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围绕2008北京奥运会,我国平面媒体的体育报道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随着奥运会的结束,特别是面对其他媒体的强烈冲击,平面媒体体育报道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
沈斌  王荣 《新闻战线》2020,(5):86-88
本文以2008~2019年海外媒体转引中国日报涉沪报道的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探索.上海借力国家主流英文媒体提升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力的建构策略。研究发现,海外媒体获取的主要是上海的官方信息,报道塑造的上海形象也从“中国的上海”逐渐转变为“世界的上海”,文化议题的传播力不敌财经和时政新闻,负面新闻对上海城市形象有一定损害但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周志懿 《传媒》2007,(9):26-27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国内媒体围绕奥运进行的争夺战也日趋激烈.2007年7月,继搜狐联动一些报纸媒体成立奥动报道联盟后,新浪、腾讯、网易等多家商业门户网站纷纷扬起联盟的大旗.而早在此前,TOM就已携手湖南卫视与湖南交通频道,可见媒体关于如何加强奥运会报道的活动与举措早就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4.
2013年的"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全国媒体开始跟进报道,形成了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的一次灾难报道高峰.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从2008年至2013年,中国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不断观察和积累报道经验,形成报道规范,完善报道理念,有了值得我们更进一步观察和总结的地方. 灾难报道,既无先兆又无脉络,却是公众知情权、媒体报道能力、社会责任、政府信息公开等内容在媒体层面上的一次集中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媒体成熟度的表现.在芦山地震后,我国媒体展现了在专业性、人性化和公益讨论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虽然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媒体而言是主场,但国内媒体在世博会报道上呈现的时空格局也截然不同.中央媒体、上海媒体、其他省市地方媒体的报道方案和报道重点都不一样,世博会对上海媒体而言是持续的本地新闻,对中央媒体而言是持续的国内要闻,对各地方媒体而言,则从开幕时短暂的国内要闻变成了持续的外地新闻,再到各省市周举办期间来上一点集中而短暂的"本土新闻".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大势.在开展新闻报道时,如何围绕流程、应用、系统等诸多环节,强力做好指挥中心与前方记者、业务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实现多部门、多环节、多平台之间的协调一致,助推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值得业内人士为之深思.本文围绕广电媒体融合协同报道指挥业务系统特点、协同报道指挥业务途径创新等进行...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需要媒体的鼓与呼.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对媒体来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能否了解农民对媒体的需求,直接关系到新农村报道的成功与否.围绕如何建设新农村、提升新农村报道水平,各媒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服务在深化,力度也在加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04年以来上海媒体“麦兜”相关报道的文本分析,阐述了香港系列动画电影主人公“麦兜”在上海报道中呈现的上海特质——“小市民”的“烟火气”与“以不自觉方式反抗工业化”的“知识分子气”.本文认为,这是上海媒体对香港在本土、殖民、民族文化张力下出现身份认同危机的共鸣.以镜像论为基础,本文认为:上海媒体之所以强化这种“香港镜像”,是因为同样面临“封闭”的瓦解,希望通过“指认”香港描摹“上海想象”,以构成对“他者”——“乡土中国”的本能对抗.根据未上映的麦兜新电影相关报道,本文进一步探讨:在“麦兜”呈现出弱化地方共同体意识趋向的情况下,“上海想象”是否还能形成与民族主义主流意识不同的取向.  相似文献   

9.
韩玉花 《青年记者》2012,(20):91-9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媒体在报道危机的原因和经济复苏前景的同时,也把目光转向了综合国力日渐提升的中国.从西方媒体大量的涉华报道中不难发现,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议题报道在延续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同时,也反映了西方媒体和社会固有的偏见.  相似文献   

10.
张芷菡 《今传媒》2016,(4):74-76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类媒体都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新闻的报道.其中围绕GDP的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报道,是宏观经济报道的核心内容.笔者选取《人民日报》《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三家报纸媒体,结合新闻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三家媒体分别在2014(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上一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报道框架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事件在建构现实过程中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年初,"艳照门"甚嚣尘上.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从力度到心态,一步步走向失衡,流于媚俗,使媒体自身走向触犯他人隐私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建党90周年”报道是各新闻单位在宣传工作的一次重要战役.各媒体围绕如何做好“建党90周年”报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策划.从各媒体“建党90周年”的报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策划思路.  相似文献   

13.
第一财经,作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一个年轻媒体,一直在寻求我们这个时代财富运行的方位感.2008年10月20日,第一财经年度巨献--大型财经电视纪录片<激荡·1978-2008>正式启动.这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上海电视界推出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4.
走入基层访需求围绕主题报平安一是围绕中心走基层,转换视角反映民意,助推公安中心工作.《平安时报》将媒体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视为公安媒体的首要责任,跳出公安看平安,用群众视角报道“平安浙江”这个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一定突破和创新,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空间不断增大.同时,形成一套应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科学机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近年来经过"2008年年初南方暴风雪""玉树地震紧急救援""日本大地震"等众多突发事件报道的实践,在构建广播媒体突发事件反应机制方面,做出了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传媒“3·14”事件报道的选择框架与意识形态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3月14日发生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的打砸抢烧事件,是2008年3月份西方媒体对华报道最为关注的议题。自"3·14"事件发生后,大量的西方媒体的报道引发了中国公众的巨大民族情绪,对西方媒体所标榜的客观性、真实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到底西方媒体在此次西藏事务的报道中,呈  相似文献   

17.
以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作为时间节点,对国外7份主流英文报纸在2009-2010两年间有关上海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探讨了世博会这一全球性媒体事件给国外媒体眼中的上海城市形象带来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世博会正式召开后,国外媒体加大了对上海的报道力度,而且对上海城市形象的评价总体有所提升,说明全球性媒体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全球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我国接连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雪灾,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手足口病、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组织上尚不够成熟,虽然各家媒体都竭尽所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暴露了我国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薄弱和落后.  相似文献   

19.
王晓哲 《今传媒》2010,(12):53-54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围绕房地产的相关报道在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上层出不穷。通过对这些报道研究发现,正面报道居多,负面少之又少。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以《大河报》8月份房地产报道为蓝本进行分析,发现媒体守望功能严重缺失,呼吁大众传播媒体发挥大众传媒守望功能,建构公共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20.
从2003年媒体在SARS事件前期报道中的集体失语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及时、透明、全方位的报道,中国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可谓是前进了一大步.但在进步之余,我们发现,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进入了比快、比多、比透明的阶段,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就可以看到有关的报道铺天盖地随之而来.这样,虽然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但大量重复的信息也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和受众的恐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