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摄影记者以用图片传播新闻信息为己任,他是特定的社会角色。摄影记者的角色意识就是按照新闻摄影特点和拍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这种角色意识表现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应有的角色意识 新闻意识 摄影记者首先应想到自己扮演的是用可视形象传播新闻的角色,时刻不能忘记你首先是一个新闻记者,只是传播新闻信息所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你应该具有文字记者所拥有的所有新闻意识,即对新闻信息具有常盛不衰的寻觅欲望,从一般人司  相似文献   

2.
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是新闻摄影记者的政治职责,是指导记者采访实践的灵魂.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选择报道角度可以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这里存在着一个用不同的报道角度去表现和反映的问题.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指导选择报道角度,才能较好地发挥传播信息、解惑释疑、稳定社会的作用,反之,就会帮倒忙,给社会添乱.对此,我多年来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摄影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价值进行探讨,对新闻摄影记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新闻摄影质量,提高阅读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码摄影器材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创新,全民摄影时代已到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将拍摄的作品上传和分享,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这对于专门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记者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甚至给新闻摄影记者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作为专门的职业化工作者,应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资源,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与"路人照"形成明显的差异,以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受众提供更多具有美感和新闻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与文字记者有必要学会使用照桕机一样,摄影记者也有必要拿起笔来,使自己成为“全能”记者。这个问题可以从狭意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狭义来说,提高与加强摄影记者的文字意识,是提高摄影记者综合素质、把握新闻瞬间细节能力的重要手段。从广义来讲,在提高整体摄影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其语言文字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以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修养,是摆在摄影记者面前的首要任务。现在新闻摄影界有一种认识,谓“摄影语言高于一切”,是说面对一幅照片,你一看就被吸引住了,被  相似文献   

5.
摄像记者是新闻记者队伍中的一个特殊兵种。有人说他是新闻队伍中的“尖刀班”和“敢死队”,这说明摄像记者必须时刻冲在新闻前沿和亲临现场的事实,也是摄像记者区别于文字记者的个性所在。角色意识和思维方法主要是对新闻摄像记者讲。摄像记者以摄录图像传播新闻信息为己任,是按照新闻摄像特点和拍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这种角色意识表现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一、新闻摄影采访的形象积累所谓记者的积累就是采访前的准备活动,而摄影记者的积累与文字记者的积累相比,多了一项就是形象积累。因为新闻图片的社会效果是靠形象好坏来衡量的,如若形象不能在感官上或心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已不是专职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与编辑也纷纷拿起相机、手机,一人身兼数职,自己拍摄图片,方便快速。面对变革,摄影记者需要转变观念,拍出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受众喜欢的图片呢。新闻摄影的当务之急现在新闻摄影的当务之急,是必须适应和满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展和社会大步前进的需要。在全媒体时代下,对摄影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摄影记者应该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  相似文献   

8.
瞬间意识是新闻摄影记者拍好新闻照片的一个重要条件。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一张新闻摄影作品的优劣,取决于摄影记者瞬间意识的强弱。一个新闻摄影记者,不是毫无头脑的实录者,更不是机械拍摄的机器人,而是有敏锐头脑,能真实、典型、生动地记录瞬间形象的新闻摄影家。瞬间意识的概念所谓瞬间意识,就是记者对于正在发生、发展的客观事物的某一状态或特征的迅速反映。在新闻  相似文献   

9.
有位新闻摄影工作者指出:“新闻照片是向读者谈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如果能和多数读者一致.它的感染力就出来了。我们记者到现场就是要寻找读者的感觉。”(贺延光《中国摄影》1996年第4期)“寻找读者的感觉”是绝大多数摄影记者在拍摄时考虑的重要方面。“寻找读者的感觉”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受众意识”。在大众传播系统中,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一样,来自客观现实.又流向受众.供受众消费。传播是新闻的实质,也是新闻摄影活动必须注意的首要环节。研究新闻摄影的受众心理,能够更好的发挥新闻摄影的传播功能,增强新闻摄影在受众…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佳作从何而来?综观新闻摄影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基层是佳作之源。那么,摄影记者如何强化基层意识呢? 一、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由于拍摄新闻照片有别于文字记者的采访,因此有人认为摄影记者无需像文字记者那样“挖”新闻,关键是“抓”瞬间。摄影记者下到基层能不能“咔嚓”一声,拍完走人?要不要心入?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强化摄影记者的基层意识,除了下基层,还必须与基层的群众交朋友,上至机关干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如何出新,如何迅速捕捉新近发生或发展变化着的新闻事实,不失时机地进行报道呢?突发新闻事件,稍纵即逝,不可重复,摄影记者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无法补救。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应时刻处于一种待命出击的状态。只有这样,摄影记者在得到准确的新闻信息时,才能迅速出动,把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记录下来。那么,如何使摄影记者能及时获得信息呢?沈阳日报先后为摄影记者配备了 BP 机、无线电对讲机和  相似文献   

12.
“摄影记者”与“记者”的关系 “摄影记者”是以摄影为报道手段的记者。也就是说,“摄影记者”的角色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摄影。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都是记者,他们各有不同,前者以摄影为报道手段,后者以文字为报道手段。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摄影记者对“摄影”角色的意识很强烈,而对“记者”角色的意识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3.
一幅新闻照片,不能没有主体,失去主体,便失去照片存在的意义。新闻照片的主体是摄影记者和读者共同关注的。记者通过照片上的主体传播新闻信息,读者则通过主体了解新闻信息。那么,如如在新闻摄影中出主体呢?根据笔者的新闻摄影实践和教学体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如何出新,如何迅速捕捉新近发生或发展变化着的新闻事实,不失时机地进行报道呢? 突发新闻事件,稍纵即逝,不可重复,摄影记者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无法补救。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应时刻处于一种待命出击的状态。只有这样,摄影记者在得到准确的新闻信息时,才能迅速出动,把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记录下来。那么,如何使摄影记者能及时获得信息呢?沈阳日报先后为摄影记者配备了BP机、无线电对讲机和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摄影一直是困扰新闻摄影界的一个难题,许多记者对如何用新闻摄影反映市场经济感到困惑、迷茫,认为经济新闻不适合用形象来反映,有的甚至对经济新闻摄影采取回避的态度。 新闻摄影不能游离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记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进程是摄影记者的历史责任,不可回避。摄影记者只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知难而进,着力提高经济新闻摄影的水平,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那么如何提高经济新闻摄影的水平呢?我认为应  相似文献   

16.
肩负反映现实、记录历史重任的新闻摄影,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闻摄影要担负起形象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任,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努力赶上时代步伐,具体说,必须有政治意识、中心意识和精品意识才行。 一 新闻摄影作为党的宣传手段和新闻舆论工具,是依托形象化来反映政治的。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讲政治,这是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对新闻工作者高标准的政治要求。摄影记者讲政治,就是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政治渗透到不断探索新闻摄影规律和不断改变思维模式之中,才能够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发现新闻,拍摄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新闻照片。 摄影记者讲政治,要有政治洞察力,有了这种洞察力,在采访中才能鉴别出哪些题材应重点拍,哪些题材应快拍。摄影记者讲政治,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政治敏感性强的人,不做那种人云亦云的摄影记者,而要把当前的政治与我们形象报道的内容结合起来的摄影记者。要满腔热情地把镜头对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有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用政治家的头脑去思考,用政治家的眼光去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全党全国工作的大方向,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拍摄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新闻摄影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有利于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是报业竞争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赋予摄影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9日,《东南快报》刊发了摄影记者柳涛拍摄的一组题为“马路陷阱”的新闻图片,3幅组图记录下一名在大雨中骑车的男子狠狠跌倒的瞬间(见附图1、2、3)。这几幅照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并在业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新闻摄影职责与道德”的讨论。支持的声音是,摄影记者的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反对的声音是,记者的职责不该超越社会公德,现场的记者即使不是“守株待兔”,至少也应该选择先助人而非先拍照。  相似文献   

19.
胡凯 《传媒观察》2014,(6):60-61
正与文字记者不同,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摄影作品的实践中,往往更多会考虑如何通过新闻图片来传递信息。有些摄影记者认为新闻摄影主要是靠"个人感觉",不用遵循什么"清规戒律"。实则不然,新闻摄影也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拍摄新闻作品也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如果仅凭"个人感觉"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新闻摄影作品的效果。一、创新表现手法,新闻摄影也可以"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记者,不论是摄影记者,还是文字记者,兼具的职业特点是传播新闻、传递信息。一张照片,没有新闻价值,我们只能称之为艺术摄影或普通摄影,而不能称之为新闻摄影。这就是说,新闻摄影也同新闻报道一样,是以传播新闻、传递信息为己任的,它可以用视觉形象来传递信息,同文字报道相比,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