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睿子 《江西教育》2006,(12):14-16
家住昌北的大海在市中心某中学读初中。大海是个贪玩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父母望子成龙,给大海请了不少家教老师,可上风节课以后,不是老师嫌大海家偏僻再不愿上门.就是大海父母嫌老师家远上课不方便。上过几次课后就不了了之。近来,大海的父母注意到了在哈尔滨、上海、新疆、郑州等地兴起了“电话家教”,据媒体报道说还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和欢迎。于是大海的父母打电话给报社询问此事.说南昌若是有这样的服务。说不定能够解决他们的烦恼。  相似文献   

2.
我与我家     
晓语: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正面临中考。我的父母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虽然我们家条件并不宽裕,但他们仍坚持要给我请“家教”,说“别人家请得起,我们也请。”我觉得和别人攀比没必要,但又怕因为不请家教补习考不上重点高中。我和父母谈了,他们说了一大堆请家教的益处,而且说,凡是请了家教的学生成绩基本上都提高了。我很矛盾,觉得请了家教后学习压力反而会变大。家教真的是万能的吗?江西韩伟韩伟:如果把家教比作是中医所说的“药补”,那么学校正常的课堂学习就是“食补”了。有道是:药补不如食补。…  相似文献   

3.
采访地点:郑州市河南家教指导中心采访方式及对象:在亲子座谈会上随机采访6个孩子和6位家长采访时间:2006年3月2日(记者:“亲情作业”是近两三年兴起的一种家教方式,目的是改变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漠视家长辛劳的现状。寒假里,不少中小学校甚至大学都给学生们布置了“亲情作业”,要求学生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为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做一次家务等等。对此,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见仁见智。今天,就请大家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孩子们说孩子A(初三学生):在我们家,我老爸特反对这“种亲情作业”,他说…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作为班主任,我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有些学生不大尊敬家长,嫌家长思想保守,跟不上时代的“新潮流”。有个别学生还以能顶撞家长为荣,以此炫耀自己的本事。一位家长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进步,这是让我们家长欣慰的。但他在家里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就是瞧不起父母,常对我们发脾气、顶嘴,闹得家庭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5.
新闻观察     
“知识型陪玩保姆”流行上海 据《新闻晨报》报道,今年暑期,上海不少家长给孩子找家教不再为补课,而为了陪孩子玩。在复旦大学家教部,记者看到十几份要求家教老师全天“陪玩”的登记单。和普通家教相比,家长更看重“陪玩”家教老师的素质,一致要求“诚实可靠、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大学生作“陪玩”,有的家长甚至还提出字要写得好、至少有一两项爱好专长等要求。为了让老师和孩子能够“亲密接触”,不少家长还包老师吃住。 据了解,暑假留校的学生多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外地学生和志愿考研生,其中不乏品学兼优者和优秀学生干…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7.
一网上披露南京等地悄然兴起一种新兴的家教形式:“托付教育”,就是家长把孩子托付给老师,吃住在老师家,由老师辅导、督促检查作业、指导预习功课,家长按月缴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老师大都是家长们信得过的、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一般是重点中学的退休教师或在职教师。被托付的孩子大多来自于中、高收入家庭。这一家教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一些议论,有的欣然接受,有的感到困惑。其实,作为一种家教形式的“托付教育”,它与以往的家教不同之处就是受教育的地点变了,也说明家长推崇家教的程度在增强,以至于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别人。当然这种现象自有其来…  相似文献   

8.
社会是教育学生的大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关系到整个社会,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学校要主动争取社会力量,不断拓宽教育领域,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搞好“三结合教育”,努力实现开门办学。“家校互动”就是向阳小学搞好“三结合教育”的重要举措,“新乡市示范家长学校”的荣誉称号,就印证了向阳小学在家教工作方面的付出和收获。  相似文献   

9.
“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王老师,我是××班的班主任,有位学生昨晚给家长打电话,说自己不想上学了,今早家长来学校,我们劝了学生一节课,他就是低头不语,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让他们去找你聊聊可以吗?”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一次,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量子教育学程实验班”上,听一位学生家长讲述起她的一位邻居女孩的真实状况:小时活泼可爱的孩子,上学后因成绩不好,被父母请家教、上辅导班,给弄得精神疲惫、麻木不堪。现在只要家长一提:“咱们再请个语文老师来补补”,孩子就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一刀;或是说:“要不也学别人家孩子去上个‘英语班’”,孩子  相似文献   

11.
李卫东 《中国德育》2004,(12):34-35
不久前,有学校对全校600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在“最害怕老师说的话”一栏里,“明天开家长会”排在第3位。为什么学生这样怕开家长会?因为在学生眼里,家长会就是老师在家长面前对他们进行的批斗会、揭短会、告状会,往往父母开完家长会后要对他们实行“秋后算帐”,所以他们不敢、甚至不愿家长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不通知家长、以种种借口说家长没空来、  相似文献   

12.
欧阳慧 《江西教育》2003,(13):31-31
家教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撒起娇来总是很任性,有时哭闹得一发不可收拾,任做父母的怎样惯他哄他,就是不理睬,反而哭得更加厉害。家长干脆回避,由着孩子哭闹,孩子见没人搭理,自觉无趣,竟自个人玩开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何尝不是这样。经常听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以琢磨。老师爱生如子,倾注心血,给优生优待,后进生特殊关照。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优生“没人情”,骄心日重,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后进生“不领情”,反师道行事。总之,爱心无数换不了学生一颗真诚的心。在叹息爱心不被学生理解的同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教书育人岂止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妈妈,明天开家长会,介绍家教经验,你的发言准备好了吗?还要评奖呢!”女儿的话令我茫然不知所措。我虽说是高中毕业,但却未上过讲台,这次女儿参加舞蹈表演,榜上有名,老师点名要我们作家教经验介绍。我和爱人你推我,我推你的,惹得女儿在旁边说话了:“还说我不大方、说我是胆小鬼呢?说不定呀———我的不大方就是你们遗传的!”我瞠目结舌。女儿“教训”的是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家长岂能仅是管吃管住管花钱,称职的父母更应该时时注意孩子的身心发展。于是,我拿起久违了的笔,…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宏艳老师是我们的新朋友,这期的“家教话题”,我专门请她来和我们谈谈关于消极的父母意识——把一切都给孩子这个话题。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做父母的往往容易与孩子形成密切的“一体感”,有了孩子便失去了自己。读了孙老师的文章,家长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悟吧。为了孩子,父母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纠正消极的父母意识,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教育视野     
▲北京崇文区小学的老师每周五都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和父母谈一次话,谈话的内容由学生和家长决定。每周谈话后,由学生或家长向学校进行口头或电话反馈。这种“谈心作业”试行一个多学期以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选一个双休日,走进一些重点学校的名教师家里,你或许可以看到“壮观”的家教场面: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里,客厅里坐着学生,书房里坐着学生,卧室里坐着学生,老师穿梭其间,给这堆学生讲解,让那堆学生看书、做题。那情形,倒像是边远地区的“复式教学”。那种和风细雨、灯下育儿的经典镜头早已模糊,现代家长更情愿把孩子送到老师家里,送进各种特长班,或是聘请在读大学生给孩子辅导功课。家教,正以如火如荼之势在城乡各地迅猛发展。家教,何以这样热浪滚滚?家教,你将走向何方?且随我们一起走近家长、走近学生、走近老师、走近专家…  相似文献   

17.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批评声中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妈妈最常说的就是:“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你怎么又……我都说过多少次啦!”等等,这样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然而当我在美国教书后,我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父母,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美国家长和华人家长在听到老师的批评时,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胆怯     
读中学时,有一年我成绩进步很快,学校里开期末表彰大会,我被作为学生代表选去演讲。为了能够给与会的家长们一点启发,老师特意找到我,说:能否让你的父亲或者母亲上台讲几句话,跟别的学生父母分享一下家教经验?  相似文献   

19.
兰兰快要上初中了,可令父母担心的是,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且在班上调皮出了名。晚上,班主任老师给家长打来电话,说兰兰最近学习很不专心,上课好做小动作,作业经常完不成,还时常跟同学吵嘴打架。“一个女孩子,怎么变得比男孩子还坏?你们家长如果再不抓紧孩子的教育,只顾赚钱,我们老师也无能为力了……”班主任在电话里大声地说。“是,是的……多,多谢……”兰兰妈妈语无伦次地说,无力地放下电话。她头脑嗡嗡作响,心乱如麻,一时不知所措。“你,你这个坏孩子!”兰兰妈妈气得脸色发青。“我不是坏孩子!”兰兰正在做作业,倔强地一扭头回道。“…  相似文献   

20.
现在,大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子女的教育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往往不惜代价。于是,给孩子请家教就迅速升温,并越来越热。那么,在同学、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家教这个“宝葫芦”到底灵不灵呢?家长:请总比不请好家长张蕾:我家要是例外,岂不是对不起儿子?请总比不请好,不请不放心啊!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心愿。家长卢立:家教,挺好的。请了一段时间的家教后,孩子成绩有进步。现在学校里竞争那么激烈,做家长的只能设法让孩子不落后。家长王小伟:虽然知道孩子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也不希望孩子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