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毅 《山东教育》2004,(28):47-47
“长、正方形的周长”是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一个图形的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忘了乘2;拼图形或者切分图形时多算了边或少减了边。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操作、演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①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由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组成.这些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什么是面积,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几何图形,并掌握了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积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几何概念,也是一次概念认识难点的突破。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面、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比较的几种基本方法,为后续的面积单位认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正"认识面积"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几何图形,并掌握了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积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几何概念,也是一次概念认识难点的突破。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面、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比  相似文献   

5.
教材与学情分析张所滨"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思考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在练习十八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三年级下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在练习十五又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前者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后者的编写意图是在对比中进一步加强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在同样的正方形中剪掉同样的小长方形,不管怎么剪,剩下部分的面积都是一样的,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相似文献   

7.
吕红梅 《甘肃教育》2010,(14):59-59
教学六年级第六单元“面积”时,有这样一道判断题:“用两根16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就学生目前的水平,解答这类题目难度较大,但这类题目以后会经常碰到。鉴于此,我增加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这一课。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P70~P87),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从学习长度概念到学习面积概念,是空间形式认知发展上的飞跃。系统梳理、合理安排、科学复习“面积”知识,建构稳固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复习内容细致梳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土地面积单位。将复习内容认真梳…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再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简便易行的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铺垫。最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
"周长是多少"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之后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这次活动围绕周长的含义以及相关图形周长的测量、计算,精心设计了"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和"量一量"四项具体的活动。活动内容既涉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不同的多边形,也涉及一些不规则图形。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本节课一方面要引导...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P70~P87),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从学习长度概念到学习面积概念,是空间形式认知发展上的飞跃。系统梳理、合理安排、科学复习“面积”知识,建构稳固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也是五六年级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课例研究内容的确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上海“一期课改”第五册教材的内容,学生在此初次接触周长概念,至第十一册还有一次圆周长内容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重点放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建立上,关注让学生会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技能,相对忽视了学  相似文献   

14.
刁悟 《辽宁教育》2004,(7):107-10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长方形的周长. 教材简析 "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边长特征、初步理解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掌握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几何图形,并掌握了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积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几何概念,也是一次概念认识难点的突破。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面、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比较的几种基本方法,为后续的面积单位认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是认识其他形体的基础,它既是教学上的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小学生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往往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用错。其原因有:第一,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纯属一维空间里的问题,而现在面积的概念进入了二维空间,从涉及长度到研究面积是学生跨进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也是几何知识的一次大扩展;第二,三、四年级小学生对形体知识的生活经验少,对形体的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比较  相似文献   

1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为今后系统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积累初步的经验。接着教学周长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练习六以及随后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版)第六册第49页。课前思考这是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规律: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学习探索规律重在探索,抽象出规律后重在应用。学生需要在操作中、举例中逐步感悟和体会。在探索的过程中,有猜想,有验证,有筛选排除,有比较分类,还有列表尝试等活动,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思考的经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应用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认识面积"一课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学生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教学以及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的基础。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由于受到周长的思维定势的干扰,课堂教学总是不尽如人意。在几次的听课磨课活动中,下面的三个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前一课经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并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标1.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培养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