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1赛季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与去年相比今年澳网的奖金有所增加,单打冠军奖金达到了220万美元,亚军奖金为110万美元。中国金花李娜自2005年起连续参加了四届澳网女单比赛,2009年因伤缺席。2010年李娜在澳网中连胜沃兹尼亚奇和大威两位TOP10,杀入四强,这也是她在澳网上的最佳战绩,虽然半决赛不敌小威,但其整体表现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2011年让我们期待李娜能够续写辉煌。  相似文献   

2.
邱友益 《网球》2013,(4):60-61
2008年,WTA亚太区总部落户北京,这是美国总部(佛罗里达)和欧洲区总部(伦敦)之后,WTA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全球性机构。5年后回过头去看,WTA的官员们一定为当年这个正确的决定感到无比骄傲。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说:“当时,WTA已经看到了中国网球市场的广阔前景,但绝对没有想到中国网球会在后面几年发展如此迅猛。”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网球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网球热潮,2010年李娜、郑洁同时闯入大满贯四强上演双响炮,2011年李娜在墨尔本成为亚洲闯入大满贯决赛第一人,之后在罗兰‘加洛斯历史性举起大满贯奖杯,2013年澳网李娜再夺大满贯亚军。  相似文献   

3.
李娜是我国最优秀的网球女选手之一,也是世界女子单打排名前十的选手。她总共经历6次澳网比赛,2010年表现突出,进入澳网单打四强。2011年再接再厉进入决赛并获得亚军,这是中国选手在四大满贯女单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本文对李娜在澳网7场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网球》2011,(8):134-134
在为亚洲赢得首个大满贯单打桂冠一个月后,李娜正式确定将于2011年12月17至18日在家乡武汉领衔参加为期两天的“李娜和她的朋友们”武汉国际网球精英赛比赛计划。拥有14座大满贯单打冠军头衔的桑普拉斯、温网逆转击败李娜的德国选手利斯基。以及西班牙网坛传奇莫亚,都将共同参加此项赛事。  相似文献   

5.
鲍勃 《网球天地》2021,(3):54-55
作为开年第一个大满贯的澳网常被称为中国球员的“福地”,但中国球员今年的表现却很难让人联想起这两个字。2006年伊始,随着郑洁/晏紫在澳网女双决赛中以2比1击败赛会头号种子雷蒙德/斯托瑟,中国网球首次在大满贯成年组双打比赛中尝到了冠军的滋味;2010年,李娜和郑洁双双闯入女单四强,让世界对中国网球刮目相看;此后几年,李娜的名字响彻墨尔本,在2011年和2013年两次斩获亚军后,中国金花终于在2014年加冕澳网冠军。  相似文献   

6.
我国选手彭帅在2011年澳网女子单打比赛中,凭借自身单打实力闯入16强,成为我国进入网球大满贯赛事前16强的又一名运动员,备受世人的关注。运用数理统计法,用影响网球制胜的五个指标,对彭帅及其对手进行分析,发现彭帅在本届澳网比赛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澳网巡礼     
《网球天地》2012,(1):F0002-F0002,1
2012年1月16日。新一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将在墨尔本公园盛大举行。随着李娜在上一赛季澳网中表现出色,这项全年首个大满贯赛事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的关注。刚刚过去的澳网奖杯中国行之旅,更将百年大满贯的声誉传播深远。敬请期待《网球天地》3月刊——2012澳网专辑。  相似文献   

8.
樊人 《网球天地》2011,(12):68-69
在所有的四大满贯赛事中,要论中国球员集体性爆发的一项,非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莫属。郑洁、晏紫这对川妹子组合在2006年斩获了女双冠军,那也是中国的第一座大满贯奖杯:之后孙甜甜又在2008年与塞尔维亚搭档夺得了混双冠军;2010年,李娜和郑洁携手会师女单半决赛;2011年,李娜再进一步,杀入了女单决赛,书写了中国网球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澳网中国流     
邱友益 《网球》2013,(3):60-63
此次征战墨尔本,中国军团空前浩大。除李娜、郑洁和彭帅的铁三角外,吴迪第一次代表中国男网的力量,郑赛赛出人意料闯入女双四强,首秀大满贯的张宇璇赢得无数掌声,此外还有多位小花小草出战资格赛。2013年澳网,中国网球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相似文献   

10.
历时14天的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紧张激烈的角逐中落下了帷幕。作为每年四大满贯赛事的第一枪,各国好手纷纷出场,给网球爱好者来带了一场场视觉盛宴。让中国球迷激动的自然是武汉姑娘李娜的出色表现。此役,她过关斩将,挺进决赛,收获亚军,创造了个人澳网最好战绩,同时也成为了亚洲女选手中成绩最好的一位。李娜,成为了中国女子网球新的标志。"娜样风采",从中国逐渐蔓延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1.
《校园足球》2011,(1):16-17
【正】历时14天的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在紧张激烈的角逐中落下了帷幕。作为每年四大满贯赛事的第一枪,各国好手纷纷出场,给网球爱好者来带了一场场视觉盛宴。让中国球迷激动的自然是武汉姑娘李娜的出色表现。此役,她过关斩将,挺进决赛,收获亚军,创造了个人澳网最好战绩,同时也成为了亚洲女选手中成绩最好的一位。李娜,成为了中...  相似文献   

12.
葛晓倩 《新体育》2014,(2):42-45
由于地理优势,澳网和中国之间的联系正在不断增多。今年共有8名中国大陆球员参加澳网单打比赛,打破了2006年7名球员的纪录。中国军团浩浩荡荡,有着“亚太大满贯"之称的澳网看起来更像是“中国大满贯"。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是中国网坛丰收的一年:澳网,李娜和郑洁携手创造了中国女网的辉煌瞬间——同时有两名中国选手晋级大满贯赛事女单4强;温网,李娜又打进女单8强。中国的网球运动伴随着国家经济腾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见证历史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1,(3):123-123
每个把网球当做事业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2011年1月27号。这一天,中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位打进大满贯单打决赛的选手,这是中国乃至全亚洲的骄傲!这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这份不可思议的狂喜是由29岁的李娜从澳网赛场带给我们的。网球在中国的命运曲折多舛。这项现今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运动在中国经历着几经沉浮的历练,多少代网球工作者用梦想、信念和行动支持着这项运动的发展,也许冥冥之中他们等待的就是这样一天,中国能真正在网球的世界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网球     
文小宝 《网球天地》2011,(12):28-31
其实,年初在WTA四大顶级皇冠赛之一的澳大利亚保险公司国际赛(简称悉尼赛)上,李娜就已经创造了历史,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职业网球顶级赛的桂冠。随后,李娜在全年第一项大满贯澳大利亚公开赛上闯入决赛,尽管最终不敌克里斯特尔斯,但这前无古人的“亚洲奇迹”瞬间就引爆了国人如潮的追捧热潮。  相似文献   

16.
邱友益 《网球》2012,(1):29-31,28
1澳网一直是中国选手开疆拓土的奠基石。从第一代走出国门的球手李芳、易景茜,到李娜、郑洁、晏紫、彭帅、孙甜甜,再到孙胜男、袁梦等选手,她们都在澳网完成了自己绚丽的绽放。1992年,李芳在职业赛场初试啼声就闯入澳网第三轮;8年之后,中国另一位选手易景茜在墨尔本复制这一战绩,大满贯32强,也是这两位名将职业生涯在大满贯赛场获得的最佳战绩。2006年,李娜、郑洁、晏紫、彭帅、孙甜甜、李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女网一直缺少一个明确的"一姐",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网球的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说服力的成绩,还要有令人钦佩的综合素质与个人魅力。而今,24岁的李娜正在离这个角色越来越近。论成绩,李娜从复出之后就不断刷新着中国网球的各种第一,中国第一个单打排名进入前30的球员、中国第一个大满贯种子、中国第一个杀入大满贯女单8强的选手、中国队首次杀入联合会杯世界一组的功臣……在李娜身上,奇迹仍然在延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力量     
达喀尔的漫漫黄沙中,中国车手刘斌和卢宁军开到了终点。墨尔本的南半球骄阳下,"中国一姐"李娜在澳网十六进八的比赛中大战"瑞士公主"辛吉斯,尽管最终落败,但又将中国网球在大满贯赛事中的单打纪录拔至新高。伦敦的清冷冬季里,神奇少年丁俊晖虽然在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中未能阻挡"火箭"奥沙利文升空,却已经在这项弥漫着英伦贵族气息的运动中写下东方的惊叹号。不知不觉间,在赛车、台球这样的"非奥"项目,网球大满贯这样的世界职业赛事最高水准较量中,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9.
姚昆 《网球天地》2011,(9):64-66
2011年,李娜超越日本传奇球员伊达公子闯进大满贯四强的成绩,成为首位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掀起了一股网球旋风。  相似文献   

20.
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李娜获得亚洲历史上首个大满贯冠军。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李娜参加本届法网的全部单打比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体能保持良好、心理稳定自信、技战术优秀合理;技术统计中一发得分、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破发机会、破发次数、制胜分及总得分均优于对手,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李娜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发球速度与欧美等运动员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