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服务模式,将传统的以桌面为核心的任务处理转变为以网络为核心的任务处理,利用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机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按需分配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应用服务能力。云计算包括三个层次的服务:由底层硬件或虚拟机资源构建的基础设施服务(IaaS),构建侄云握础设施上,  相似文献   

2.
智能电网要求对电网的各种计算资源进行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为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最新应用,介绍了在四川省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电能网损计算分析实验系统设计.该系统将“云计算”引入电力系统,利用系统内部广域网建立电力云.通过电力云最大限度地整合电力系统现有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为系统提供“超级计算”能力,结合电网电能损耗分析功能研究了电力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未来智能电网计算分析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商业和应用计算方式被提出,并很快成为继"网格计算"之后又一热点。用户将不需要持续提升本地计算能力和存储个人资源,所需的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会广泛分布在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上,只需通过不同方式接入网络就能获得应用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吕兰兰  王荣 《考试周刊》2015,(13):125-12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思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云计算。云计算是商业化的计算模式,它构造了新的运算思维逻辑,创新了网络架构,给传统的计算思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实现了"无所不能的计算"和"无所不在的计算"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云计算的典型商业模式是PaaS。DaaS为Paas平台的一种基础能力,它可以以MySQL数据库为基础,在部署和系统架构方面进行设计,真正实现云数据库服务。  相似文献   

6.
云计算是当今计算机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是互联网发展趋势之一,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根据云计算技术和应用的特点,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现状,借鉴云计算的虚拟化、超强计算能力、资源共享等技术优势及原理,构建面向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职业教育学习云";以多年实践经验和有丰富实践知识为主的"职教师资云";面向招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云"及建三"云"平台,保障职业教育的学习、师资资源共享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全面性、时实性,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而云计算又颠覆了传统的计算模式。基于云计算在商业领域产生的巨大效应,使得这一概念被疯狂炒作,在教育领域也涌现了一批打着云计算旗帜的企业和产品,但这些产品仍未摆脱传统模式羁绊,未能达到云计算所指向的高度。从云文件系统、计算农场、角色定义、用户层次等几个理念探讨构建开放教育云系统的要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云计算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通用性、低成本、虚拟化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应用于电子政务资源共享领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理论和技术等方面考量,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可行的.分析了目前沧州市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电子政务云计算模型的设计,探索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它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服务和强大高效的计算能力。对世界各地区高校在云计算领域上的研究及发展动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它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服务和强大高效的计算能力。对世界各地区高校在云计算领域上的研究及发展动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云计算技术可用于解决移动设备资源受限的问题,将计算从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迁移至远程云中。然而,迁移计算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场合。本文提出一种成本效益模型来权衡应用迁移至云中和本地执行的开销,自适应地选择计算迁移或数据迁移策略。框架采用模块化设计,应用Java反射机制降低移动云应用开发的复杂度。成本效益模型分析了数据迁移成本和计算成本,发现不同大小的数据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引入跨平台基准测试软件Geekbench估算云节点及移动设备的速度。测试结果表明本框架针对不同类型的任务,能够自适应地选择迁移策略,且具有较小的开销。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是依靠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的一种技术,广泛运用在教育领域,基于云计算技术上的教育模式被称为"云教室"。云教室实际上是指把教学资源都整合到网络上,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集合和共享,再把它们传输到各个网络终端,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运用云教室进行综合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发展,本文从云教室环境下利用网络终端开展综合实践环节相关技术研究、实例分析、缺陷及优势、发展规划和发展对策这几个方面对新疆电大运用"云教室"技术开展综合实践环节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冶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152-152
Google与IBM在2007年10月联合推出"云时代"计划,"云时代"又叫"云计算"时代,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将应用系统都放在"云"里,而用户可以用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如手机、电脑等,最快速地找到和计算出所需要的资料,也可以说是实现了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云计算"技术发展迅猛,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云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危机,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对高校图书馆的危机进行分析,总结出五个方面避免和减少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云存储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服务理念的教育资源建设体系中,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掌上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终端连入Internet,通过区域搜索引擎获取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来自于各学校网络资源库,类似于由各学校资源服务器形成一个巨大的区域资源池,而用户无需知道这些资源到底放在哪台服务器中。到目前为止,关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定义还未统一,比较通用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我认为,基于Internet的硬软件构成了云,由这些硬软件提供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云计算这一新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互联网进入以资源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的"云"时代,而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远程教育又依靠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因此也必将迎来新的挑战。云计算对远程教育中的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带来了新的思路,为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远程教育提供了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北京联合大学在所承办的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大胆将计算机领域最前端的云计算技术运用于技术支持体系,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基于云平台的资源管理、服务和网络评审,并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云计算技术的成功落地,成为探索云计算技术在教育服务领域应用的成功范例,也成为高校依托竞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中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8.
云计算技术具有弹性的计算资源分配能力,较高的硬件资源利用率,并且可以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按需服务。云计算已被广泛用于商业、金融、教育等各个领域。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特别是开展实验教学的课程对实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开源云计算OpenStack设计部署了一套高校实验云平台,为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和试验提供按需的硬件平台服务,可以满足高校教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F0003-F0003
正为期6天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已于11月21日闭幕。本届高交会全面展示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取得的成果。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云计算依然是本届高交会的焦点之一。作为国内知名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电脑")展示的长城云教室解决方案也在会上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也已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实现模式,云计算使得计算资源成为向大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基础设施,其目的是实现资源分享与整合。依托云服务的设计思想,选用Google提供的GAE云平台,结合移动终端上的Android系统,分析并设计了云相册系统,实现了个人相片的"即拍即存即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