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艺术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它往往离形昭神,通过具体的感情的物象描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它含蓄空灵。它的言语形式实现了客体对象艺术化,发话主体审美形象化。发话主体正是靠这种言语方式,把实实在在的对象,加以人为的改变,剥去外部世界的固有外部性,变成完全合乎人的感觉需要的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对象。它拉大辞面和辞里、象和意、实和虚之距离,具有神韵之美,它开拓出富有发话主体独特感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和谐自然的天籁之美,使受话人如“误入桃源”或置身于“极乐世界”,具有生生不息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2.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发话主体强烈的情感,对审美客体是变形的反映,所创造的反映审美客体的言语是变异化的,超越了语法结构形式,体现了发话主体自由的精神活动,即一种有生命性的活动,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直觉。艺术语言的审美直觉具有直接性和完整性,具有情感的体验性和发话主体直觉感受能力。从而赋予心象以丰富的含义,心象由艺术语言反映出来,便成为意象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自然语言包含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艺术语言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体验,是发话主体情感色彩的能动,它唤起了人们情感的愉悦,激发了人们心灵的力量。它是发话主体心象的真实性,心象浸润着发话主体心理特质和精神内涵。它遣词造句突破常规的语法,达到了自然化的境地。它反映了发话主体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论艺术语言是一种情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交际时反映客观世界和心理行为的载体。语言的选择使用表现了人类交际的目的性、语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发话主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理行为,即理性行为和情感行为。科学语言是发话主体的理性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属于发话主体的审美行为。它表现为一种情象,即意象方式。它反映情感时的核心是借助于情感因素的互渗的表象,这表现了艺术语言的情感的运思过程和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  相似文献   

5.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生命体验的呈现行为。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心灵性是同构对立的。艺术语言的符号表现,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我表现,也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与其他行为组成了一个整体,集中表现了发话主体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6.
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指艺术语言向发话主体和受话主体生成和显现美感的过程。它往往指向非实体性。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不同于科学发现。它是某一存在物的意义向审美主体生存和显现的过程,是审美主体在自身感性生命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建构。这样,决定了艺术语言的独创性和自然性,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理想,从而唤起受话主体心理意象的涌现,追求非实证物象的丰富神致和情致,使艺术语言意象生发出气韵的生动和艺术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艺术语言的主体行为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生命体验的呈现行为.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心灵性是同构对立的.艺术语言的符号表现,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我表现,也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与其他行为组成了一个整体,集中表现了发话主体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是变异的,偏离了语法的言语艺术。它以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一体的艺术审美反映,建构了一个表现现实和人的精神的审美空间。而建立于原始性思维、儿童性思维的直观感受力基础之上的艺术思维则是构建这个审美空间的内部机制。它具体体现为一种由于情感原因,包孕了艺术想象功能的本质被透视着的表象自然运动。艺术思维把发话主体观念性的审美意识和以感性形式而存在的表象统一起来,向物态化的审美意象转化,并使之因荷载了发话主体的生命意蕴而获得艺术语言审美空间的内核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发话主体在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中,常常将自己对世界的审美体验融进了艺术语言。发话主体对世界的新的审美体验需要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新的艺术语言也就自然产生。发话主体的艺术语言不仅反映了他对某一具体的事物的审美体验,还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整体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模式是人对世界的模式化的审美体验方式和认知方式。发话主体对传统的审美体验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对传统的表现模式既有继承,也有超越,发话主体超越了固有的表现模式,艺术语言便产生了。隐喻是这种艺术语言得以产生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的审美体现了审美活动的情感的思维形式,它是发话主体一种特异的审美发现。它是一种自然的表情语言,使言语脱离木讷之气,瞬间鲜活灵动起来;它是发话主体自然的心象形成,所以艺术语言之兴,关键在于取象,使之升华为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1.
艺术语言是审美化的言语形式,它具有"有意味"性.它打破了正常的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言语形式.艺术语言的变异性和"有意味"性组成了艺术语言的审美化的言语形式的整体,它给人以变异和虚象的新颖感,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曾焕鹏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4):47-50,79
意境的生成并不神秘,也不单一。意境的生成会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缤纷多姿的色相。只要因需而设,自主寻觅,终会营构出散文天地百媚千娇的意境景观。创设散文意境的笔法不止借境移情与缘境生情这两种,融情于景、体贴物情、动静相映、联想想象等,都是趋达散文意境的通道。  相似文献   

13.
意境的现代性研究中衍生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意境的形象性问题,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的美学性质等等。意境是特种艺术形象,是由语象、意象依某种美学规则建构而成的三维空间形象,是实境和虚境的结合体,并以虚境的存在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是与常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现实,是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表达现象。艺术语言以常规语言为基础,是常规语言的艺术化和创造性的运用,而文学语言则是艺术语言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艺术语言的审美意义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层音形特征和深层艺术技巧两个不同的层面,构成音韵美、齐整美、精确美、形象美、蕴藉美、幽默美、机趣美和风格美这八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语言具有单层结构,艺术语言具有双层结构。普通语言的单层结构决定其单一功能即表述功能,而艺术语言的双层结构决定其双重功能即表现功能:第一,传递语义信息的功能;第二,传递审美信息的功能。艺术语言凭能指与所指的偏离,语法变异、运行情感逻辑等手段实现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语言的“本”审美活动,实际是一个审美意象过程,意象是艺术语言的本体,艺术语言的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问题,艺术语言蕴育着发话主体的情、意、神,所以它才有活的生气,使象活真情为,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反映形式,所以它的拘泥于一种形式,它的生成情就象是发话主体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的形式化,它外,形象感人,它内,蕴藉丰富,给人以无限的遥思。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不应拘泥于“当下”,而应放眼于普世,应为提升全民族的审美化与审美精神服务,此为艺术教育的理想;其实现方式应以“开放性”为始发点,以艺术素质教育为其实施机制,并以艺术教育工作素质的提高为根本;艺术教育理想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社会各方的参与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的语言活动,它是以一种变异的超普通语言的手段来创造出生动可感的意象而实现其审美功能,完成其艺术效果的。一切语言材料到了艺术语言中都要经过艺术的熔铸和加工,使之为创造艺术形象服务。古人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化的途径。人的精神美质,情感美质,只有通过“立象”的过程,也即艺术化的过程,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在纷纭的世象中,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把握至美,外化于形,于是,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玩味不尽的美的语言世界--艺术语言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