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培训》2000,(2):7-8
我国12亿多人口 ,9亿在农村 ,4 6亿农村劳动力。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中有一个庞大的低文化群体 ,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 ,执业 ,就业能力 ,使这个群体能不离土、不离乡、不离岗、不离家 ,就地培养就地使用 ,是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是承担这项任务的主要基地。一、农广校教育的优势、特点和作用农广校自1980年创办以来 ,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 ,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的办学宗旨 ,适应了我国国…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村级干部培训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县、乡(镇)级党校,主要培训内容是政治理论;一是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主要培训内容是专业技术。本文就农广校如何开展村级干部培训谈谈自己的看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创建于1980年12月,是一所农村远距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下设省、地(市)、县(市)分校和乡镇教学班,采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面授辅导和函授等多媒体、多形式教学。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基层,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3.
农广校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形式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张树恭,李桂清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创办至今整整15年了。15年来,农广校从无校到有校,从无位到有位,从有位到有为,为提高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科技素质,为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总面积 20.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36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6%。现有71个贫困县(市),占全省县(市)总数的66. 4%,其中列入国家级贫困县(市)为 50个。1999年,陕西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0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 5854元少 1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45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 2210元少 754元。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遂宁市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市,全市370万人口中有330万在农村,农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纺织工业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对村社干部进行中专学历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本领的系统工程——“村社工程”在我市迅速健康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全市村社干部的素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受到当地党政和农民的一致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校十七年来,坚持“三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宗旨,为农村培养了数百万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与广大农民的厚爱。特别是全国农广校第十二次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办(1997)44号文的下发对农广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农广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遇。 如何使农广校工作蓬蓬勃勃、扎实有效地向前  相似文献   

7.
霍玉文 《成人教育》2012,(1):15-16,17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系统是我国最大的直接面向"三农"的办学机构,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全国"农广校"系统整体上面临着办学效益下降、生源萎缩、功能式微等发展困境。"农广校"要走出困境,实现新生,走转型之路是其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从"农广校"转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转型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推动其主动调整自身的结构状态,实现转型,更好地担负起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迁安市镇乡成人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培训基地和中心的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培养一大批农村急需的初、中级技术管理人才,镇乡成人学校和市职教中心、农广校,以及农、科、水、林等涉及局委联合办学。一是在全市实行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到1997年底,全市共培训务农劳动力26.6万人,其中农民技术员2821人,绿证获得者11800人,实现了每280亩地有1名农民技术员,每62亩地有1名绿证农民。二是1996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应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WTO后,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必须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生产、贸易、金融、服务等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各行各业科技含量的增加,将促使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调整和水平的提高,这为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对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广大农村、培养人才的农广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人力和智力资源支持,是值得我们农广校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一、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对农业广…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承德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全市8县3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6个,省级贫困县1个,75%的人口在农村。为解决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匮乏和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问题,2004年承德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由市、县、乡三级财政出资,为全市2559个行政村每村培养一名具有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能带动农民致富、扎根农村创业的“永久牌”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平谷区农广校紧紧围绕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题,于2004年1月开始继续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截止到2005年12月,已在全区16个乡镇举办了果树、蔬菜和畜牧等专业35个培训班,共培训农民3912人,取得绿色证书3825人,荣获了“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优秀项目二等奖”,2005年平谷区农广校又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2.
一、建校十年来教育质量的基本估计农广校成立于1980年12月,十年来,在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一个农业大国建立了农村远距离教育体系,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开辟了新的途径;二是,培养了53万多名农业中等专业人才,在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农广校是在“机构是虚的,人员是兼的,教室是租的,经费是垫的”这样的条件下起步的,边教学,边服务,边建设。到现在,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已建成从中央到省、地、县以至乡镇教学班5级的农业广播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承德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全市8县3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6个,省级贫困县1个,75%的人口在农村。为解决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匮乏和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问题,2004年承德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简称“村大生”)素质教育工程,由市、县、乡三级财政出资,为全市2559个行政村每村培养一名具有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理念,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能带动农民致富、扎根农村创业的“永久牌”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特约记者孟凡):最近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展农民科技教育。(通知》提出,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民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挥农广校体系的积极作用。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农广校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训教育,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中专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对骨干农民广泛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同时,还可让农广校承担更多的农业技术推广任务,发挥其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服务功能。《通知》指出,农广校承担的农民科技教育属于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各地要按国办文件…  相似文献   

15.
山东青岛莱西市农广校校长王桂章,自1982年从事农广校工作以来,伴随着农广校的风雨兼程已经20多年,是目前全市乃至全省农广校中的元老之一。为了农业科技教育事业,他曾与疾病作斗争,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奋力拼搏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战线上,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如东县农广校本着“三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宗旨,与农业、农村、农民建立了最直接和最紧密的联系,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承德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所属八县三区中有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农民还不富裕,在农村缺少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曾多次被农业部、河北省政府、承德市政府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承德职业学院充分发挥人才聚集、综合科技水平高的优势,紧紧围绕“三农”和承德山区经济建设的实际,扎实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把学院办成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业先进技术推广服务的基地,办成了农民脱贫致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实现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和学院自身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一所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教育,其特点:一是“大”,从中央到地方是一个五级办学的大系统网络;二是“广”,涉及全国各地农村和城镇;三是“全”,学习的内容全面,学生面广,要求重点掌握一至二项过硬的职业技术。职业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最直接的教育,因此农广校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发展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农广校由省校、11所市分校和148所县级分校组成。近几年来,不断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以服务当地经济为中心,因需施教,取得了多快好省培养农村各类科技人才,大范围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显著成绩。农广校已成为我省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农,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坚持因需施教 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农广校遵着因需施教、质量第一、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依托农广校、农科教实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载体,采用“教育培训与提高劳动素质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广泛开展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培训农民119.88万人次,其中绿证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