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以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这一目标有利高职教育的方向定位。在质量问题上,围绕培养目标行事,就有了方向和“准星”。同时,培养目标也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定位,即应用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标准作为高职教育自身的质量定位,为社会培养急需应用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实现“科技强军”战略的根本所在。本文分析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并对如何提高培养质量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既懂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的人才。能否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是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鲜明特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极其重要的项目,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胡立国 《继续教育》2004,18(12):85-86
要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人才是制胜、兴军之本,没有一大批想跨越、敢跨越、能跨越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和实现质量建军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现代建军治军人才,尤其是指挥和打赢高技术战争的领导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十六大把“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军委、总部对此提出了明确规划和要求。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采取切实措施,努力造就一大批  相似文献   

5.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面向未来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张建林  吕楠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1):62-65,71
“一流本科教育”就是相对于同类高校能培养出符合本类别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本科教育,其核心竞争力要素是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条件、教学工作水平、教学特色、生源质量、社会声誉。所谓高质量人才的一个核心指标是其创新精神与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当前我国高校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必须彻底贯彻科研引入教学过程经典理念,使其不仅体现在“教”上,更应该体现在“学”上。  相似文献   

7.
建设一流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师资队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教育“高技能、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是关键,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因此,高职院校应研究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对实训师资素质的要求,分析当前实训师资队伍现状,有的放矢,转变观念,采取可行措施,建设一支一流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已日益成为校园管理的焦点问题。   从我园的社会期望和发展基础看,要把幼儿园办成一流的全面示范性幼儿园,必须优化教育管理,以名副其实的一流教师素质为技术保障,以一流的保教质量为效绩保障,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以下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具体思路。   一、确定宏观的“双优化”管理目标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管理,只有优质的人才,才能使事业优质发展。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源于高素质的教育管理者。在本届园长任期目标中,我们制订了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军队院校与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队院校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要建立新的教育观念和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办出一流的教育,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人才素质观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面向21世纪,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人才素质观的理论基础;重视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邓小平人才素质观的核心内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人才素质的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教育“三个面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战略取向;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