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1.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什么是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2.要让学生紧"盯"教师或黑板。学生要"看"清课堂上的非语言交流信息,如教师的手势、眼神、板书等。同时,要以点头、摇头、微笑等形态和教师进行交流,不要低着头,更不能左顾右盼、交头接耳。  相似文献   

2.
活动式课堂是基于"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活动式课堂,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生动的课堂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3.
杨亮 《成才之路》2010,(34):I0006-I0006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几十年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独霸课堂,它把学生当做了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有效、高效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幸参加省学科带头人培训改变了我很多的观念,真正明白:在最短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还只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中学到能带走的知识、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才是有效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学校学习最终是为今后走向社会的终身学习打基础。而要达到这样的最高境界,"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是我们有效教学的最好途径。真是"听君一堂课,胜教10年书"。我豁然开朗,继而又沉思:面对字认不多、文字解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每次的教师会议都开成专题会议,或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或沙龙。大会是这样,小会也是这样。2010年11月,我校召开了有效教学研讨会,2011年10月,我们又在学校举行了长三角"诗性的有效课堂"同课异构活动。按理说,在"有效课堂"前加"诗性的"三字纯属多余,"有效课堂"就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是指学生在课堂得到包括学业在内的全面发展。但是,有许多事情,到了实际操作层面,概念就会异化,"有效课堂"正是如此,被窄化成与考试、与中考、与高考有高相关度的课堂。2011年11月,我们又举行了以研讨"有效课堂"为主旨的教师大会,正是上述活动的一个延续。何谓有效听课?听什么?如何听?几位专家型教师作了发言,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思维层面、情感层面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回顾一学期的努力,我所做的就是反思性教学,它帮助我了解了学生,钻研了教材,调整了课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课堂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反思性教学通常运用的方法有
  1.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课活动。主要形式是教师听同事的课,或实习学生听指导教师的课。教师可以结成对子,轮流听对方的课。听课时需要观察的是:课堂组织、时间安排、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听课活动时学生的参与情况、小组活动时学生使用母语或外语的情况、教学的计划性等。  相似文献   

7.
回顾一学期的努力,我所做的就是反思性教学,它帮助我了解了学生,钻研了教材,调整了课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课堂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反思性教学通常运用的方法有1.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课活动。主要形式是教师听同事的课,或实习学生听指导教师的课。教师可以结成对子,轮流听对方的课。听课时需要观察的是:课堂组织、时间安排、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听课活动时学生的参与情况、小组活动时学生使用母语或外语的情况、教学的计划性等。2.课程报告:课程报告是一种有条理的清单、表格和  相似文献   

8.
吕玉玲 《学周刊C版》2011,(8):126-127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教师逐步实现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高效率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是我们广大教师追求的真谛。但是,某些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的活动时,根本不注重活动的有效性,往往是走过场,过分强调活动能否带给学生乐趣,是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这样的结果学生的英语能力没能得到提高,而且教学目标也很难达到。因此,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得不讲究策略,追求有效的课堂活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们所要完成的听力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环节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仅用耳去听,而且用"心"去听,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里的"活动"是指学生手、脑、口并用的学习活动;"体育课堂活动化"追求的境界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广泛性、多样性、创造性和系列性,目的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课堂思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苏大贵 《教师》2011,(18):116-116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这一过程中生动而独立的学习主体。课堂的质量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必须追求课堂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科学化、智慧化、艺术化和高效化,达成学生学习活动的最大效值。  相似文献   

12.
"活动单导学"课堂模式追求的是彰显学生个性的写意课堂,从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教师引导几方面加以阐述。活动设计力求精取大舍的活动内容、指向学生的活动策略、形散神聚的活动方案;课堂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有效对话来彰显学生个性,实现言意兼得;教师指导则应开阖有度、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对 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应 注意以下课堂教学行为。   1良好的语言交流行为   教师在课堂上应使用准确明白、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   2良好的非言语交流行为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有声语言向学生传播信息,还要用非言语交流向学生传 播信息,要借助眼神、表情、手势、身体移动等非言语行为来辅助语言行为,共同完成教学 任务。   3良好的情感交流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思想政治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不管我们的教学观怎么改变,教学理念或教学手段怎么更新,我们所关注的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应该是始终不变的。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要实现有效教  相似文献   

15.
正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导学案"小组合作教学成为我们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的载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教师要从教体变为导体,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和实践,我将我校的模式简化为了"三段四步"。"三段"即:课前、课中和课后。"四步"即:小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五年级的常识课,内容是《杠杆》。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场面十分热闹。教师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但学生在几个关键环节上的反应表明,这堂课上的探究活动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镜头一:课的导入部分。教师是用起钉锤起钉子导入的,这是一个变形杠杆的应用。当教师把话题转到用一根木棍来做实验说明刚才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却是一脸迷惘。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在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但事实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把持着课堂,忽略了学生的有情感、有需求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主体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一节优秀教师展示课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无可挑剔,听课的教师们也在入神地听,而我却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几个学生的眼神是涣散的,注意力不集中,目光飘离,还有几个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怎么会有学生在课堂游离?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课堂游离"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任务活动"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活动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以活动为载体来获取知识。"四层次"目标即了解层次、操作层次、领会层次、探究层次,是用任务型学习加以整合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是教师以"四个目标层次"为前提,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任务,学生以"四层次目标任  相似文献   

20.
一、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境界及内涵 笔者先从前段时间在福州一所高中听课的情形说起.我听的是高中一年级的两节课,一节是通用技术,另一节是语文.上通用技术这门课的是位年轻教师,我首先观察他是怎样“进入课堂”的.当他来到教室之后,始终站在讲台上,偶尔会和学生做个小动作或有点表情.看得出来他很紧张,同时他也没有意识到已经将这种紧张传染给了学生.在这等待上课的过程中,这位教师的眼神一直是游离与飘忽的,在跟学生眼神交错时,不是一种交流与会意,而是“我们都在等待着任务的序幕拉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