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 ,对艺术创作的灵感现象 ,陆机《文赋》较早作了自觉的研究 ,本文围绕《文赋》对灵感的探讨 ,从灵感的突发性等三个方面展开论析 ,阐释灵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陆机的《文赋》是文论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篇章,由于诞生在老庄之学风气大盛的时代,《文赋》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作者论述文学创作时的准备、目的、情境、思想和灵感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赋》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代代以来,《文赋》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从“诗缘情”角度把握理解《文赋》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方面的研究愈来愈趋于成熟;二是从创作论的角度对《文赋》的阐述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三是从文体和语言角度研究《文赋》,涌现了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研究论文。对《文赋》研究进行反思有助于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陆颖 《文教资料》2012,(26):28-29
本文从审美角度追问《文赋》如何达到"穷形而尽相""曲尽其妙"的极致,完成生之"有涯"和文之"有限"向天地境界的转化。结合魏晋文士普遍的生死忧虑,本文通过对《文赋》中的感物说、创作论、灵感说三个方面的解读,揭示陆机在生存价值及生存形态问题上的人生境界思考。  相似文献   

5.
陆机在《文赋》中曾说:“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以于胸意,言泉流于唇齿”。就足说:当灵感来临之时,想像丰富,目光锐利,思路清晰,能把纷繁复杂的事物和素材整理的条理清楚;文思如风似泉.奔流千里,语言扬扬洒洒。一挥万言。陆机的这段话充分证明了灵感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承继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陆机《文赋》为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嶸《诗品》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可说为六朝整体美学朝向"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的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陆机《文赋》之所以会在西晋初期出现,实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意涵,其是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的,乃是庶族追求仕进、力求攻文下的产物,可被视为是庶族文士对文学进行想像的理论著述。本文除点明《文赋》与庶族文人"柔顺文明"心态所具有的关联外,更冀以厘清陆机《文赋》审美意识?自儒、玄调和的思想源头。在此基础上,则将进一步点出,陆机在《文赋》中所提出的乃是一种以易、老概念下的"自然"为本的文学本体观,其具现为理论的层次即是:对具有永恒之美的文学特色的阐述;以个人才气为主、注重想像、灵感的创作论;以及尚未超越儒家教化观点的文学功用论。  相似文献   

7.
杨晓昕 《天中学刊》2007,22(1):62-64
陆机的《文赋》是文论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篇章,《文赋》中的部分理论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对《文赋》中所蕴涵的道家思想作一探寻无疑是必要的,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文赋》的理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灵感的探讨兴于六朝,这时期影响最大的是陆机和刘勰。具有发端意义的《文赋》生动地描述了灵感与文思的关系,《文心雕龙》则进一步将感物与灵感联系起来考察灵感的产生,并深刻地触及到灵感过程的创作心理机制的本质。唐以来文论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灵感论,主要观点有:灵感是创作的最佳状态,在灵感推动下进行创作,可达自然浑成之境;灵感可由外物触动与研读诗书激发;灵感稍纵即逝,故作者须时时“身在意中”,对灵感保持高度警觉,“兴来即录”;灵感的来去受制于创作主体的心境;灵机成异趣,不可苦吟亦不必拘于有无“寓意”;灵感来自偶然;灵感来自必然。  相似文献   

9.
就文学创造构思阶段灵感问题的认识,从士衡《文赋》“天机”论到彦和《文心》“神思”说,可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流变脉络。陆机与刘勰关于灵感的讨论,就其本质、特性、来源诸方面皆有阐发:关于本质,灵感内涵的确定性逐步提升;关于特征,从单纯的现象描述发展到现象背后学理的揭示,展示了对灵感特征认识的深化;关于来源,从无以识之到提出灵感产生系统方法论,体现了灵感理论化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灵感学说于魏晋时期,士衡、彦和二人之间,完成了跨越式发展,为丰富中国古典文论体系做出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灵感的产生千百年来,哲人、艺术家、科学家向往着灵感,追求着灵感,却未能对它作出过确切完善的解释。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存在,以及人们确认灵感的实有。较早使人们感觉到有“灵感”这个东西的,还得从写作算起,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一种天才和灵感。”我国晋代陆机在《文赋》中就具体描述过:“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当灵感来到时:“思风发于胸臆,言  相似文献   

11.
选题为教育研究活动确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对教育科研的成败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献法、灵感法、同步法和特色法等是教育科研行之有效的选题方法。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的目标,建国后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和追求和谐社会,系统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和奋斗目标,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元智能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巨大。在简单介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论述该理论对英芙文学网络课程设计的启发、英美文学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及具体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布莱希特的创作深受中国文学影响,中国哲学推动着布莱希特的创作灵感,中国戏曲成就布莱希特的创作辉煌。布莱希特创作中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成为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5.
刘勰所期待的"江山之助"应是在某种特定情感的驱动下,创作主体恰当地利用"江山"的启发与帮助,走出片面模山范水的文坛怪圈,创造出物、情、辞相统一的作品。刘勰之后,受不同时代各种文论思潮影响,"江山之助"得到进一步开掘,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刘勰首倡之功绝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普实克是欧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创者,他在富含自由因素的左翼立场上,将革命化的价值系统与自为的审美精神、宏大的史诗精神与个人主义的抒情气质、激进的现代意识与对传统的丰富理解,结合为独特的理论形态。其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启示,展现了左翼文论所可能的开敞维度和深刻向度。  相似文献   

17.
论述同作为京派代表作家沈从文、汪曾祺的代表作《边城》、《受戒》相同的地方,并从作品展现出的地域色彩、人物形象及结尾和作品命运几方面论述它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课程教学大纲可以有效保障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而课程则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和核心,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很有必要。文章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儿童文学课程大纲为例,通过对其儿童文学课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论述,以期对我国高校教师树立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所借鉴,从而对我国儿童文学课程设置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启示,并能够灵活借鉴美国相关课程设置的优点,使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程千帆先生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其具有启迪意义的学术研究方法亦为人所称道。文史结合、考评结合、大小结合这三种研究方法在《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这本专著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余廷明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34-36,40
拜伦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大诗人。他的诗篇极大地激励了众多的著名的艺术家。不可否认,拜伦的文学创作与其同性恋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与几位男孩的浪漫史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研究拜伦时,要正确理解这位天才诗人,我们不能忽视他的性取向。随着社会进步,他的同性恋生活不会使他的作品黯然失色。他对文学的贡献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