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特有的"艺术政教化,政治艺术化"文化传统、以长官意志为主的人治政治、艺术与应用交融的"泛文学"观念和公文作者的文学化素养决定了古代公文写作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也决定了古代公文具有形象化、情感化、风格多样化等文学品格.古代公文是传统文学的重要部门.古代文学研究应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真实",开阔研究视域,矫正研究方法,避免用西化的、现代化的"纯文学"观念打量中国传统文学的削足适履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项雷达 《文教资料》2011,(36):141-143
公文发展到北宋,始于后汉并一度盛兴不绝的浮靡文风经由北宋文人政治家的努力,得到了彻底的改革。儒家思想在北宋的复兴造就了一批批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政治家.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政治中,而作为政治运转的重要载体.公文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这种文人政治的精神烙印,并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形成了北宋公文一个鲜明而独特的标记——文士风格。从北宋文人的文章观念、公文的行文特点以及情绪风格,即可了然文士风格在公文中的体现,并对北宋文人政治的特点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3.
罗丹 《文教资料》2014,(29):101-103
魏文帝曹丕在中国古代公文史上一直是公文理论批评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公文创作的实践人。曹丕的公文写作文种众多,不仅文中包括多元的政治思想和举措,而且曹丕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使得其公文的风格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古代公文中情感存在的原因:人治替代法治的治国传统、文学与非文学的交叉渗透以及公文作者的学者化和文人化;同时根据情感内容、表达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对古代公文中的情感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北宋是公文的一个极其繁荣的时代,本文尝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北宋公文繁荣的原因,包括基础的政治制度层面、重大改革的科举制度、公文主体北宋文人特有的士大夫精神、独有的党争与文学的互动和文学流派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6.
公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思维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是一种“代言”性的写作形式,其写作主体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公文自身的性质、功能与其他写作形式、尤其是文学写作有着质的不同。因此,表现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这种不同,对于把握公文的写作规律,提高公文的写作质量,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皆参与了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观念及文化心理的塑造,使之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取向,从而使中国文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发展过程的考察与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的山水文学经过了由文学中的山水到山水文学,再回归于文学中的山水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同时,在此一过程中,作为山水文学之主要写述对象的山水,其功用也由比德嬗变为感情寓托,再进而成为烘托和映衬人物或情节之背景。通过这一纵向的描述与说明,揭示出一定的与文学、与文学思想发展有关的理论素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公文言辞优美,言简意赅,用典精当,文风活泼,读之令人爱不释手。认真学习、借鉴古代公文在语言方面的艺术,对于今人撰写公文和文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元代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由异族统治而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文人感到空前失落的一个时代。七十多年的科举中断使得无数文人不仅无法通过科举来实现其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更无法通过科举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身份改变。而作为元代文学之代表的元杂剧,更是集中体现出文人的这一失落之情。本文通过分析几部元杂剧中与选举密切相关的人物形象及其不同境遇,结合元代相关的选举制度,揭示有元一代文人的精神失落与苦闷。  相似文献   

11.
刘筱琰 《文教资料》2013,(29):145-146
奏议类公文是古代公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奏议类公文无论在公文方面还是文学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性质。本文以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从文学性的角度简述各朝代奏议类公文写作特色的沿革,在语言、结构、手法、风格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其中一些现象的原因、影响进行探求。  相似文献   

12.
刘孝绰作为昭明太子萧统东营文学集团的首席学士,在梁代中期文坛有重要影响,这包括他所进行的“文质彬彬”文学理想的探索和文学总集编撰工作的实践对《文选》的启发。同时在他身上反映了士族文人与皇权政治的依附利用关系。但身显名贵的功利目的,是造成其文学探索缺乏深入与贯彻,与创作实践形成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由于海派和京派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不同,因而他们的艺术追求也迥然各异。海派文学明显地带有商业化特色,京派文学则具有超政治的艺术情趣。而那些提倡自由文学的中间派在国共两党的激烈对抗中理想终成梦呓  相似文献   

14.
王舒雅 《文教资料》2008,(34):42-43
公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具备了自己的特点,与文学有了较多的差异.而文学与公文又都离不开叙事.通过公文与文学叙事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叙事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归纳出公文的特点以及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从而指导公文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悲情表达是我国古代文人作品--特别是文人诗词--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此文学现象,从古代文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及这种生命意识与社会现实的种种冲突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多方面的考察.认为,悲情表达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突出的、源远流长的文学现象,除了别的因素外,古代文人的生命意识,及这种意识所引起的个体要求与现实的种种冲突的难以解决,是古代文人解不开的心结.  相似文献   

16.
公文为临民治事之具,公文的制发与民无涉,这是中国古代公文的传统。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国公文制度将国民纳入公文作者系统,国民以公文为工具,表达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权利诉求,在公文制度上维护了"主权在民"的面子,在公文实践上也取得了一定实绩,是近代公文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南宋文人非常爱好交游,这与当时的商品经济繁荣、政治偏安、文化兴荣等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南宋文人在交游中爱好切磋文学、唱和论道,形成了许多文化圈子和文学流派,因此笔者尝试以文人交游为切入点,刍议南宋文人交游与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南宋文学研究做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儒家思想为尊,因此,古代公文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思想、出发点或证明具体观点的论据。这不仅使公文思想深邃、富有内在张力,也使儒家政治伦理和实践理性得到传扬。作为临民治事工具的古代公文与作为儒家思想具体表现形式的儒家经典相结合,成为“治统”与“道统”有机结合、互相补益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9.
历来评价《谏逐客书》,主要立足于一般文章的写法或文学欣赏的角度。实际上,《谏逐客书》是一篇优秀的古代公文。只有从文书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该文,才能真正认识其价值。该文具有实效性显著、针对性强以及“对事的论断”的典范性三个方面的公文特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南朝文学中桃源意蕴的仙境、唐代文学中桃源意蕴的个性化、清代文学中桃源意蕴的追求等,以桃源意蕴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美好希冀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