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跑警报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相似文献   

2.
也巧,丁淦林先生刚拂去从宝岛台湾带回的仆仆风尘,就被我堵了个正着,“可我马上要去给博士生上课……”看丁先生为难的样子,我一想,这不正好吗?于是,就随他到了我曾梦寐的博士生课堂上。上课的内容是中国30年代的民主报刊,丁先生的声音舒展、从容、略带沙哑。他先谈到了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3.
“实习?难!难!难!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陕西师范大学新闻系学生王蕊(化名)在自己大三暑期的实习日记上开头便打了三个惊叹号。王蕊来自青岛市的一个县城,想找一家好的实习单位,为将来到青岛工作做准备。她先在青岛亲戚家落脚,买了一张地图,兴冲冲地出门了,“实习生又不要钱,多个白干活的有什么不好?”怀揣着这样的心思,王蕊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据地图上标注的新闻单位地址,一家家找了过去。“您好,我想到报社实习。”“请找热线记者。”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下旬,我到荆州采访,发现了两条新闻线索:一条是荆州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个名叫赵先菊的26岁女聋哑青年上小学一年级;一条是江陵县资市小学一年级里有个年仅3岁的学生向世豪,我怀着浓厚的兴趣租车前往两地采访。 在荆州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正在上课的一群“小不点”中,赵先菊特别显眼。陪同采访的王校长说,她10来岁学缝纫,车工娴熟,因没文化,不会裁剪。半年前,她的父母将她送到这里试学,谁知 她一学就入迷,强烈要求继续读下去。经上课老师同意,我进入教室,抓拍了赵先菊举手发言,哑语回答问题等一组《青春哑女与稚…  相似文献   

5.
偷懒留下的遗憾对于学新闻的学生来说,实习是一个难关,但又非过不可。即使是日后大家都已经走向社会成为传媒人,回忆起实习的日子来,仍然别有一番滋味。当时我在广州日报社实习,分到社会部。这个部门是专门负责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群众呼声的,包括处理读者热线电话、来信来访等。到报社研究了一星期报纸后,主任就递给我一封读者来信,让我自己一个人去采访。我粗略看了一眼,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一封几个民工写来的信,投诉说他们共有67个人应聘进了一家自称生产打火机的工厂,厂方要求来者必须缴纳押金,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但这家工厂的老板却是个骗子,在收了钱后以进货为名一去无踪。我又看了看地址,是“石溪村”。我把广州地图找出来看,找了半天才发现“石溪村”已经到了地图的边角上了。让我这样一个年轻女孩单枪匹马去一个偏僻的村里采访一帮民工?我的脑子里顿时“嗡”的一声。我有点结巴地问主任:“请问有记者跟我一起去吗?”主任微笑着说:“现在人手很紧张,恐怕只有你一个人去。”我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有点不大情愿。当时正好有一些别的事要处理,部门的版面又马上要截稿了,我看那封读者来信上有电话,心想电话采访也一样的,就打了个电话过去,向那位民工了解有关的...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师范大学西北楼的一间宿舍里,记者和十几名应届毕业生聊了聊心里话。记者:你们就要走上教师岗位,有何感想? 七嘴八舌:说心里话,我们都不想当老师。记者:那你们为什么报师大? 众:一言难尽哪!……北京籍学生:我是保送的。一是为了免去高考之苦,再说来招生的老师反复给我说:“你去的是教育系,保证你毕业不当老师。”四川籍学生:我是满腔热情报师大,想当老师的,可4年读下来,越是了解教育就越是不想当老师。我们刚从河北等地实习回来,中、小学条件太差,教师没法当。广东籍学生:我们家乡有能力的老师都做买卖去了,有的学校都快散架子了。母校老师告诉我:“现在有些弦子小学毕业就不读了,说识几个字就成,做买卖一月也能挣百十元。”江西籍学生:国家义务教育法没权威,不少地  相似文献   

7.
71岁的张成哲是技术工人出身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至今他仍带领老劳模们发挥余热,被誉为“活着的孟泰”。在学生时代我对他的名字就不陌生,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作为实习记者。我第一次与他接触、相识。如今。我们早已成了忘年交,我是他眼中值得信赖的小朋友,他则是我笔下的新闻人物,更是生活中的长辈。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柴静     
受命去拍摄一个人气上升的主持人柴静,缘于圈内人士评价她:有想法,有感觉。 打通她的电话,她正在山西临汾家里。她挺意外,直问:“为什么你们杂志要拍我?我马上就回北京了,我现在定居在北京。”听得出她很高兴,“定居”两个字咬得很重。 在湖南长沙铁道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上学时,柴静是热爱文学的女青年,看书、思考,学着谈恋爱。后来她写信给当时长沙知名电台主持人:“你也曾有梦,可否帮我成就梦想?”于是19岁毕业那年自做主张放弃分配,招聘至湖南文艺  相似文献   

9.
工学教研四十年(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教学相长是最有效的每个人在一生当中 ,都要扮演两种角色 :学生和先生。我在当学生的时候 ,可以说 ,是一个“好学生”———品学兼优。在工作中碰到自己不懂、不会的问题 ,就向老同志讨教。我也当过老师。一是在日常工作中 ,随时随地解答青年人的提问 ,随时随地协助解决同事和下属的问题 ;二是为各种“班”上课 ,先后为大连图书馆学会组织的业务学习班 ,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 (包括“干部进修班”)、为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为辽宁大学图书馆学专业 (函授 )、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 (函授 ) ,讲授过《图书馆学概论》、《情…  相似文献   

10.
【咸聊淡扯】小二躲非典去了 ,在老家呆了俩月。回来头一天就找我 :“哈 ,三大爷 ,您老能耐啊 ,当起人体炸弹了 ?滋味不错吧 ?”我愣了 ,不知他说啥。“您老的邮箱……”我立刻明白了。可他怎么就知道了这事儿呢 ?一定是窃取我的邮箱密码了。“想起诉 ?免了吧。要不是我 ,您老那俩邮箱还在太平间歇凉凉呢 !”事情是这样的。不少作者反映 ,我们的投稿信箱收不到自动回复。我一试 ,果然有问题。原来是设在邮件服务器上的回复功能工作不稳定。于是我就想在我机子上的邮件程序上再设了一个 ,这样 ,只要我接收邮件时 ,作者就肯定可以收到回复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文章中或专业会议上,经常有“中学图书馆人员素质不高”的提法。可惜,对形成这一状况的关键问题却避而不谈。中学图书馆人员平均文化水平并不低,关键在于思想上的症结没有解开。笔者因耳朵重听,离开站了几十年的讲台转到校图书馆工作。一位学生惊讶地问:“你课上得不错呀,怎么会到图书馆来?”我的孩子说的更明确:“总是你的课教得不好,不然为什么不让你上课了?”我  相似文献   

12.
我承认我一直在上课,像个小学生一样在上公民课。这一课的题目就叫“陈水扁”。课文特别令人“拍案惊奇”,但是附在课文后面的测验题,艰难的程度,超过我的预期。乱,因为在寻找新标准我在台湾的威权时代里写过《野火集》,但是台湾政治的今天,仍然令我瞠目结舌:在我们的经历里,谁见过一个政坛第一家庭的家族和亲信,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情?谁听过身为权力最高象征的“总统府”会制作假账?谁见过一个没有监察委员、只有冷气空转的“监察院”?谁见过一个对法律如此不知分寸、进退失据的“内政部长”?谁见过媒体变成一种热血贲张的“政治运动指挥部”…  相似文献   

13.
人的许多习惯和爱好是特殊环境造成的。“文革”开始那年,我十三岁。学校闹革命.不上课.在家闲居.百无聊赖,惟有读书——当时中学里的图书馆都被“破四旧”了,书大量流散到学生手中——这是那时住在楼群中的城市孩子们惟一的“文化娱乐”。读小说、武侠、侦探(如《七侠五义》、《福尔摩斯探案集》);读爱情,读人物传奇  相似文献   

14.
李天田,18岁就被希望集团老总刘永好邀请去给他公司的高级经理们上课。19岁时,她就当上了董事长。现年23岁的她,是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企业商学院项目工作组组长、北京仁慧特智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相似文献   

15.
陈谢 《大观周刊》2012,(30):184-184
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议论:“学生一点都不动脑子思考”,“上课就身体坐那里,脑子是麻木的”,“知识必须清楚的告诉他,才懒洋洋的接受那么一点点”,“不会提问题,更不会解决问题”,“上课就不敢提稍有难度的问题,一问肯定是鸦雀无声”……我在课堂中也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一节精心设计的课,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原本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可总是失望而归。课堂中,看着一张张冷漠麻木的脸,一双双无所谓呆滞的眼睛,心情懊丧到极点。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今年五一节,妈妈拿了一份《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档案一与你相伴”征文活动的通知》给我看,我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嘛?”妈妈说:“想想10年前的五一,你在干什么?” 妈妈的提醒,把我的思绪拉到了10年前. 那年五一,我还未满6岁,妈妈带着我到公园游玩,然后到一个文具店,她让我自己挑选喜欢的本子和铅笔.吃完晚饭,妈妈对我说:“今天过得开心吗?”我毫不掩饰地说:“开心!”妈妈说:“那我们把今天的开心记下来好吗?”  相似文献   

17.
二野老战士成了国际名人 在影片《大进军,席卷大西南》的开头,一群学生模样的军人正在上火车。二野刘邓首长走过来了。“这是什么人?”邓小平问。“西南服务团”。邓小平同其中一位戴眼镜的男青年搭讪起来:“啊!我们还是四川老乡!……你是学铁道的?好嘛!打下了西南,我就派你修成渝铁路……” 西南服务团是邓小平在1949年夏为准备接管西南而组建的干部队伍,有17000人(其中有11000人是沪、宁、苏南一带新参加的青年学生、职工,6000人是老区干部)。其中有不少专业人才,后来在西南的各  相似文献   

18.
凡是有敬业精神和有竞争意识的新闻工作者,都期望从自己的笔下多出精品。而有不少新闻工作者又为自己总也拿不出精品而苦恼。究竟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呢?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写文章,搞报道,一点儿也离不开认真。19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狄更斯说:“我生平不拘做什么总是全心去做,不拘献身于什么,总是完完全全地献上,大事或小事上,我总是一贯的认真。”古今中外的知名作家,写作都是十分认真的,为了一篇佳作,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  相似文献   

19.
1967年8月5日,在“粮校(即北京粮食学校)武斗”中,16岁的“联动”成员王冀豫打死了19岁的“四三派”成员王xx。多年后,王冀豫一直在忏悔和反思。 浑小子 我1951年出生在武汉汉口的中南军区总医院。我们家兄弟姐妹实际上是六个,送给老战友家一个,还有五个,我是老大。1951年,中央军委组建卒26师,就把我父亲调到了空军。过了不久,空军和防空军合并,我爸就成了空军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20.
假如我是实习生,我得好好选择,究竟到哪个单位实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人民日报>当然好,去不了能到海外版也行呀.但一开晨会我就被雷倒了,好家伙,密密麻麻竟然坐了五六十个实习生呢!这么多人都是来实习的吗?有这么多机会给各位吗?有那么多稿子可以写吗?写出来能够登得出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