规划设计,突出生态理念,完善旅游功能,强化服务主体。以期提升企业形象,满足旅游需求,培养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工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人民健康”这一维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体现的深厚的民生关切和人民情怀。在应然层面,生态健康与人民健康相互促进、相互依赖,表现为生态健康为人民健康提供基础保障,人民健康为生态健康注入动力并成为后者的价值旨归,生态健康与人民健康具有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一致性和同构性;在实践中,党和国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价值定位,建立大健康、大生态的制度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达到“治未病”、“防污染”、“防破坏”的效果,并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增强制度执行力,以制度同构促进二者在辩证统一中实现双向建构,从而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健康支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5.
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研究方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教育生态研究数量呈现繁荣之势,但是研究质量却良莠不齐。提高教育生态研究质量,亟需一种综合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的研究方式。萃取各个生态学分支学科的核心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结合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实际,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分析是一种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和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研究方式。教育生态分析的"整体—联系"纲领和"动态—持续"纲领,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当然,教育生态分析的"动态—联系"视角和"整体—持续"取向也存在一些潜在局限。  相似文献   

16.
通过界定“生态·智慧”课堂的内涵与属性,明确“生态·智慧”课堂是将生态课堂与智慧课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是基于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的智慧型生态课堂,具有思政性、生态性、智慧性和动态平衡性四种属性;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优化路径:搭建智慧教学环境(平台)—共建共享教学(学习)资源—打造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师师、师生、生生有效合作,实现师生共长;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探索并实施了基于线上线下智慧化学习环境与资源的“定目标—创情境—明分工—互合作—共成长”课堂教学路径,打造“有灵魂、有活力、有智慧、有秩序、有效果”的“五有”课堂。  相似文献   

17.
大运河江苏段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及经济价值,因此,对其遗产生态修复价值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历史价值、自然环境价值、社会属性价值三个层次,构建了生态修复价值评估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沿线城市生态修复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不同城市在生态修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据此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别。提出了“一个转变,两个衔接,三方支持及四个途径”的建议。生态修复遗产资源,运河沿线城市共建共享运河文化带,不仅对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我国其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生态实践教育的意义与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生态实践教育是发展高校生态教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强大动力,是推进高校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高校生态实践教育有利于形成生态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有力影响和大面积辐射;加强高校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高校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加强高校内部的生态实践教育,加强高校生态实践教育与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是现如今在我国实施高校生态实践教育可选择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绿色政治和生态现代化都是产生于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导致环境危机加剧的背景中。二者虽有所不同,但其共同关注点都是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政治内部虽由不同派别构成,但“价值正义”与“关系构建”是其共有的课题。绿色政治对生态现代化的积极帮助作用:绿色政治“价值正义”的理念为生态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价值牵引;绿色政治实践过程中的“关系构建”为生态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学校是破解学校“非生态”问题的重要路径。以多元协作理念为指导,中英两国分别立足“跨国界环境教育对话的现实需要”与“整合学校环境教育实践的客观诉求”开始了生态学校建设行动,并形成了以共同协作和集体行动为表征的实践机制,即厘清引领机构及其权责打造行动的“三重保障”,建设学生中心“圆桌会议”释放儿童行动潜力,共商适切行动主题破解实践“筒仓效应”,以及共建课程资源促进生态教育持续内化。两国的生态学校建设行动集中体现了四重价值,包括推动系统规划与校本探索的协同配合、以全社会交互式协作促进全学校变革、兼顾主动与传统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态思维以及通过整合相关教育理念提升学校行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