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的影响,主要作用机理是“乘虚”、“攻心”、“抢占”,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消极影响是主要的。社会思潮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行为之影响机制主要是偏斜其接受方向、挤占其接受时空,或引发对接受行为的直接抗拒。对此,需要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社会实践教学以及管控大众传媒与网络,以实现对社会思潮影响的弘利遏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复杂多元又影响甚广的文化守成主义思潮,该思潮又反过来影响文学创作,体现在向传统回归和对启蒙解构两个维度上。从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叔叔的故事》和《白鹿原》即可以看出“解构”和“回归”是如何成为90年代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关键词的。  相似文献   

3.
工读主义是五四时期对广大青年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这一思潮的兴盛与衰落,体现了“五四青年”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探索历程,并对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工读主义思潮及其影响,不仅便于我们加深对那个时期诸种社会思潮关系的认识,深化近代社会思潮史的研究;而且能使我们从“五四青年”克服自我意识,排除其他思想干扰,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鞭策我们继承“五四青年”的光荣传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述,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高校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及重大意义,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分析研究大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思潮的新变化,通过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综合素质培育等,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和形式,多方式、多渠道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开展“中国梦”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形式。“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即引领价值、激励价值、整合价值和提升价值。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在“中国梦”引领下培植“个人梦”;要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个人梦”及对成败积极归因;要在“中国梦”教育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90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目前,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建设方面,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对于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所出现的新的特点为背景,以当前“90后”大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以经济价值观为研究的中心内容,分别就性别、专业、家庭背景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90后”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的特点。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征,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分析其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茅盾毕生十分重视对外国文艺思潮流派的研究和介绍,他将它看成是“取精用宏,吸取他人的精萃化为自己的血肉”,从而达到“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这一根本目的所不可缺少的步骤与方法。早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为了寻找并提供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思想武器,他就以“穷本溯源”的态度,对欧洲自古典主义以来的各派文艺思潮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并根据中国社会与文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始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了介绍。茅盾早期对外国文艺思潮的介绍,以“重人生”的写实主义(也即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这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流行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文化思潮。这种思潮最先出现于建筑和艺术界,然后发展到哲学、语言和文学界,最后进入历史学领域。因为涉及学科多、影响面广,所以对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现在似乎已经日薄西山、很少有人问津了。然而在我国学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介绍和研究却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本文仅就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它在历史学中的表现和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后现代主义”思潮(postmodernism)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兴起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即与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有很…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法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社会学的影响下和批判分析法学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法学思潮,属于功利主义法学中的社会功利派。它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研究法律问题,提出了一种和分析法学不同的实在法观念,即“活的法”或“事实上的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公共领域的核心话语.因此,从时代精神这个维度理解和宣传“中国梦”很有必要.“中国梦”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蕴含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民本精神、个体与共同体和谐发展精神、革命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而这些时代精神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起着精神屏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对90后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能太过简单化,因为90后体现的特征也是时代的反映。孙立平教授认为,“白9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90年代以来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与90年代中国社会非常不同的一个社会”。因此对90后评价应该结合时代特征进行,这样才可能做到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文化研究的影响,国内高校的文论教学面临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现实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文论教学与文艺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从学科的立场而言,文艺学研究有必要对传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话语进行反思和批判.而从大学课程的设置目标和知识的传授角度而言,文论教学应当回归常识,贴近接受主体当下的文学经验,回应接受主体对文学本质的追问,并且重视对文学知识的完整呈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古来有之,而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奋斗目标的中国梦,不仅有其坚实的社会民意基础,还有着深厚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考量,中国梦的真谛应该是真正属于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的梦。“五位一体”战略的提出虽先于中国梦,但作为当下实现中国梦最为直接的战略举措,必将在顺应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同时,更好的激励全体中国人追寻自己的梦,实现共同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常提“中国梦”,但“中国梦”怎样才能从梦想照进现实?本期刊登的公益广告采用泥塑、剪纸、油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加工成一幅幅精美画面,将人生的真谛、道德的可敬、生活的美好展示在人民面前,使得“中国梦”这一宏大主题变得鲜活具体,让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接受勤劳奋进优秀文化的洗礼,弘扬文明有礼的新风尚,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亮丽!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以中国历史上的言志派散文为根基,在中国社会极为封闭的情状下接受了英国科学、哲学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开了中国小品文写作的风气,并使这种文体屹立于中国文坛,为当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输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一次大战后,在法国一度出现过“柏格森狂”。柏格森的影响不限于法国,詹姆士、怀特海都曾吸收了他的思想。柏格森哲学也是旧中国“玄学派”的思想渊源。柏格森哲学是十九世纪末法国社会思潮发生重大转折的产物。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法国传统的资本主义文明逐步衰落。到了80——90年代,出现了一股“世纪末”的思潮,与一度占统治地位的实证主义相抗衡。这股思潮认为,崇尚实证科学、相信依靠科学和工业的发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 史学思潮史学思潮是史学发展过程中在思想领域最活跃的表现,它最能反映史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20世纪的中国史学,前50年思潮迭起,或接踵而兴,或齐流并进,推动着史学的发展;后50年则思潮时隐时现,似无却有,影响着史学的发展。概括说来,20世纪前半期中国史学有三大思潮:“新史学”思潮、新历史考证学思潮、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新史学”思潮 “新史学”思潮发端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的前三四十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金毓黻在40年代就指出:“倡言新史学之建设,始于梁启超,而何炳松尤屡言之而不厌。”①这确是指出了“新史学”思潮的主要趋…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些年来,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着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等错误思潮。认清这些思潮的本质、剖析这些思潮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俞念胜 《绥化学院学报》2014,(3):128-131,154
自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到目前学术界、理论界对中国梦内涵的多角度的阐析以来,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有条不紊的在进行,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在高校深化大学生“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路径首先要对“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背景及其现实意义有着明确的把握,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平等、主导原则,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要依托,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为重要补充,这样才能拓宽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